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6章 新人的第一课

作者:赵三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今天是技术支援中心的“迎新日”,新来的硕士生梁卓如正对着电脑愁眉苦脸的。


    他把保密手册往桌边一推,“天天背这些条条框框,烦不烦啊?”


    他扭头看着我,“孙姐,这流程也太死板了。一个文件传三遍还要二次验证,耽误多少时间!”


    我放下手里的巡检记录:“你觉得该怎么做?”


    “简化啊!科研要紧的是效率,你看赵工他们实验室,通宵调参数的时候谁还管这些?”他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审批栏。


    “小梁。”我把保密手册推回他面前,“你猜赵工上周为什么被通报批评?”


    他愣住:“不是说数据录入延迟吗……”


    “因为他用了未登记的U盘拷试验数据。”我点开内部通报系统。


    “防火墙当场触发警报——那U盘带木马,伪装成普通设备。”


    梁卓如的嘴角瞬间没了刚才的“我以为”。


    “三年前有家外协厂送来批零件。”我调出供应链安全案例,“质检全优,但技术支援中心发现其报关单和实际采购地不符。深入追查后,确认是境外控制的空壳公司。”


    “那……那毕竟是极端情况……”


    “极端?”我把陈主任传给我的老游标卡尺放在桌上,“这尺子量过建国初期的第一批零件。”


    “当时有老师傅为省时间,偷用标准放宽的替代件。”


    卡尺的钢面映出他渐渐收起的下颌线。


    “后来呢?”


    “导弹试射偏离靶心三十米。”我收起卡尺,“不是所有错误都有弥补的机会。”


    他沉默地坐直身子,重新打开保密手册。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网络安全警报:某研发终端正异常访问外围服务器。


    “编号B107的电脑。”我立即切入监控界面,“是你刚才调试的那台?”


    梁卓如脸色骤变:“我就传了个普通测试包……”


    “用的是什么传输协议?”


    “FTP……但那是内部服务器啊!”


    我快速键入指令强制断开连接,调出操作日志:“内部服务器上周升级后启用了新验证机制。”


    “你用的旧协议会被默认为异常访问,现在全系统都要做安全扫描。”


    他紧张回到道:“我不知道这些……”


    “所以守则里明确写着:传输文件前必须核对当前协议版本。”我指向手册条款,“你觉得这是废话吗?”


    警报声戛然而止,扫描结果显示无实质威胁。他长长吁了口气。


    我关闭警示页面:“今天只是虚拟演练,网络安全组设置的测试题。”


    梁卓如猛地抬头:“你早知道?”


    “每个新人都会经历这一课。”我滑动屏幕调出他的考核评分。


    “但你的反应很真实,十七分钟才发现异常,期间共有三次潜在操作风险。”


    他盯着自己的指尖,随后攥紧了保密手册。


    “走吧。”我拿起外勤记录本,“去三号库房,今天有批新到的连接件要验收。”


    库房的金属架排列成迷宫,梁卓如跟在我身后记录编号。


    他突然停在一箱标着“急件”的货品前:“这不是赵工课题组等的那个型号?怎么还放在这儿?”


    我扫过物流单:“这批货的供应商新增了两个二级代理,资质审查还没走完。”


    “可赵工那边不是催得很急吗?”他翻看采购单,“延迟三天了都!”


    “上个月有家供应商插队送货,”我打开平板调出案例,“货是真货,但包装里夹了带射频芯片的缓冲垫,只要进厂就会自动扫描周边设备信息。”


    梁卓如的手猛地缩回:“那这批……”


    “正在用频谱仪做全箱扫描。”我指向角落的操作间,“等检查完才能拆包装。宁可耽误三天,不能冒险三秒。”


    他若有所思地摸着箱体上的封条。突然抬头:“孙姐,其实我本科同学现在就在这家供应商当销售……他说可以帮我们加急的。”


    我的笔尖在记录本上顿住:“哪个同学?”


    “王涛,大学住我下铺的。”他掏出手机,“要不我让他直接发电子资质证明?”


    我按住他的手机:“保密守则第七十三条。”


    他愣住:“什么?”


    “禁止通过非加密渠道接收供应商文件。”我指向库房墙上的红色标语,“你同学发的任何资料,都可能成为钓鱼邮件的跳板。”


    梁卓如皱眉:“可这是熟人啊!”


    “三车间老李的儿子去年入职外企,”我调出内部警示通报。


    “三个月后,他用亲情号给老李发了带病毒的节日祝福,境外情报机构策反了他。”


    凉气顺着他的抽气声钻进衣领。他默默收起手机:“那……该怎么处理?”


    “走正规加密渠道,让供应商对接采购部备案的邮箱。”我把频谱仪检测报告递给他。


    “而且你要回避这个供应商的所有流程,守则第一百零五条:利益关联回避原则。”


    他盯着报告上的“检测通过”印章,突然笑了:“孙姐,我现在觉得这手册每条都在敲着警钟。”


    “警钟比真出事好。”我推开库房大门,“走,带你看真正的血流教训。”


    我调出2017年的重大事故档案,屏幕上弹出张布满噪点的试验场照片。


    “因为某个工程师图省事,跳过三遍复核流程,”我放大数据记录页,“导致参数误差0.003。试射时……”


    梁卓如盯着照片里扭曲的金属残骸:“伤亡呢?”


    “三名试射员重伤,项目推迟两年。”我关闭页面,“那个工程师是现在还在康复中心做复健。”


    他跌坐在档案室的椅子上,手指深深插进头发里。


    他忽然抬头:“孙姐,其实我收到过境外期刊的审稿邀请……用私人邮箱发的。”


    我的后背骤然绷直:“什么时候?”


    “上周。”他调出邮件界面,“说是我发表的论文获奖了,需要补充数据……”


    我快速扫描邮件头:“这可能是典型的钓鱼邮件,你点开链接了?”


    “还没……”他声音透着心虚,“但差点就点了。”


    我拔掉网线,掏出加密手机:“信息安全组吗?这里是技术支援中心,发现定向钓鱼攻击,需要立即处置。”


    等待接通的忙音中,梁卓如的脸色苍白如纸。他忽然抓起保密手册,指着段落喃喃自语:“原来这‘警钟’真的能救命……”


    窗外传来下班铃声,我挂断电话拍拍他肩膀:“今天起,你就是正式通过安全考核的北峰人了。”


    他忽然指向墙上“国之重器”的匾额:“所以这些规矩……”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匾额在夕阳下泛着沉稳的光。


    “你看那‘国之重器’四个字,”我说,“每一个笔画,都由守则铸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