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开始处理复合弓的核心——叠层压合的牛角片与竹片。
这需要极高的贴合度和胶合强度。
传统的鱼鳔胶需要长时间熬煮,粘合后还需重物压合数日。
“李‘供奉’,胶给你熬好了!上好的鱼鳔胶!”
一个匠役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粘稠拉丝的胶液,故意放在离李鸣工作台稍远的条凳上。
盆沿滚烫,胶液粘稠,稍有不慎就会打翻烫伤,或者粘得满手难以操作。
李鸣看了一眼那盆滚烫的胶,没去碰。
他走到角落堆放杂物的地方,翻找出几块被丢弃的、颜色发暗的牛角碎料和几片干透的老竹篾。
接着,他又从自己的工具囊里取出一个小陶罐,里面是半罐研磨成极细粉末的骨粉和一些晒干的、不知名的植物根茎碎屑。
他取来一个小坩埚,架上小炭炉。
没有用现成的鱼鳔胶,而是将那些牛角碎料、老竹篾掰碎丢入坩埚,加入少量清水,又撒入骨粉和植物粉末,慢慢熬煮起来。
一股混合着焦糊、草木和动物角质的怪异气味弥漫开来。
“嗤,又在鼓捣什么鬼东西?好好的鱼鳔胶不用,非要自己煮这怪味汤?我看是故弄玄虚!”远处有匠人低声嗤笑。
李鸣充耳不闻,专注地控制着火候,用一根细木棍缓缓搅拌。
渐渐地,粘稠的胶质析出,颜色呈深褐色,远不如鱼鳔胶清亮好看。
胶液熬好,温度稍降。李鸣开始叠合牛角片与竹片。
他没有像传统那样在每片之间涂抹厚厚的胶然后大力压合。
而是用一根削尖的细竹签,蘸取极其微量的自制胶液,如同绣花般,精准地点在牛角片和竹片需要承受最大拉力的几个关键节点上。
弓臂两端、中心弯曲处、以及应力最集中的几个结合部。
点胶!极其微量的点胶!
“这…这点胶够干啥?糊窗户缝呢?”王彪忍不住嘀咕,觉得李鸣简直是在儿戏。
李鸣没有理会。
点胶完成,他取过几根柔韧的桑皮绳,以极其复杂却充满力学美感的捆扎方式,将叠合好的弓胎层层束紧。
束扎的力度均匀而精准,确保胶点被牢牢压实,而材料本身并未被过度束缚变形。
最后,他将捆扎好的弓胎小心地悬挂在工棚通风阴凉处。
“这就完了?不用大石头压上几天?”王彪愕然。
“等。”李鸣只回了一个字,便开始处理其他部件。
时间在质疑的目光中流逝。
两天后,李鸣解开了桑皮绳。
在众人惊疑的注视下,他轻轻掰动弓胎结合部——纹丝不动!
结合处紧密得如同天生一体!
他用手指用力抠了抠点胶的位置,坚硬异常!
更令人惊讶的是,弓胎本身的弧度自然流畅,毫无因强力压合而产生的内应力变形!
“这…这胶…”鲁大匠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他拿起一小块李鸣熬胶剩下的深褐色残渣,凑到鼻尖闻了闻,又用力捻了捻,眼中精光爆闪。
“加了鹿角霜和地筋草粉?还有…陈年牛角屑?这胶…韧性和速干性竟如此霸道?!”
李鸣微微颔首:“胶不在多,而在其性,在其用。点其要害,束其筋骨,足矣。”
他自制的胶液,利用牛角屑和骨粉增强韧性,利用陈年竹篾和老胶底增加粘性,利用地筋草粉末促进快速凝结。
虽卖相不佳,却完美契合了复合弓层压结构对胶合点强度与韧性的极致要求,更大大缩短了工时!
两次刁难,两次被李鸣以匪夷所思的手段轻描淡写地化解。
一次是用污秽废液淬炼出神兵筋骨,一次是用微量“怪胶”完成天衣无缝的叠压。
工棚里的气氛彻底变了。
那些嘲讽、轻蔑的目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的敬畏与沉默的观察。
连王彪都收敛了许多,只是默默地在一旁打下手,眼神里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了。
新式复合弓的核心部件,由多层牛角、竹片叠压而成的弓胎已经完成,精钢打造的滑轮组配件也由其他匠坊按李鸣的图样制作完毕。
组装在即。这滑轮组结构复杂,几个微小的钢制轴承和联动卡榫需要极高的精度,公差稍大,轻则弓力不畅,重则崩解伤及射手!
负责制作滑轮组的,是武库司另一位以精细著称的“巧手”刘师傅。
他带着两个徒弟,捧着装有配件的木盒,脸上带着矜持的傲气来到李鸣的工位前。
“李供奉,您要的滑轮配件,都在这儿了。”
刘师傅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战意味,“按您的图样,分毫不敢差。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玩意儿做得太精细,组装起来可不容易,稍有差池,崩了散了,可怨不得我刘某手艺不精。”
他言下之意,东西我按图做了,装不好是你李鸣本事不济。
李鸣接过木盒,打开。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结构精微的钢制零件,闪烁着冷硬的寒光。
他目光如电,快速扫过。
没有用卡尺,仅凭肉眼和指尖的触感,他拿起几个关键的轴承和联动卡榫,在掌心轻轻掂量,又对着光观察其边缘和孔洞。
“这个轴承,内孔偏斜半丝,转动必有滞涩。”李鸣拈起一个豌豆大小的轴承,平静地指出。
“这根联动轴,两端同心度不足,强装必致受力不均而弯折。”
又拿起一根细如筷子的钢轴。
“还有这个卡榫,倒角未净,毛刺未除,强行咬合,必损其槽。”
每指出一处,刘师傅和他徒弟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这些都是肉眼极难察觉的细微瑕疵!他们自认已做到极致,没想到在李鸣眼中,竟如此不堪!
“李供奉好眼力!”刘师傅强压着羞恼,语气生硬。
“只是这公差细微,组装时小心些,未必不能用!若件件都要返工,这工期可耽误不起!
赵大人怪罪下来……”
“无需返工。”李鸣打断他,放下手中的零件,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