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9章 计算机

作者:似雪忆流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她朝着一个方向喊道。


    “成振华!”


    一个三十七八岁的男人站了起来。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身上有股书卷气。


    “科长,您找我。”


    “你来,带带新同志,让她熟悉一下咱们科的工作。”


    刘姐交代道。


    成振华点点头,走到林婉清面前,温和地笑了笑。


    “你好,我叫成振华。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他带着林婉清,开始介绍计划统计科的工作。


    “我们科室,主要负责全国银行系统的业务数据统计和分析,


    制定信贷计划、现金计划,还要给上级提供决策参考。”


    他指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报表。


    “这些都是从下面各级分行报上来的数据,


    存款、贷款、货币发行量…我们得用算盘把它们汇总、核对、分析,最后形成报告。”


    工作繁琐、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林婉清认真地听着,这是计划经济的心脏,每一个数字都关系着国计民生。


    成振华又带她去领了两件白大褂和一双布鞋。


    “咱们这儿有个地方,进去得换上这个,跟我来。”


    他带着林婉清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扇厚重的铁门前。


    门口有专人看守。


    成振华出示了证件,守卫才打开门。


    一股冷气扑面而来。


    房间里,巨大的金属柜子排列得整整齐齐,上面闪烁着各种颜色的指示灯,


    一盘盘磁带在机器上缓慢地转动着,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这景象,林婉清只在后世的科教片里见过。


    “这是……?”


    林婉清的声音里带着颤抖。


    成振华的脸上露出了与有荣焉的自豪。


    “这是我们行的宝贝,M-150中型电子计算机。”


    他抚摸着冰冷的机身,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全国也没几台。有了它,我们就能实现数据的实时联机处理,比用算盘快几千几万倍。”


    林婉清站在原地,彻底怔住了。


    计算机。


    她知道这个词,她来自那个计算机和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


    可当这台庞大、原始、却又充满了未来感的机器真实地出现在她面前时,那种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


    她以为重生回来,最大的金手指是预知未来,是利用信息差为自己和儿子谋一个安稳富足的生活。


    可直到这一刻她才明白,她所站立的,是伟大变革的起点。


    她前世从未触碰过的领域,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世界。


    林婉清的工作上手很快。


    她的任务,是核对与整理。


    前辈们负责将那些浩如烟海的数据进行汇总与编排,


    而她,是这精密工作中最基础,却也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桌上的报表,纸张泛着陈旧的黄,


    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来自全国各地,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笔存款,一笔贷款,或是一次货币的发行。


    算盘珠子在她的指尖下翻飞,发出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噼啪声。


    这声音,与办公室里其他人拨打算盘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代交响。


    她没有丝毫的烦躁。


    相反,她很享受这种沉浸。


    每一个数字被核对无误,她都会用红笔在旁边打上一个细小的勾。


    刘佳慧从房间里拿出方形计算器放在了林婉清面前,


    “这是计算器,我们都用惯了算盘,你们小年轻要是能捣鼓明白,用这个也行”


    林婉清接过计算器,说自己可以带回家研究,别耽误了工作,


    刘佳慧对她的态度很满意,


    时间在指尖与算盘的碰撞中悄然流逝。


    不知不觉,办公室里的人陆续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


    “小林,走,吃饭去。”


    成振华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林婉清抬起头,这才发觉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好的,成组长。”


    她放下算盘,跟着成振华一起走向食堂。


    银行的食堂宽敞明亮,长长的木制餐桌擦得干干净净,能映出人影。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人们自觉地排着长队,手里拿着大小不一的搪瓷饭盒,说话的声音都压得很低。


    窗口里,穿着白大褂的食堂师傅正用一个大铁勺,往每个人的饭盒里舀着菜。


    今天的菜是白菜炖豆腐,里面能看到零星的几片肉,算是难得的油水。


    主食是白米饭跟馒头,可以自己选。


    林婉清学着大家的样子,递上饭票和粮票,领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午餐。


    她跟着成振华找了个空位坐下。


    食堂里的人很多,但并不显得杂乱,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吃着饭。


    成振华一边吃,一边低声给她介绍着。


    “那边坐的是信贷科的,管着全国的贷款发放。”


    “还有那边,是稽核科的,专门查账的,我们都得小心应付。”


    他的话语里,带着单位老人对新人的提点。


    林婉清认真地听着,将这些科室的名称与那些或严肃或平和的面孔对应起来。


    这里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有着自己的一套运行法则。


    她要做的,就是尽快熟悉并融入进去。


    一顿饭吃完,短暂的午休过后,下午又是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直到下班的铃声响起,林婉清才感觉到了身体的疲惫。


    她收拾好桌面,跟同事们道别,骑上那辆凤凰牌自行车,朝着三里河的住处赶去。


    车轮碾过傍晚的街道,带起一阵微风。


    回到那个三十平米的大开间时,孙明明已经做好了晚饭。


    简陋的木板隔间里,飘着玉米糊糊的香气。


    “回来了?上班咋样?累不累?”


    孙明明一边盛着糊糊,一边迫不及待地问道。


    林婉清换下鞋,洗了把脸,身上的疲惫消减了不少。


    “还行,就是一直坐着,眼睛有点酸。”


    她没有提计算机的事情,也没有说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


    保密条例,是她入职第一天就学到的。


    孙明明当然不关心这些,她搓着手,问出了自己最在意的问题。


    “那…那工资呢?到底给多少钱一个月?”


    林婉清看着母亲那双充满期盼的眼睛,平静地报出了一串数字。


    “工资待遇,每月基础工资五十六块。”


    “另外有五块钱的地区补贴,三块钱的保密补贴,加起来总共是六十四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