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章 当不得我清河县的案首!

作者:炫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魏长青的眉头,不着痕迹地皱了一下。


    “这么说,你拿不出证据?”


    大伯看到学政大人脸上那一闪而过的不悦,再感受到周围学子们投来的目光,整个人都快要疯了。


    压力大得根本扛不住,慌乱之下,口不择言:


    “有!有证据!学政大人,我有证据!”


    “这小子平时疏于学问,仗着主家喜爱,三天两头就往我弟弟家里跑,哪有半分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他还醉心商贾之事,满脑子都是铜臭气!”


    “也就是当初在下河村老家,许是受了我的影响,写了……写了一首歪诗,被那些乡野村夫吹捧成什么神童,这才得了主家喜爱和赏钱。”


    “可他转头拿了赏钱,就撺掇着我那没出息的弟弟,跟我老父亲分了家!”


    大伯越说越激动,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能抹黑卢璘的事情,一股脑地全倒了出来。


    神童二字,再次钻入魏长青的耳朵里。


    神童?


    六岁能成诗?


    魏长青再度皱眉。


    人群中,少爷胸膛剧烈起伏,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这特娘的算什么狗屁大伯!


    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黑的说成白的,如此抹黑自家亲侄子!


    少爷可是清楚的知道,璘哥儿一家接济了多少次这个大伯,可换来的确实这种抹黑。


    他转头看向璘哥儿,只见璘哥儿面沉如水,眼神冰冷。


    少爷默默地叹了口气,哎,摊上这种亲戚,璘哥儿心里该有多难受。


    不远处,孙行之听到这番话,心中狂喜,知道此事到了这一步,已再无半点悬念。


    他上前一步,对着魏长青深深一揖,声音朗朗,传遍全场。


    “学政大人,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此事确凿无疑!”


    “不过是被几个乡野村夫夸赞几句,便真当自己是天纵奇才。”


    “祖父在堂,却唆使分家,此为不孝!”


    “身为家奴,却惹出滔天大祸,连累主家声誉,此为不忠!”


    “科场舞弊,玷污圣贤之道,此为无耻!”


    说到这里,孙行之声音陡然拔高,目光如刀,直刺卢璘。


    “此等不忠不孝,无廉无耻之徒,根本不配为读书人!”


    “我等羞于与之为伍!”


    不忠不孝,无廉无耻。


    这八个字,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无异于诛心之言。


    人群瞬间被点燃,议论声此起彼伏。


    “说得对!此等败类,根本不配为读书人!”


    “祖父在堂,却唆使分家,此为大不孝!”


    “科场舞弊,玷污圣贤之道,简直是我辈之耻!”


    “必须严惩!将他逐出士林,永不录用!”


    一声声讨伐,一道道鄙夷的目光,齐刷刷地刺向卢璘。


    少爷的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惨白。


    这已经不是区区一个案首之争了。


    这是要把璘哥儿往死里整,要彻底毁掉他身为读书人的根基。


    一旦这八个字的评价被坐实,璘哥儿这辈子,都别想在科举之路上再进一步。


    这比杀了他,还要残忍。


    魏长青面沉如水,缓缓点头。


    在他看来,此事差不多已经是盖棺定论。


    他将目光从大伯身上转向了县令吴井元。


    “人证物证俱在。”


    “吴井元,你还有何话要说?”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魏长青看吴井元的目光像是看死人无疑。


    可就在这千夫所指的时刻,吴井元非但没有半分慌乱,反而笑了。


    本该充满惶恐的脸上,竟露出了淡淡的笑。


    他对着学政魏长青,不卑不亢地抬手一揖。


    “学政大人,可否容下官,与这位卢安先生说两句?”


    魏长青眉头微蹙,有些意外。


    不过,他做事向来喜欢让人口服心服。


    哪怕下一刻就要摘掉吴井元的乌纱帽,他也要让对方败得明明白白。


    “准。”


    吴井元转身走向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的大伯。


    “卢安。”


    大伯闻言一个激灵,茫然地抬起头。


    “本官问你,你方才提及,卢小友六岁时曾作过一首诗?”


    大伯整个人都懵了。


    卢小友?


    都这种时候了,县尊大人为何还对卢璘如此客气?


    他不该是立刻撇清关系,将所有罪责都推到柳府和卢璘身上吗?


    大伯心中疑惑,嘴上却不敢怠慢,哆哆嗦嗦地回答:“是……是的,大人。”


    “可记得全诗?若还有印象,请当着大家的面,将诗复述一遍。”


    大伯微微一愣,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提什么诗?


    但他不敢违逆,只能努力地在混乱的记忆中搜寻着。


    片刻之后,大伯终于想了起来,磕磕巴巴地念出了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最后一句诗念完,现场罕见地安静了一瞬。


    在场不少学子和百姓,脸上都露出了动容之色。


    吴井元抓住这一瞬间的静默,摇头感叹:


    “好一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他猛地转身,目光扫过全场。


    “诸位听听,六岁的稚童,便能道出如此反哺之言,将人子之心,描摹得淋漓尽致。


    “六岁稚子,便能有此感悟,此等纯孝之心,竟被尔等污为不孝?”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六岁……能作出这等诗?”


    “此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确是佳作,当得起一个神童之名。”


    “可……可这和舞弊又有什么关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古来有之。”


    人群的议论声中,孙行之脸色一沉,立刻站了出来,冷声反驳。


    “县尊大人,一首出县之作,又能代表什么?”


    “在场的同窗,能作出此等诗篇的,亦不乏其人,难不成个个都是案首的料子?”


    “卢璘或许小时聪慧,可这不正说明,他后天疏于管教,走了歪路吗?”


    “您想凭一首不知真假的旧作,就为他洗脱舞弊的嫌疑,未免也太异想天开了吧!”


    面对孙行之咄咄逼人的质问,吴井元不气反笑。


    他摇了摇头,摆了摆手。


    “你误会了。”


    “本官并无此意,只是单纯好奇,想了解一下卢小友六岁时,能作出何等佳作罢了。”


    吴井元仍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可说来说去,一点也没洗清卢璘舞弊的嫌疑。


    圣院大门前,魏长青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这吴井元,莫不是失心疯了。


    在他看来,吴井元这番举动,就是在拖延时间,简直荒唐至极。


    就在魏长青即将爆发之际。


    只见吴井元转头,目光直视着魏长青,脸上的笑意尽数收敛。


    “学政大人。”


    “正如此人所言,一首出县之作,确实代表不了什么。”


    “别说出县了。”


    吴井元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


    “便是崔氏嫡子崔皓,在县试之中,写出了一篇达府文章,都当不得我清河县的案首!”


    吴井元此言一出,现场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得头皮发麻。


    达府文章!


    那可是足以在府试中都名列前茅的水平。


    吴井元没有给众人反应的时间,他直视魏长青,问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


    “大人,您说。”


    “我吴井元,一个小小七品县令,是何来的胆子,敢为了攀附柳家,而去得罪五姓七望的千年崔氏?”


    “我,当真如此不智吗?”


    是啊。


    柳阁老虽是当朝阁老,权倾朝野。


    可比起那根深蒂固,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千年世家,终究还是差了些底蕴。


    吴井元,好歹是一县之尊,又怎么会做出如此不智,如此疯狂的举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