第七十二章 暗中较劲的两人
“看来昭昭确实养了条…不得了的好狗。”
傅瑾言特意在“好狗”二字上微微停顿,观察着江临的反应。
后者却只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听出其中的贬义。
“准备一下,下午有个科技精英交流展,你跟我一起去。”
傅瑾言丢下这句话,转身离开。
下午,科技交流展入口处人流如织。
傅瑾言带着他的核心团队以及江临刚步入大厅,目光便精准地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虞昭昭一袭干练的白色西装套裙,正带着两名虞氏高管站在一个全息投影展台前,专注地听着讲解。
她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道耀眼的光,吸引着周遭的视线。
傅瑾言唇角微扬,带着人马径直走了过去。
“昭昭,真巧。”
他唇角噙着笑,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恰好的惊喜。
“你也对今年的前沿科技感兴趣?”
虞昭昭闻声回头,目光先是在傅瑾言脸上停留一瞬,随即自然滑向他身后,与江临的视线有片刻交汇,然后才重新看向傅瑾言,红唇勾起。
“傅总,确实很巧。虞氏始终关注任何可能带来变革的技术。”
她的目光再次落向江临,语气平和。
“江总监也来了。”
江临立刻微微躬身:“主人。”
态度恭敬一如往昔,好像此刻他并非身在傅氏团队,而仍是虞昭昭的总监。
傅瑾言镜片后的眸光微闪,笑着接话,手臂看似随意地搭上江临的肩膀,实则满满掌控意味。
“是啊,我带你的得力干将来见见世面。年轻人很有潜力,傅氏一些不算太核心的技术,我也让他接触学习了一下。我对他,还算不错吧?”
他语气温和,仿佛一位真心提携后辈的慷慨伯乐。
但话语里“不算太核心”几个字,又轻巧地划清了界限,暗示江临接触的并非真正机密。
虞昭昭岂会听不出他的话外之音,她目光在傅瑾言搭着江临的手上掠过,又看向江临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
“傅总肯用心栽培,自然是他的福气。能学到东西就好。江临,要珍惜机会,好好跟着傅总。”
她这话像是肯定,又像只是客套的场面话。
“是,主人。谨记您的教诲和傅总的提携。”
江临垂眸应道,姿态放得极低,完美扮演着一个被“借调”下属的角色。
傅瑾言对这番应答似乎颇为满意,笑了笑,做出邀请的手势。
“既然遇上了,不如一起?有几个新材料和AI项目我觉得很有前景,或许昭昭也会感兴趣。”
虞昭昭从善如流,优雅地迈开脚步。
“好啊,那就劳烦傅总当一回向导了。”
虞昭昭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江临西装革履,神情是一贯的冷静克制,微微向她颔首。
“主人。”
“傅总肯用心,自然是他的福气。”虞昭昭语气听不出喜怒,“能学到东西就好。江临,要珍惜机会。”
“是,主人。”江临垂眸应道。
傅瑾言满意地笑了笑,做出邀请的手势。
“一起?有几个项目或许虞氏也会感兴趣。”
虞昭昭自然应允。
三人并肩步入展厅,高科技的光影交错。
傅瑾言自然而然地走在虞昭昭身侧,稍前半步,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江临则沉默地跟在虞昭昭另一侧稍后的位置。
三人界限分明,却又形成一种微妙的三角格局。
在一个展示最新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展台前,傅瑾言停下脚步,侧身对虞昭昭讲解,语调从容自信。
“昭昭你看,这是我们傅氏研究院联合麻省理工最新的成果,虽然在稳定性上还有瓶颈,但运算速度已经突破了传统架构的极限。”
他说话时,目光看似专注于展品,余光却始终笼罩着虞昭昭的反应。
虞昭昭微微颔首,目光审视着那台精密而复杂的机器:“瓶颈主要在退相干时间的控制上?”
“不愧是昭昭,一针见血。”
傅瑾言轻笑,顺势就想将手搭上她的后背示意她看某个细节。
几乎同时,江临的声音平静地出声,恰到好处地递上一份资料,无形中隔开了傅瑾言的动作。
“主人,这是该团队上月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预印本,详细讨论了他们尝试的几种纠错码方案,效果和局限都在第三部分有数据支撑。”
他的动作流畅自然,完全像是尽职地提供辅助信息。
虞昭昭接过资料,快速浏览了一眼,对傅瑾言道。
“看来傅氏投入不小,这篇论文的结论倒是比展板上的宣传要谨慎得多。”
傅瑾言镜片后的眸光微闪,看了江临一眼,笑意不变。
“科研需要严谨,市场需要信心,两者并不矛盾。江总监倒是心细,连这种专业期刊都提前做了功课。”
这话像是夸奖,却暗指江临的准备过于刻意和有针对性。
“为主人提供准确信息是我的职责。”
江临不卑不亢地回应,视线与傅瑾言有一瞬的交锋,随即又落回虞昭昭身上,等待她的下一个指令。
移步到人工智能展区,一个基于神经拟态计算的实时翻译系统正在演示,能够极快地处理多种方言和专业术语。
傅瑾言再次占据解说位。
“这个项目我们也有投资,它的核心算法……”
他详细解释着,不时抛出一些专业术语和行业洞察,既展示傅氏的布局,也像是在向虞昭昭炫耀其视野和实力。
虞昭昭听得认真,偶尔提出一两个尖锐的问题,傅瑾言均能应对自如。
当傅瑾言提到该系统的某个潜在商业应用方向时,虞昭昭微微侧头,像是随口问道。
“江临,你怎么看?这个模式如果套用在虞氏东南亚的客户服务中心,成本和效率优化空间有多大?”
突然被点名,江临并未有任何慌乱,他上前半步,目光快速扫过演示屏幕上的数据流。
“回主人,初步估算,硬件升级成本大约在百分之七,但后期维护和本土化适配成本可能超出预期百分之十五。”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方言库的完善度,目前他们的库覆盖了百分之六十五,要达到虞氏要求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准确率,至少需要额外投入九个月的时间和相应的资金。”
江临的分析数据具体,直指要害,甚至补充了傅瑾言未曾提及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