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研究葱油手抓饼

作者:纯情小兔鸡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林薇薇去破庙找到老瘸,老瘸正着急着呢。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昨晚你一夜未归,大家伙都着急的不行,到处打听你的下落。”


    老瘸仔仔细细打量了一遍林薇薇,确认她全须全尾,终于放下心。


    “不好意思瘸叔,昨天忙着搬家,没来得及跟你讲。我租了城里一户人家中的偏房,您放心好了。”


    林薇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有住的地方就好,这破庙啊,你一个女娃娃住着不安全。”


    老瘸朝林薇薇挥了挥手,缩回墙角大大咧咧躺着:“行了,没事就好,快去忙你的吧。”


    林薇薇和老瘸告了别,赶紧去买了羊杂,马不停蹄地准备了摆摊用的东西,羊杂汤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时间一打眼,已经过去一星期了。


    每天清晨,林薇薇推着日益熟悉的小车到固定的街角售卖那锅香气四溢的羊骨杂烩汤。


    有了石头、大壮等一众士兵的“口碑认证”和若有似无的“关照”,再加上羊杂汤本身过硬的品质和驱寒效果,她的生意日益稳定下来。


    回头客越来越多,每天一大锅汤,基本上都能在午时之前售罄。


    除去购买骨头、下水、野菜干和调料的成本以及自己吃饭的成本,她手里每天都能攒下几十文钱。


    她很快就买了一身儿简单利索的棉服棉裤,买了一床棉被。


    这让林薇薇终于摆脱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迫,也让她觉得安稳了许多。


    有了自己的“家”,哪怕再简陋,也意味着有了隐私和安全感。


    晚上回到那间只属于自己的小屋,关上门,点亮小油灯,数着一天辛苦赚来的铜钱,就会很踏实。


    然而,林薇薇很快发现了问题。


    她观察到,来买汤的顾客,无论是士兵还是干力气的脚夫,虽然都对羊杂汤赞不绝口,但不少人喝完汤后,还会习惯性地从怀里掏出干硬的、军队配发的粗粮饼子或者自带的窝头,蘸着碗底剩下的汤汁啃食。


    显然,对于这些体力消耗巨大的人来说,光喝汤,哪怕是浓郁的肉汤,也差点意思,不够“顶饱”。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填饱肚子的主食。


    “如果我的汤能配上一种好吃又方便携带的主食,那体验感肯定会大大提升!”


    林薇薇心想,“这样不仅能让老顾客更满意,说不定还能吸引那些只想买个干粮垫垫肚子、原本对汤没兴趣的新顾客。”


    做什么主食好呢?


    米饭太奢侈,而且在小摊上烹饪不方便。


    馒头?需要发面,技术要求高,时间也长。


    边关最常见的是各种粗粮饼子,但大多口感干硬,味道寡淡,没什么吸引力。


    肉夹馍?不过,肉的成本对于她来说还是有些高了。


    林薇薇突然想起了前世街头巷尾常见的一种小吃——手抓饼。


    外皮酥脆,内里柔软,层次分明,可以加鸡蛋加火腿……


    当然,在眼下这条件,加鸡蛋火腿是奢望,但那种通过油和面粉反复折叠、烙制出来的、带着浓郁葱油香气的、层次丰富的口感,却是她可以尝试复刻的!


    她可以就地取材,用最基础的面粉、水、盐,加上熬羊汤时撇出来的羊油或是骨头上剔下来的羊油,再配上她已经熟练使用的野葱,做成一款“边关改良版”的——葱油手抓饼!


    这个想法让她兴奋起来。


    说干就干!


    第二天收摊后,她特意去了粮店,用攒下的钱,除了购买日常所需的糙米外,还下狠心买了一小袋相对细腻一些的白面粉。


    然后,她在熬制第二天的羊骨汤时,特意将骨头上附着的那些肥油小心地剔下来,放在锅边用小火慢慢地熬炼,得到了一小罐宝贵的、带着羊肉香气的油脂。


    工具也是个问题。


    烙饼需要平底锅或者铛。


    她那口煮汤的铁锅显然不行。


    她想到了老王头,但实在不好意思再去麻烦他。


    于是,她去了市场上的铁匠铺和杂货摊转悠,希望能找到便宜的替代品。


    最后,她花了几文钱,买到了一块大小合适、表面相对平整的厚石板。


    这种石板在当地似乎是用来垫东西或者盖东西的,很便宜,但足够耐热,可以充当简易的“烤盘”。


    林薇薇仔细检查了石板,石板外观完整,没有明显裂痕,摸起来也没有湿漉漉的腻感。


    如果石板所含水分大,有裂纹和明显层理,那这块石板就不适合做烤板,高温下会炸裂,非常危险。


    她敲了敲石板,石板声音清脆。


    “嗯,是个当烤盘的好苗子。”


