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章 府试开考

作者:炫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儒?


    行走的大儒?


    卢璘瞳孔微缩,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大夏文道,文位至高。


    而大儒,便是站在文位金字塔顶端的存在。


    每一个,都是行走的圣贤,是镇压一国气运的定海神针。


    前世创立了心学的半圣王阳明,便属于这个层次。


    言出法随,一念可动山河。


    春秋笔法,一字可灭万军。


    这等人物,一人,便是一座雄关,便是一支军队。


    整个大夏,明面上的大儒,也不过双手之数。


    每一个都身居高位,或在翰林院著书立说,或在稷下学宫教化万民。


    怎么会……


    眼前这个懒散落魄的落魄书生居然是大儒?


    看着卢璘投来疑惑的目光,沈夫子重重地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卢璘见夫子给出了肯定答复,终于明白了夫子的用意。


    什么拜师,什么加入心学,什么结下因果。


    这些,或许都是真的。


    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夫子担心自己那篇传天下之文太过惊世骇俗,木秀于林。


    他这是在为自己找一个护道之人。


    而且一个大儒品级的护道人。


    .......


    翌日,天光微亮。


    早早就起来的卢璘,照例练完字。


    接着又洗漱完毕,换了身衣服,背着早已备好的行囊,精神焕发地走出了柳府别院。


    即便昨夜直到半夜才阖眼,可他此刻没有半分疲态。


    任谁知道自己名义上收了个当世大儒当学生,怕是都会激动得难以入眠。


    当然,卢璘不敢真的把那位师伯当学生来使唤。


    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


    他心里清楚,这是夫子在为自己寻一重保障,上了一层保险。


    用不上当然最好。


    ..........


    天光渐亮,薄雾未散,街道两旁的店铺正陆续卸下门板,早点铺子的蒸笼冒着腾腾热气,混杂着烟火气息。


    街上渐渐出现三三两两的身影,大多是与他一样,行色匆匆,赶赴考场的学子。


    今天是府试下场的日子。


    一路前行,很快卢璘来到了府试的考点。


    考场设在一座阔气的大宅院内,门楣上悬着“临安府府试院”的匾额,比县试的考场要气派得多。


    院门外,一排排神情肃穆的衙役手持水火棍,维持着秩序。


    参加府试的考生,在衙役的指挥下,分成了五列长队,等待着入场前的检查。


    卢璘寻了一列队伍的末尾,静静站好。


    他年纪尚小,身形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可很快,便有眼尖的学子认出了他。


    “快看,那个就是清河县的县试案首?”


    “这么小?”


    窃窃私语声在队伍中响起,不少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一个来自安溪县的学子撇了撇嘴,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轻视。


    “清河县的文风看来真是不行了,竟让一个黄口小儿拔得头筹。”


    “这种案首,没什么含金量,如何能与我安溪县的案首相比?”


    他身旁几人纷纷点头附和。


    队伍里,几个同样来自清河县的学子听到这番话,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


    还有人瞧不起我清河县案首?


    这是什么落后地方出来的考生!


    还安溪县的案首?


    什么档次,也配和我清河县的案首比?


    他能写出传天下之文吗?


    这念头在他们心中一闪而过,却并未宣之于口。


    毕竟传天下之文太过匪夷所思,若非亲眼所见,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


    等着吧,等府试放榜,看你们还笑不笑得出来。


    想到这里,几位清河学子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杆,只觉得与卢璘同出一县,脸上都与有荣焉。


    卢璘对周遭的议论声充耳不闻,心如止水,目光平视着前方。


    轮到他时,负责检查的衙役上下打量了他一眼。


    见他年纪小,面孔又生,一看就不是府城本地人,眼神里便多了几分审视。


    衙役的检查格外仔细,几乎是将他的行囊翻了个底朝天。


    末了,衙役粗声粗气地发号施令。


    “把外衣脱了。”


    卢璘闻言皱眉,其他队伍的考生检查都没有一这遭,到我这里就要脱衣了?


    这么刻意的刁难,是欺负我年纪小?


    卢璘正准备开口,另一名衙役快步走了过来,在那衙役耳边飞快地低语了几句。


    负责检查的衙役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


    看向卢璘的眼神瞬间变得惊恐。


    衙役手忙脚乱地将卢璘的行囊整理好,双手奉上,连连躬身道歉。


    “小……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公子,还望公子恕罪,恕罪!”


    他不过因为卢璘年龄小而瞧不起,简单刁难一下,没想到居然踢到了铁板。


    “学政大人亲自点名让关照的对象,自己要是刁难他,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卢璘点了点头,接过行囊,没有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转头走进了考场。


    卢璘是走了,还在排队的队伍热闹了。


    尤其是刚才衙役们点头哈腰的模样,让周围排队的学子全都看傻了。


    “这什么情况?清河县案首什么时候在府城有这么大的能量了?”


    “学政是他家亲戚啊?”


    几名清河县的学子闻言,差点笑出了声音,心里忍不住念叨:


    “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清河县案首的含金量。”


    “这才哪到哪啊,你们是没见过学政魏大人给卢璘行半师之礼呢。”


    ..........


    府试院内,青石铺地,肃穆庄严。


    在专人引领下,卢璘来到了自己的考舍。


    与县试不同,府试的考场被隔成一间间独立的号舍。


    不过空间狭小,仅能容下一桌一椅。


    考舍的位置是根据县试的成绩来的,所以分配给卢璘的号舍位置很不错。


    既远离入口处的吵闹,也闻不到远处茅厕传来的异味。


    卢璘很快放好东西,在座位上坐。


    不多时便有人送来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府试只考一场。


    考的是战诗词的应用。


    共设三道考题,三首战诗词,最终以三首的综合成绩评定高下。


    “当”


    钟鸣声响起,吉时一到,考场中央的半空中,有金光汇聚。


    紧接着一行熠熠生辉的大字凭空浮现。


    “绝境诗!”


    这就是第一道考题。


    大字下方,一行行小字随之显现,将考题的场景描摹得一清二楚。


    你率残军被困于孤城,城中箭尽粮绝,兵卒疲敝。


    城外,妖蛮大军即将发动最后的总攻。


    此刻需作一首战诗词。


    此诗既要能点燃麾下士卒的死志,又要能引动天地异象,震慑敌胆。


    看到考题,卢璘便胸有成竹了。


    伸出手,拿起桌上的墨锭,开始研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