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整理上周的网络安全日志。
“小孙,马上来我办公室。”陈主任的语气比平时更加严肃。
我立即保存手头的工作,快步走向主任办公室。
推开门,发现除了陈主任,还有两位陌生面孔。一位是穿着深色西装的中年男子,另一位是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女性。
“这位是国防科工局的李处长,这位是王工程师。“陈主任简单介绍道,“他们为全国筛查的事而来。”
李处长开门见山:“孙工,你们北峰航空之前建立的异常数据监测系统,在这次‘影子''案件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上级决定,将这套系统在全国军工系统内推广使用。”
他递过来一份文件:“这是全国筛查的工作方案。我们需要你们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数据比对和风险预警两个模块。”
我翻开文件,看到里面列着全国二十多家重点军工单位的名单。“这么多单位都要同步筛查?”
“是的。”王工程师接话道,“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首先是数据采集和标准化,然后是交叉比对,最后是风险研判。”
“预计需要两个月时间完成第一轮全面筛查。”
陈主任看向我:“小孙,这个任务很重。你牵头成立个技术小组,全力配合李处长他们。”
“明白。”我迅速在脑海里盘算着需要调动的人员和资源。
“我们现有的模型可能需要做一些适应性调整,不同单位的数据格式和保密等级都不太一样。”
李处长点头:“这方面王工可以协助你们。她负责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安全协议。”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我们详细讨论了实施方案。王工程师展示了初步设计的标准化数据接口,我则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风险识别算法。
“这个人员异常行为模型需要再完善。”我指着方案中的一处说明。
“不同单位的考勤制度和权限管理差异很大,直接套用可能会产生大量误报。”
王工程师思索片刻说道:“那你的建议是?”
“最好是先采集各单位的制度规范,建立差异化的基准模型。”
我边说边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比如,有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有的单位要求严格坐班,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讨论进行到一半,赵工急匆匆地推门进来:“主任,刚接到通知,南方研究院和西南电子所都希望提前接入系统。”
陈主任皱眉:“不是说了按计划分批进行吗?”
“他们那边都发现了新的可疑迹象,等不及了。”赵工把一份内部加密传真放在桌上。
“尤其是西南电子所,说是在最近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异常数据访问记录。”
李处长接过传真看了看:“这样吧,孙工,你们先集中精力把这两个单位的接入问题解决好。其他单位按原计划进行。”
我立即安排技术小组兵分两路:一组人继续完善标准化方案,另一组人着手处理紧急接入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办公室变成了临时指挥中心。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传真机不停地吐出各地发来的数据请求。
技术小组的同事们轮流值班,确保24小时都有人处理突发问题。
“琳姐,南方研究院的数据格式和我们差异很大。”小刘拿着刚收到的数据样本来找我,“他们的日志记录方式完全不一样。”
我接过样本仔细查看:“这样,你马上联系他们的技术负责人,请他们提供数据字典和格式说明。必要时可以开个视频会议。”
与此同时,王工程师那边也遇到了难题。她在制定统一标准时,发现有些单位使用的还是老旧的系统,数据导出都很困难。
“这个问题很普遍。”李处长在每天的进度会上说,“许多老牌军工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瓶颈。”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开发一套轻量级的数据采集工具,专门针对老旧系统。这个任务交给了赵工的技术团队。
“给我一周时间。”赵工立下军令状,“保证做出适配大多数主流老系统的采集工具。”
在这一周里,我几乎以办公室为家。白天要协调各单位的接入工作,晚上要审阅技术文档,经常忙到深夜。
“注意身体。”有天晚上陈主任来看我们,带来了一大袋水果,"这场全国筛查是场硬仗,但不能把身体累垮了。”
第七天晚上,赵工兴奋地冲进办公室:“做好了!采集工具测试成功了!“
我们立即组织演示。新开发的工具成功从一台老旧的服务器上提取出了完整的安全日志,而且全部转换成了标准格式。
“太好了!”李处长难得露出笑容,“这下子最大的技术障碍解决了。”
随着工具问题的解决,全国筛查工作开始加速推进。每天都有新的单位接入系统,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涌入我们的服务器。
筛查进行到第二周,系统发出了第一个高危预警。西北某研究所的一个账号在短时间内尝试访问了大量敏感数据。
“立即通知该单位的安全部门。”李处长果断下令,“同时启动远程协查机制。”
通过新建的协同工作平台,我们很快就查明了情况:原来是一名新来的技术人员不熟悉操作规程,误操作导致了异常访问。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说明我们的预警系统是有效的。”王工程师在总结会上说,“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误判过滤机制。”
筛查工作进入第三周,我们开始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通过跨单位的数据比对,发现有几个供应商同时与多家军工单位有业务往来,但其资质存在疑问。
“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李处长召集紧急会议,“建议将这些供应商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必要时启动联合审查。”
陈主任补充道:“还要提醒各单位的采购部门,加强供应商背景调查。”
筛查进行到一个月时,我们已经处理了上百起预警事件,其中确实发现了几个值得深入调查的线索。所有这些线索都已移交给相关部门跟进。
一天下午,李处长来到我的工位旁:“孙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上级对筛查工作的进展很满意,特别是你们开发的那套数据采集工具,准备在其他行业推广使用。”
“这是整个团队的努力。”我实话实说,“没有大家的配合,不可能完成这么大规模的工作。”
筛查工作接近尾声时,陈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这次全国筛查,你表现得很好。不仅技术过硬,组织协调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他递给我一份文件:“上级决定成立一个常设的技术支持中心,负责全国军工系统的网络安全监测。李处长推荐由你担任技术总监。”
我愣了一下:“这个责任太重了,我怕......”
“怕什么?”陈主任打断我,“这些年的历练,你已经准备好了。再说,我会帮你一段时间。”
看着主任信任的眼神,我最终接下了文件:“我会尽力而为。”
全国筛查的最后一天,李处长主持总结会议。
屏幕上展示着两个月来的工作成果:共完成23家重点单位的全面筛查,发现并处理了17个安全隐患,建立了5项行业标准。
“这次筛查的意义不仅在于清除了现有的安全隐患。”李处长总结道,“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长效机制,为今后的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议结束后,陈主任特意留下我:“还记得我上次说的话吗?这份担子,你现在该扛起来了。”
窗外,夕阳映照着厂区的红旗。我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处理文件的小职员,到现在负责全国性的安全项目,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主任放心!”我郑重地说,“我会继续努力,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陈主任欣慰地点点头,拍拍我的肩膀:“好,去吧。明天开始,又有新的挑战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