    最后,她把精挑细选的石板买了下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晚,林薇薇开始试做葱油手抓饼啦。


    她先是点燃炭火炉,把石板放到炭火炉附近,慢慢让石板被烘烤,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里面的水分逼出来。


    这虽然费时,但是这是个很必要的步骤。


    放下石板后,林薇薇将买来的白面粉倒在一个新买的粗陶盆里,加入适量的水和一点盐巴,开始和面。


    面团的软硬度很关键,太硬则饼不软,太软则难以成型。


    她凭借着前世对面点的记忆和手感,反复调整着水和面的比例,揉搓着面团,直到它变得光滑、柔软且富有弹性。


    接着,是最关键的“起酥”和“分层”步骤。


    她将醒好的面团擀开成一张大薄片,均匀地刷上一层熬好的羊油,再撒上切得碎碎的野葱末。


    然后,她小心地将面片像叠被子一样反复折叠、卷起,再盘成一个圆饼状,最后轻轻擀开成一个圆形的饼胚。


    这个过程中,油、葱末和面皮就形成了许多细微的层次。


    最后一步是烙制。


    她把烘烤了一段时间的石板放在炭火炉的边缘,用较低的温度慢慢预热,让石板内外温度逐渐升高,给内部的水分一个缓慢蒸发的机会,也减少热应力。


    随着时间推移,林薇薇再逐渐将其移向炭火炉的火力中心。


    这样做是确保石板受热均匀,避免只烧烤一个点。


    在石板没有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后,林薇薇松了一口气,看来挑对石板了。


    等石板烧得足够热,她在石板上薄薄地抹了一层羊油,等羊油散发出香味,她将擀好的饼胚放上去。


    “滋啦——”一声轻响,面饼接触到灼热的石板,边缘迅速开始变色、卷曲。


    羊油的香气、面粉的焦香、野葱的辛香混合在一起,瞬间充满了整个小屋,比熬羊汤时更加直接、更加诱人!


    林薇薇屏住呼吸,控制着火候,不时地给面饼翻面。


    她能清晰地看到面饼在加热过程中慢慢膨胀、分层,表面逐渐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泽,有些地方甚至烙出了焦脆的噶巴。


    第一张饼,由于火候没掌握好,有些地方焦了,有些地方还没熟透。


    第二张饼,油放得有点多,略显油腻。


    林薇薇总结着经验,不断调整。


    终于,在烙到第三张饼时,她成功了!


    一张完美的“葱油手抓饼”新鲜出炉!


    它大约有巴掌大小,厚薄适中,表面金黄焦香,隐约能看到内部的层次。


    用手轻轻一撕,果然能撕开一片片薄而韧的面皮,内里的葱花清晰可见,散发着浓郁的葱油和羊油混合的香气。


    林薇薇顾不上烫,撕下一小块放进嘴里。


    “嗯!”她幸福地眯起了眼睛。


    外皮是焦脆的,内里却十分柔软,带着嚼劲。


    经过加热的羊油赋予了面饼浓郁的肉脂香气,却又因为野葱的存在而并不显得腻味,反而有种独特的咸香和清爽。


    太好吃了!


    林薇薇敢肯定,这款葱油手抓饼,绝对能和她的羊骨杂烩汤组成“黄金搭档”!


    她又练习了几次,逐渐掌握了和面、擀制、烙制的技巧和火候,动作也越来越熟练。


    她计算了一下成本,主要是面粉和油脂,决定将这葱油手抓饼定价为三文钱一个。


    这样,一碗五文钱的羊杂汤,配上一个三文钱的手抓饼,八文钱就能吃得热乎、滚烫、有汤有水、有主食,对于那些辛苦劳作的士兵和脚夫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享受!


    夜渐渐深了。


    小屋里,油灯的光芒摇曳,映照着林薇薇忙碌的身影。


    她知道,如果同时售卖汤和饼,对一个人来说,操作起来会更复杂、更辛苦。


    她需要同时照看汤锅和烙饼的石板,动作要更快,配合要更默契。


    但越是挑战,她越是干劲十足!


    明天,等着吧,她很期待看见小吃摊前的顾客们满足的表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