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啃着一根山楂糖葫芦,含糊不清地问。
“不回去了。”
林婉清的回答很干脆。
清河县那个所谓的“家”,对她而言,早已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
张丽似乎察觉到了她情绪的低落,很识趣地换了个话题。
“那……你家那位,顾营长又回部队了吗”
提到顾野,林婉清的笑容顿了一瞬。
她摇了摇头。
“部队忙。”
张丽“哦”了一声,不再多问。
她知道林婉清家里的情况有些复杂,虽然具体不清楚,但她能感觉到,林婉清并不想多谈。
晚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最后的大合唱将所有人的情绪都点燃了。
林婉清看着周围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
他们或许生活清贫,物质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因为集体式的狂欢而显得无比富足。
她想起了自己的上一世。
那个时候,她被困在一方小小的院落里,每天面对的是无尽的争吵与冷漠。
她从未体验过这样自由自在的、属于自己的快乐。
眼前的热闹与记忆中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婉清的眼眶,有些微微发热。
或许,重生一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复仇,为了弥补遗憾。
更是为了像现在这样,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阳光,感受友谊,
感受这平凡人间里,最简单的快乐。
“婉清,你怎么了?”
张丽发现了她的异样,关切地问。
林婉清摇摇头,逼回了那点泪意,脸上重新绽开一个笑容。
“没什么,风吹得眼睛有点酸。”
她指着不远处一个卖冰棍的小贩。
“走,我请你吃冰棍。”
一九七八年的八月,空气里裹挟着一股燥热的黏湿。
济南的太阳,像是要把整座城市的水分都烤干。
山东大学的校门口,却比这天气还要热烈。
一条红色横幅,上面用白漆刷着“热烈欢迎七八级新同学”的大字,在校门口上方迎风招展。
树荫下,人头攒动。
汗水、尘土、还有崭新书籍的油墨味混合在一起。
林婉清站在迎新点的桌子后,手里拿着一沓登记表,神情却显得格外平静。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咔叽布衬衫,袖子整齐地挽到手肘,露出一段皓白的手腕。
她的从容,与周围那些或激动、或紧张、或茫然的新生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哎呀,这位同学,你这个铺盖卷太大了,宿舍不好放。”
“同志,报到处往这边走,先登记,再领钥匙。”
张丽在她身旁忙得满头大汗,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却掩不住眼里的光。
她看着那些拖着大包小包,脸上写满憧憬的人们,仿佛看到了年初的自己。
林婉清递过去一块手帕。
“慢点说,喝口水。”
张丽接过手帕擦了擦汗,感激地笑了笑,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凉白开。
“婉清,你看他们,多有朝气。”
林婉清的目光扫过人群。
这些新生,年龄比较接近。
大多数都是十六七岁、脸上稚气未脱的应届高中生,只有零星饱经风霜的返城知青。
他们的脸上,刻着十年动荡留下的痕迹,但眼睛里,却都闪烁着对校园的渴望。
就在这时,校园里的大喇叭忽然响起了一阵刺啦声。
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抬起头,望向那几个悬挂在电线杆上的铁皮喇叭。
广播员清了清嗓子,庄重而清晰的声音通过电流传遍了整个校园。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经校党委研究决定,
我校将对七八级新生的教学方案进行重大调整。”
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人群中泛起了窃窃私语的涟漪。
“调整?怎么个调整法?”
“这才刚开学啊。”
广播里的声音顿了顿,似乎是刻意留给人们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响起。
“考虑到十年教育断层对广大学生基础知识造成的影响,
为确保所有同学都能跟上大学课程,
学校决定,将在下周三,针对全体七八级新生,组织一场文化基础知识摸底测试。”
“测试!”
“还要考试?”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那些年纪稍大的知青学生,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
他们放下锄头才不过一年半载,十年没碰过课本,脑子里的那点墨水早就干涸了。
现在要考试,无疑是晴天霹雳。
就连那些年轻的高中生,脸上也露出了紧张的神色。
“本次测试内容涵盖语文、数学、政治三门基础学科。”
“测试成绩将作为分班的重要依据。”
“成绩优秀者,将直接进入各专业正常班级学习。”
“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将被分入‘基础强化班’,进行为期半年的基础知识补习,
待考核通过后,再行进入专业课学习。”
广播声落下,校园里陷入了死寂。
喜悦和憧憬被突如其来的压力冲刷得一干二净。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不安。
张丽的脸也有些发白,她下意识地抓住了林婉清的胳膊。
“婉清……咱们虽然七七年考试,但年初才报到也算是七八级吧,还要考试啊,我有点怕。”
林婉清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眼神依旧坚定。
“怕什么,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复习吗?”
过去的一年里,她几乎是跟着张丽,将高中课本啃了一遍又一遍。
对她来说,这场测试,不过是走个过场。
但对其他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决定命运的筛选。
“另外,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
学校决定,将英语列为全校必修课程。”
“从本学期开始,所有年级都将开设英语课,计入学分。”
英语?
那是什么?
对大多数人来说,那不过是印在某些进口商品包装上的鬼画符,遥远而陌生。
人群中的骚动,变得更加明显。
摸底测试的结果,不出林婉清所料。
她和张丽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了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正常班。
而她们身边,有将近一半的同学,都垂头丧气地被分进了“基础强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