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学校放了寒假。
中关村北二条的家里,因为有了林奇的存在,变得格外热闹温馨。
孙明明一大早就去菜市场抢购了最新鲜的排骨和冬笋,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林奇趴在客厅的地毯上,正在用积木搭建一座高楼。
他搭得很专注,小小的眉头偶尔会皱起来,思考着下一块积木该放在哪里。
林婉清处理完公司最后一份文件,走出书房,就看到了这幅画面。
她放轻脚步,走到儿子身边坐下。
“在盖什么?”
林奇抬起头,献宝似的指着自己的作品。
“妈妈,我在盖公司的大楼!”
“你看,这是你的办公室,在最高的地方,能看到很远很远。”
林婉清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这一年,她忙于事业,陪伴儿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可林奇却从未抱怨过,反而用他自己的方式,理解着、支持着妈妈的工作。
他在学校拿了“学习进步奖”,班主任王强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表扬了他好几次,说这孩子沉稳、懂事,是班里同学的好榜样。
林婉清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
“我们奇奇真棒。”
林奇被夸得不好意思,脸颊红扑扑的。
“妈妈才棒。”
“我们老师都说,清露的雪花膏最好用。”
晚饭后,孙明明在厨房里洗碗。
林婉清带着林奇,站到了顶楼的阳台上。
十二月的风很冷,但母子俩穿得都很厚实。
阳台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还摆了几盆耐寒的绿植。
从这里望出去,可以俯瞰夜景。
远处的街道上,车灯连成一条条流动的光河。
无数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星海。
“妈妈,快看,那是什么?一闪一闪的。”
林奇指着远处一座高楼顶上的红色信号灯。
林婉清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下巴抵着他柔软的头发。
“那是给天上的飞机指路的灯。”
她低头,看着怀里小小的儿子,又抬头望向这无垠的夜色。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钱包里那张崭新的北京市居民身份证,让她在这座城市里有了归属。
墙上挂着的国际化妆品博览会金奖奖状,是她事业上最耀眼的勋章。
银行账户里那笔沉甸甸的赔偿金,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底气和安全感。
她不再是那个从清河县来的、无依无靠的乡村丫头。
她现在是林婉清。
是清露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八岁男孩的母亲。
“真好啊……”
孙明明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到了阳台上,手里拿着两件厚外套。
她给林婉清和林奇一人披上一件,感叹着。
“谁能想到,咱们也能在北京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是四楼。”
“婉清,妈以前眼界窄,给你出了不少搜主意。”
林婉清摇了摇头,拉住母亲有些粗糙的手。
“妈,都过去了。”
是啊,都过去了。
那些屈辱、贫穷、被人看轻的日子,都随着1986年的寒风,飘散了。
年底的清露化妆品厂,年终总结大会。热闹召开
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都盖不住女工们扬高的说笑声。
空气里混合着各种花香的膏霜味道,还有食堂飘来的,带着肉香的白胖包子气味。
一场简单的年终总结会,被大家过出了年的味道。
林婉清站在最前面的临时台子上,身后是条红布横幅,上面用毛笔写着“清露化妆品一九八六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她没说太多空话套话,只是简单报了几个数字,每报一个,下面就响起一片结结实实的掌声。
“……根据今年的生产效益和个人表现,厂里决定,提拔一批工作努力,表现突出的同志担任新的生产小组长。”
话音刚落,底下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竖起了耳朵。
“第一位,装配一组,庄婷同志。”
庄婷正跟旁边的工友小声嘀咕着年终奖能发多少钱,猛地听到自己的名字,整个人都定住了。
她旁边的工友用力推了她一把。
“哎呀,庄婷,叫你呢!”
庄婷这才回过神,脸颊瞬间涨得通红,热度一直烧到耳根。
她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在工友们的催促和善意的哄笑声里,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上了台。
林婉清把一个红色的聘书递到她手里,声音清晰。
“庄婷同志,以后你就是一组的组长了,工资从这个月开始,调整为每月一百二十元。”
“希望你再接再厉,带好自己的小组。”
一百二十元。
这个数字在庄婷的脑子里炸开,嗡嗡作响。
从八十到一百二十,整整涨了四十块钱。
四十块,够家里一个月的嚼用了。
她的手有些抖,紧紧捏着那份薄薄却分量十足的聘书,指尖用力到发白。
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只发出干涩的音节。
“我……”
看着她这副模样,林婉清只是笑了笑,然后带头鼓起了掌。
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其中夹杂着不少羡慕的议论声。
“天呐,一百二,这工资可不低呀。”
“庄婷人家努力,干活也麻利。”
庄婷就在这片掌声里晕乎乎地走下了台,直到坐回自己的位置,还感觉脚下踩着棉花。
她低头,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个红本本,又掐了自己大腿一下,疼得她咧了咧嘴。
是真的。
这一切都是真的。
会议后面的内容她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满脑子都是那一百二十块钱能给家里添置些什么。
可以给丈夫换件新棉袄,可以给孩子多买两斤肉,剩下的钱还能存起来。
日子,一下子就有了看得见的奔头。
林婉清在大会上发言,即将再建一条生产线,主要负责身体乳和洗手液洗护用品。
新生产线就要有新鲜的血液,新的员工加入,需要小组长的带领。
原本的小组组长听到有新的组长,心里正不踏实,就听到新生产线建立的消息。
自己的饭碗没有动摇,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
建生产线好啊,发展的越好,员工以后的福利待遇越好,
与员工热热闹闹庆祝完后,林婉清马不停蹄的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