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章 内部通讯规范

作者:赵三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刚把“钓鱼邮件识别指南”公告发出去没几天,新任务又来了。


    这次是大伙儿常用的的通讯软件,微信。


    技术支援中心的小会议室,陈主任把几页文件拍在桌上。


    “都看看。”他指指那几页文件,“新规定,内部通讯规范,尤其是微信群。”


    小王探过头来瞄了一眼,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主任,这……这也太严了吧?发个通知都得审批?工作群还得分三级?那大家还聊不聊天了?”


    “聊天?”陈主任瞪了他一眼。


    “小王,你以为这是你们大学宿舍群?聊什么天?聊项目进度?聊试验安排?还是聊中午食堂的红烧肉?”


    “那……那也不能……”


    “不能什么?”陈主任打断他,压迫感十足。


    “小王,我问你,上周三下午,你们项目群里,李工是不是问过赵工一句‘那个参数最后定了多少?’”


    小王愣了一下,下意识点头:“啊?好像是有这么一句……”


    “好。”陈主任转向我,“孙琳,你来告诉他,就这一句话,可能泄露什么?”


    陈主任点我,就是要把这事往深里说,让大家明白厉害。


    我放下手里的笔,看向小王和旁边同样一脸不理解的同事老张。


    “小王,李工问的那个参数,虽然没提具体项目名。”


    “但结合群名‘苍穹项目技术支援组’,再结合他们组这段时间公开讨论的试验方向。”


    “懂行的人很容易就能定位到我们在攻关的某个核心部件的关键性能指标。这个,本身就是敏感信息。”


    老张嘀咕着:“就一个参数数据,至于吗……”


    “至于!”陈主任声音高了起来,指着文件上的条款。


    “‘群里一句话,可能泄天机。’这不是口号,是血的教训!”


    “外头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你以为他们靠什么?就靠扒公开论文?”


    “靠买情报?错!他们最喜欢捡的,就是我们这种‘不小心’掉在地上的‘芝麻’!”


    “一个群名,一句看似无关的询问,一张随手拍的带屏幕背景的‘加班照’,拼起来,就是一张拼图!”


    赵工推门进来,正好听到最后几句。他扫了眼桌上的规范,没什么意外表情,只是点点头。


    “早该管了。我们组上次那个参数讨论,差点在群里漏了嘴,幸亏孙琳提醒得及时。”


    陈主任看赵工支持,语气缓和了点,“赵工是明白人。技术上的东西,他门儿清。”


    “孙琳,”他又点我名,“规范是你参与起草的,核心精神你清楚。你给大家具体说说,哪些是绝对的红线?”


    我深吸一口气,这就是技术支援的“枢纽”作用,理解要求,还得能说清楚。


    “好。”我站起来,指着规范条目一条条解释,尽量用大白话。


    “第一,严禁在任何非加密、非审批建立的群内讨论任何与具体项目进度、技术参数、试验安排、供应链信息相关的内容。”


    “一个字都不行!想讨论?走内网加密通讯平台,或者当面说,办公室门关好。”


    “第二,工作群严格分级。一级群只发公司级、部门级通知公告,审批发布。”


    “二级群按项目或职能建,成员严格审核,只能讨论该群限定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协调。”


    “比如‘下午三点A会议室开会’‘某份文件已上传至什么路径’。三级群?原则上不批,特殊情况需要主任和我双签。”


    “第三,个人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知乎等等所有公开社交平台,严禁晒任何带工作背景、屏幕内容、工卡、文件哪怕一角的图片!”


    “严禁提及公司名称、位置、项目代号!‘攻克了什么样的难题’这种,绝对不行!”


    “想想后果,你这一晒,等于给别有用心的人递了张精准定位的名片!”


    “第四,接收文件,尤其是外部文件,必须通过安全网关查杀。”


    “严禁在微信里直接点开不明链接、下载附件!上次钓鱼邮件的教训还不够?”


    “第五,群内发言,涉及工作地点、时间、人员动向,必须模糊处理。”


    “别说‘明天去外协厂现场验收’,要说‘明天要外出’。”


    小王听得脸都白了:“这……这也太不方便了……”


    “方便重要,还是安全重要?”陈主任反问,“嫌麻烦?想想那些因为‘图方便’,在群里、在网上多嘴多舌,导致国家重大损失,自己进去吃牢饭的!”


    “我们每个人手里经手的,哪怕一张废纸,都可能关系重大!这根弦,必须时时刻刻绷紧!”


    “孙琳,你负责监督执行。发现违规,第一次警告扣绩效,第二次直接报安保部!”


    散会后,我回到工位,微信图标右上角的红点已经堆了好几十个。点开一看,果然,好几个项目群都炸了锅。


    【测试一组-老黄】:“@孙琳孙姐,这新规定……以后群里还能说话不?发个‘收到’要审批吗?”后面跟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我飞快回复:“收到、明白、谢谢这类固定回复不用。但涉及具体工作的讨论、文件传输,严格按新规来。”


    “各位组长请尽快梳理现有群,不符合分级要求的,解散或申请升级。新群建立流程我稍后发群里。”


    【赵工】:“支持。技术讨论一律转内网平台或当面。群内只发通知和简短确认信息。”


    赵工的表态像颗定心丸,群里议论声小了些。


    【采购-小刘】:“孙琳姐,外部供应商联系,有些紧急情况微信沟通最快,这怎么办?”


    我:“紧急情况,电话沟通。涉及文件或重要信息,必须走正式邮件或内网平台。”


    “微信只作为非敏感信息的辅助通知渠道,且沟通记录要留痕。记住,微信不是保险箱!”


    刚发出去,就看到小王苦着脸凑过来:“孙姐,这新规一下,活儿更细碎了。”


    “光是建个二级群就得走流程审批,还得跟外协厂那边重新沟通联系渠道,他们肯定又嫌麻烦……”


    我拍拍他肩膀:“麻烦也得做。安全无小事。想想咱们上次复核外协厂资质时,那份差点漏掉的背景调查材料?”


    “要是当时图省事没走流程,后果……”我没说下去,但小王显然懂了,脸色严肃了些,点点头回去干活了。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是安保部的内线。


    “孙琳?陈主任在吗?你们技术支援中心负责的‘外协厂供应商资质复核’电子文档,流转记录有点问题,需要你们配合查一下后台日志。”


    外协厂?资质复核?新规范才刚发,这边就有动静了?


    我握着话筒,“主任在,我马上转告。具体什么情况?日志我这边可以协助查……”


    “见面细说。”对方语气严肃,“带上相关流程的原始记录。保密会议室,十分钟后。”


    放下电话,我深吸一口气。


    看来,这无声的守望,片刻都松懈不得。刚刚还在宣贯规范,强调流程,现实的警钟就已经敲响了。


    新的战斗,已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打响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