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好奇地摸摸这里,碰碰那里,不像坐江楚的车那样拘谨,对车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林婉清坐在儿子身边,身体微微靠着车门。
顾野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她正侧头看着窗外,线条柔和的侧脸在光影中显得有些疏离。
车子平稳地启动,驶出了拥挤的小区。
八十年代的北京,马路上是自行车的海洋,偶尔穿插着几辆公交车。
这辆黑色的轿车在其中穿行,显得格格不入。
车厢里,只有林奇偶尔的惊叹声。
“爸爸,你看,那个楼好高!”
“我们开得比自行车快好多!”
顾野耐心地应着儿子的话,气氛微妙而安静。
林婉清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灰色的建筑,绿色的邮筒,穿着蓝布工装的路人,一切都带着这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她不知道顾野想带他们去哪里,她也没有问。
就当是为了儿子,完成一次短暂的家庭出游。
顾野把车开得很稳,他似乎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漫无目的地在宽阔的长安街上行驶。
路过天安门广场时,林奇的小脸都快贴到玻璃上去了。
“妈妈,是天安门!”
林婉清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心里那点不自在也渐渐散去。
或许,偶尔这样也不错。
车子继续前行,拐上了一条更为繁华的商业街。
街道两旁的商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在当时看来十分时髦的商品。
林奇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过去。
突然,他的视线定住了,整个人一动不动。
林婉清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那是一家乐器行。
在擦得一尘不染的巨大橱窗里,最中央的位置,静静地摆放着一把小提琴。
那把琴有着优美的弧线,木质的纹理在灯光下呈现出一种温暖而深邃的红棕色,琴弦纤细,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它安静地立在那里,优雅,高贵,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林奇的小脸紧紧地贴着冰凉的车窗玻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把琴,小小的嘴巴微微张着,仿佛被什么东西夺去了魂魄。
“妈妈……”
他无意识地呢喃着。
“你看……”
林婉清的心,被这轻微的呼唤触动了。
她看到了儿子眼中的光,那是纯粹的向往和喜爱。
这和看书做题时的专注不同。
这是发自内心的被美好事物吸引。
“喜欢吗?”
她柔声问。
林奇没有回答,他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睛依旧没有离开那把小提琴。
他甚至没有察觉到,车速已经慢了下来。
开车的顾野,也从后视镜里看到了这一幕。
他看到了儿子那张痴迷的小脸,也看到了林婉清脸上那份若有所思的温柔。
他没有出声打扰,只是将车缓缓地靠向路边,停稳。
林婉清收回视线,脑海里回响着王老师的话,回想着儿子在自己怀里小声说出的喜好。
听收音机里的音乐。
原来,在这孩子小小的心里,早就种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
而她,直到今天才发现。
她不能再忽略了。
她要抓住这个瞬间,抓住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
林婉清转过头,看向驾驶座上的顾野,他的视线也恰好通过后视镜看过来。
四目相对,只有短暂的一瞬。
“我们进去看看。”
顾野推开车门,夜风带着街市的凉意吹了进来。
他绕到后座,为林奇打开了车门。
林婉清也跟着下了车,站在人行道上,看着那家灯火通明的乐器行。
店门是老式的木框玻璃门,黄铜把手被摩挲得发亮。
林奇还扒在车窗上,直到顾野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进去看看。”
顾野低沉的嗓音响起。
林奇这才回过神,从车里跳下来,小跑到林婉清身边,仰头看着她,又回头看看那扇橱窗。
林婉清牵起儿子的手,他的手心一片滚烫。
她率先朝店门走去。
顾野跟在他们母子身后,保持着一步的距离,身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
推开门,一阵清脆的风铃声响起。
混合着松香和木料的气味扑面而来,与门外街市的喧嚣隔绝开来。
店里很安静。
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坐在柜台后,用一块麂皮绒布仔细擦拭着一把大提琴的琴弓。
他抬起头,看到门口的三人,特别是那个紧紧牵着妈妈的手,探头探脑的小男孩。
“欢迎光临。”
老师傅放下手里的活,站起身,脸上带着和善的笑意。
他的目光在林奇身上停留了片刻。
“小朋友,想看点什么?”
林奇躲在林婉清身后,小手攥着她的衣角,只露出一双黑亮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橱窗里那把小提琴的方向。
林婉清蹲下身,与儿子平视。
“告诉伯伯,你喜欢什么?”
林奇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他只是伸出手指,指向那个方向。
老师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了然地笑了。
“原来是看上那把琴了。”
他领着他们走到橱窗前。
“有眼光,那把琴的木料和漆工都是店里最好的几把之一。”
他熟练地打开橱窗的侧门,小心翼翼地将那把红棕色的小提琴取了出来。
“来,拿近点看。”
他把琴递到林奇面前。
林奇向后缩了一下,小手背到了身后。
他不敢去接,只是睁大眼睛看着,呼吸都变轻了。
小提琴的表面光滑得能映出灯光,琴身上的木纹一圈一圈,散发着沉静的光泽。
“没关系,可以摸摸看。”
老师傅鼓励道。
林婉清也柔声说。
“奇奇,摸摸看。”
在妈妈的鼓励下,林奇终于鼓起勇气,伸出一根食指,用指尖轻轻碰了一下琴弦。
琴弦发出一声微弱的“嗡”声,细微的振动从他的指尖传来,瞬间传遍了他的全身。
他猛地收回手,小脸涨得通红,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
那是一种全新的,从未有过的体验。
他再一次看向那把琴,这一次,他的小手直接贴了上去,用整个手掌感受着那光滑冰凉的木质琴身。
“这把是四分之一的琴,正好适合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入门。”
老师傅专业地介绍着。
“不大不小,学起来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