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章 说书先生

作者:我爱芝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郑府


    郑首辅倚在雕金软榻上,身后两个十四五岁的娇俏丫鬟跪坐榻侧,一人替他捶腿,一人剥着冰镇葡萄,用帕子捏着一粒粒喂到他口中。


    珠帘微晃,香炉袅袅,室中温香软玉,宛如帝王行宫。


    礼部尚书苗益恭立于榻前,迟疑道:“恩师,等明日威远侯的这事结束了,咱们明日再上书便是。”


    今日在几乎对威远侯府一面倒的谴责之下,乾熙帝丢下一句:“此事事关礼制与朝纲,朕需再思,明日再议。”随即拂袖而去。


    郑首辅含着葡萄,慢悠悠嚼着,“罢了,不把周彦恒救出来,这休夫一案是结束不了的。”


    他半阖着眼命令道:“通知下去,不必拦着连清的人进京了,就算那些证据查到了,周彦恒这辈子也只能是个白身了。”


    苗益恭面色不甘,皱眉道:“恩师,咱们就这样放过他?”他们可是前前后后密谋了两年才让他下狱的。


    郑首辅睨了他一眼,语气仍懒散:“你还不明白吗,要保他的不是连尚文,是圣上!”


    苗益恭想到圣上今日种种行为,蹙眉道:“圣上为何非要护着那人?”


    这些年两派斗争不断,大多时候圣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在他们对连次辅下重手的时候才会出手。他们这次才特意没有牵连到连尚文,可为何陛下哪怕遗臭万年,也要护住周彦恒?


    郑首辅倏地轻笑一声,嗓音低哑:“你还没看出来么?这周彦恒——到底是谁的人。”


    苗益恭眸色一敛,食指往天上一指:“您是意思是...那位?”


    郑首辅闭上眼,慢悠悠靠在榻背上:“这回闹得大了,咱们也确实是把圣上逼得不痛快了。”他语气不紧不慢,像是闲话家常,却句句分量沉重,“这口气,圣上怕是咽得不顺了。”


    “眼下他想护谁,就让他护着吧。”


    苗益恭低声应是,话锋一转,“对了恩师,今日这休夫一事闹得不小,永宁侯府怕是也坐不住了...咱们,要不要帮上一把?”


    郑首辅耷拉着眼皮抬了抬,语气慵懒:“那个墙头草求到你那儿了?”


    苗益恭笑着拱手:“什么都瞒不过恩师。他昨夜差人送了幅《梅岭雪图》来。”


    郑首辅轻嗤一声,把玩着手中的葡萄核:“你啊你,迟早栽在这上面,帮也行,毕竟休夫一事太过离奇,不过记住点分寸,威远侯府毕竟满门忠烈,不要太过分了。”


    苗益恭:“学生明白。”


    另一边,马车在连府门前停稳。


    帘子刚掀开,连清便利落地下车,转身弯腰,将车内的连次辅小心扶住。


    “郑廷敬那个老东西,居然敢指使御史死谏!”连清扶着父亲迈下最后一级台阶,一边怒声低斥,“圣上定然心中震怒,不然怎会借永宁侯府的事,硬要将周彦恒保下来!”


    连次辅被搀着缓步进门,目光却未有丝毫波动:“你觉得,圣上保周彦恒,只是为了一口气?”


    连清一愣:“难道不是吗?”


    连次辅看着儿子近在咫尺、满脸困惑的模样,闭了闭眼,让人把兵部尚书魏子昂找过来。


    两刻钟后,连清看着紧闭的书房门,一甩衣袖,拂袖而去。


    魏子昂在书房里待了两刻钟,临出门前试探性问:“那等周大人的事解决了,威远侯府休夫一事?”


    正在练字的连次辅手中笔锋如风,写得行云流水,头都没抬便道:“妻以夫纲,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


    一连七日过去了,威远侯府的人每日轮流随机挑选一个衙门哭一哭,维持此事热度,让远在宫中的乾熙帝很是满意。


    这期间,威远侯府也没闲着。


    林承曜一听说祖母亲自替自己向书院请了假,还请了一屋子的名师回府上讲学,整个人都不好了。


    本来他就一读书就头疼,在书院里靠着人多还能混水摸鱼分散先生注意力。如今回到府里,连双胞胎一共也才六个孩子,一抬眼就能点到他头上,这还怎么偷懒?!


    是的,六个。


    萧锦瑟一视同仁让六岁的双胞胎和林知砚姐妹也一起去听。


    于是伴随着双胞胎第一天上学的兴奋的叽叽喳喳,林承曜一脸生无可恋地走进课堂,可谁知最先着了迷的竟然也是他。


    原本还抱怨没法偷懒的他,听得比谁都专注,生怕错过半个字。


    只因有学识有见解的先生不好找,萧锦瑟想了想干脆让人把京城出名的说书先生全请了来,每日轮番上阵,从早讲到晚,一天一个新故事,专门讲那些“和朝政、人心、官场风云有关”的真事改编故事。


    什么《郑首辅:从卖货小子到内阁之首的疯批逆袭传》、


    《成国公府惊天大案:找回的千金要杀大嫂》、


    《前朝三宗案:谁动了诛九族的密令》、


    《户部血账本:那年被抄家的一户三代》、


    《东厂锦衣卫:皇权之外的第三只眼》...


    不仅如此,萧锦瑟还专门把隔壁的屋子收拾出来,让府中的一等侍女、嬷嬷、小厮等得空也去听,这些人整日跟在主子身边,培养一个好的政治素养日后也好在主子一叶障目之时,提点一二。


    这世上做官的、谋事的,最怕的不是读书少,而是见得少、想得浅。若这几个孩子以后要在朝堂行走、庙堂谋事,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看得多、听得多、想得深。


    她要他们听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背后的博弈与逻辑。


    所以每个故事,每个人每天都要有听后感上交,当然俩小祖宗的,就只能口述旁人代笔了。


    至于张氏和姚氏为何没来,无他,太太太太忙了。


    除了每日去官府轮流打卡,回来还要 应付各种上门劝说的人,有和他们林家交好的,有永宁侯府发动上门当说客,甚至还有一些姻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