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章

作者:来包辣条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鸣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特使大人多虑了。内子只负责按编号归置卷宗,具体图纸内容,她目不识丁,岂能看懂?


    况且,库房印信,由卑职与刘师傅共掌,图纸调阅、封存皆有严规,非一人可决。


    今日尚书大人亲临,更是万无一失。”


    他巧妙地将“目不识丁”和“共掌印信”抛出,既堵住了陈观的嘴,又强调了流程的严格。


    陈观碰了个软钉子,眼中阴鸷一闪而过,皮笑肉不笑地道:“如此…甚好。”


    说话间,门帘再次掀开。苏清瑶和刘师傅一前一后走了进来。苏清瑶低着头,双手捧着一个厚实的樟木匣子,步履沉稳。


    她换上了一身更素净的衣裙,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沉静,没有丝毫慌乱。


    刘师傅则抱着几卷更大的图纸卷轴。


    “大人,图纸及改良记录在此。”刘师傅将卷轴放在桌上。


    苏清瑶则将樟木匣子轻轻放在李鸣身侧的桌角,对着杨廷鹤的方向福了一福,便垂手退到一旁角落,安静地侍立,眼观鼻,鼻观心,如同一个最本分的婢女。


    整个过程,没有多说一个字,没有多看任何人一眼,完美地诠释了“目不识丁”的妇人形象。


    李鸣上前一步,先是对杨廷鹤和冯闯拱手,然后转向刘师傅:“刘师,请印信。”


    刘师傅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个黄铜铸造、雕刻着复杂花纹的方形印信。


    李鸣也从自己腰间解下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印信。


    两人同时上前,当着杨廷鹤、冯闯和陈观的面,将各自的印信,一左一右,严丝合缝地按在了樟木匣子侧面预留的凹槽封泥上!


    “咔哒。”


    一声轻响,封泥被压紧,留下了清晰的印痕。


    这匣子,只有同时拥有这两枚印信的人,才能无损开启!缺一不可!


    杨廷鹤看着这严密的流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冯闯紧绷的脸色也缓和了些许。


    李鸣这才小心地打开樟木匣子的锁扣(钥匙在他身上),掀开盖子。


    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叠叠用桑皮纸仔细装订的图纸和记录册,每一份封面都清晰地标注着编号和内容概要。


    “尚书大人,冯将军,特使大人,”李鸣将匣子转向他们,“所有原始图纸及改良记录皆在此处,请过目。”


    杨廷鹤没有亲自翻看,只是对冯闯使了个眼色。


    冯闯会意,上前一步,拿起最上面一份标注着“神臂弩新制主簧配比及淬火工艺详录”的册子,粗大的手指翻开了封面。


    册子内,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和手绘的图示。


    文字清晰,图示工整。


    然而,冯闯只看了几眼,浓眉就紧紧锁了起来!


    上面的确记录着各种矿石的名称(如赤铁矿、磁铁矿等常见矿料)。


    配比重量、熔炼温度描述(如“炉火青白”、“铁流赤红”等经验性描述)、淬火介质的种类(硝石水、尿液、油脂等)和温度感觉描述(如“微温”、“烫手”),甚至还有淬火时间(“默数三十息”等)…


    这记载不可谓不详细!但问题在于,它太“经验化”了!没有具体的温度数值!


    没有淬火液精确的浓度配比!没有硬度、韧性的量化标准!


    所有关键数据,都是用模糊的经验语言描述!


    对于冯闯这种习惯了军令如山、数据明确的将领来说,这简直如同天书!他根本看不出具体的、可以量化执行的标准!


    “这…这是什么玩意儿?”冯闯忍不住嘟囔了一句,烦躁地将册子丢回匣子里。


    “全是‘青白’、‘赤红’、‘微温’?


    这让人怎么照着做?全凭工匠一张嘴?”他看向李鸣的目光充满了怀疑。


    陈观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这正是他期待的!图纸给你看又如何?核心的数据,你拿什么保证它的唯一性和可复制性?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撑,所谓的“标准”,就是一句空话!这恰恰是古代手工业最大的软肋!


    杨廷鹤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拿起另一份关于“楔形铆接”的图纸。


    图纸上,公母榫的形状、楔形销的角度都画得很清晰,旁边也有尺寸标注。


    如“榫长一寸三分”、“销角三十度”等。


    但当他看到关键的公母榫咬合公差要求时,上面只写着四个字——“严丝合缝”。


    严丝合缝?多严?一丝?半丝?如何判定?


    靠工匠的眼力和手感吗?这如何能保证几千几万个部件都做到“严丝合缝”?杨廷鹤的脸色沉了下来。


    他理解古代工艺的局限,但作为兵部尚书,他需要的是可以大规模复制的、稳定可靠的军械!


    这种模糊的“经验标准”,在经历了刚才的破坏事件后,显得尤为脆弱和不可靠!


    “李工正,”杨廷鹤放下图纸,目光如炬,直视李鸣,声音带着沉重的压力,“图纸详实,绘图工整,用心可见。


    然…此等‘青白赤红’、‘严丝合缝’之语,皆为匠人口传心授之经验,难以量化,更难以确保千器如一!


    此乃手工制器之痼疾!今日破坏之事,虽系人为,然此等模糊之标准,亦是隐患!


    长此以往,如何保证我大玄军械之精良划一?你…可有解法?”


    图穷匕见!


    杨廷鹤的质问,如同最后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李鸣的心防上!


    陈观眼中的得意几乎要溢出来。是啊,图纸给你看了,印信给你掌了,可你拿什么保证你这些东西不是“纸上谈兵”?


    拿什么保证离了你李鸣,别人就做不出合格的东西?


    没有精确的数据标准,你改良的根基,就是沙滩上的城堡!


    冯闯也紧紧盯着李鸣,眼神充满了质疑和逼迫。账房内,空气再次凝固。


    角落里的苏清瑶,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她能看懂那些图纸,更知道李鸣那套“密码”的存在。


    但她更清楚,此刻若李鸣拿出那套超越时代的“密码”来解释,无异于自寻死路!


    那只会引来更大的猜忌和灾祸!怎么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