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的语音消息弹出来时,我刚把梁卓如提交的供应商资质复核表归档。
“孙琳!立刻查这家‘创新材料公司’的老底!他们这数据好得邪乎,我怀疑有诈!”
我按停录音,直接拨通内线电话:“赵工,具体异常点?”
他喘着气,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抗疲劳指数超出理论值12%,批次样件零差异,这根本不符合材料学常识!”
“原始数据来源?”我调出供应链管理系统,鼠标悬停在警示标识上。
“第三外协厂推荐的新供应商,说是有海外军工背景。”他发来一份扫描文件。
“但热处理工艺描述模糊,检测报告缺了关键环境参数。”
我放大页脚处的认证编号:“他们提供的AS9100证书是注销状态。”
“什么?”赵工声量突然提高了许多,“采购部怎么通过的初审?”
“上个月证书还在有效期内。”我拖动进度条指向变更记录,“昨天刚更新的注销状态。”
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重重搁桌上的声音:“那就是故意钻时间差!我马上停用样件!”
“等等。”我快速截取数据链图谱,“这批样件是否接触过核心机组?”
“只在模拟台测试过……”他忽然顿住,“等下……昨天测试组用了他们的复合材料做支架……”
我们同时沉默了两秒。
“隔离测试区。”我按下应急铃,“现在开始,所有接触过该样件的人员禁止操作核心系统,等我通知。”
走廊传来急促脚步声,小梁举着平板冲进门:“孙姐!创新材料公司的注册地址有问题!”
他放大卫星地图:“标注的工业园区实际是废弃物流仓库,街景照片显示门前杂草有半人高。”
赵工在电话那头倒吸冷气:“虚拟办公地址?这是典型皮包公司配置!”
我划开保密频道联系采购部:“立即冻结创新材料所有订单,需要你们提供三项材料。”
“第一,供应商实地考察报告;第二,资质审查全程录像;第三,推荐该供应商的第三外协厂关联证明。”
采购那边迟疑了片刻:“考察报告是视频核查,当时他们实验室正在……”
“视频核查?”我打断他,“守则第38条明文规定:A类物资供应商必须实地考察。”
频道里响起纸张翻动声,接着是压抑的惊呼:“考察报告签名是伪造的!笔迹和备案样本对不上!”
小梁突然指着屏幕叫起来:“孙姐看这个!创新材料官网的英文版介绍!”
他圈出几行技术描述:“和北美某军工企业泄密文件高度重合,连排版错误都一模一样。”
赵工的声音都透着一股愤怒:“境外情报机构惯用手段……用真实技术资料包装陷阱!”
我接通国安专线联系到了张薇:“需要协查一家供应商的背景链,疑似涉及技术渗透。”
听筒里传来键盘敲击声:“十分钟前刚接到通报,同一注册人名下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因涉嫌窃取基因数据被调查。”
我推开键盘起身:“赵工,请立即销毁已使用的测试支架,全程双人监控录像。”
“小梁,整理所有关联证据链,三小时后我要向纪检组汇报。”
赵工突然在电话里补充:“等等!那批复合材料……测试组小王昨天取样时手套破了,直接接触过样品!”
我的心猛地一沉:“接触时间?接触部位?”
“右手虎口位置,持续约两分钟。他说当时有轻微刺痛感,但没在意……”
“立即送医检查!启动生物危害应急预案!”我抓起应急手册。
“所有接触人员隔离观察,通知保卫处封存样品送检!”
小梁快速调出人员定位系统:“小王今早进入过总装车间,轨迹涉及三个重点区域。”
“马上进行环境消杀!”我接通总装车间内线,“所有经手过样件的人员立即到医疗中心报到,重复,立即报到!”
采购部负责人的声音在频道里颤抖着:“孙工,第三外协厂承认他们收了创新材料的‘咨询费’才推荐这家供应商……”
“金额多少?支付方式?”我边记录边问。
“五万元,走的个人账户。但外协厂坚持说不知道对方背景有问题。”
张薇的加密线路突然插入:“国安部门已介入调查。初步判断这是一起针对军工供应链的渗透行动,对方试图通过材料样品植入监测设备或生物标记。”
医疗中心来电显示在屏幕上,我快速接起:“检查结果怎么样?”
“小王虎口部位发现微型刺伤痕迹,提取到疑似有机溶剂残留。正在做毒理分析。”
赵工发来新的检测报告:“我们对残留样品做了X射线扫描,发现复合材料内部嵌有微型胶囊,直径不足0.1毫米。”
“胶囊成分?”
“外层是高分子聚合物,内包液状物。初步判断是跟踪标记剂或生物制剂。”
我转向采购部:“立即排查所有从该供应商采购的物资清单,特别是已入库的批次。”
“只有这一批测试样品。”采购部回复,“但问题是……第三外协厂还向其他兄弟单位推荐了这家供应商。”
张薇的声音严肃起来:“请立即提供所有可能受影响单位的名单,我们需要统一协查。”
小梁将整理好的证据链投放到大屏幕:“创新材料公司注册信息全部造假,实际控制人通过七层空壳公司隐藏身份。”
“但我们在其官网源代码中发现了一个境外IP地址的访问痕迹。”
“能定位吗?”
“IP属于A国的一个商务咨询公司,该公司三年前因间谍活动被我国安委列入黑名单。”
赵工发来销毁录像:“测试支架已高温熔毁,全程双人监控,录像存档备查。”
医疗中心再次来电:“毒理分析结果显示,刺伤残留物为无毒性的荧光标记剂。”
“推测对方意图是通过体液接触在人员身上留下可追踪的化学标记。”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气氛依然凝重。
张薇总结道:“这次事件暴露出供应链审查的重大漏洞。建议立即修订供应商准入制度,增加境外背景穿透式审查条款。”
我记录下建议,看向办公室墙上的标语“每一个环节都是防线”。
今天的警报再次证明,守望者的工作永远不能有丝毫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