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5章 自行车

作者:蹲家的阿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冬小羽推开房间门,走进邓文静的房间。+p?i?n_g+f,a¢n¢b_o~o.k!.~c_o^m,


    邓文静转过头看着冬小羽,说道:“小羽姐,你搬凳子过来,我教你画眼睛。”


    最近冬小羽在画眼睛上遇到了点困难,她画不出眼睛那种立体感,想过来请教下邓文静。


    冬小羽现在都会自己研究一段时间,卡在瓶颈期突破不了才会过来请教邓文静。


    毕竟每个人的绘画成长路线都不同,自己多思考才更有助于提升。


    冬小羽搬了张凳子坐在邓文静旁边。


    邓文静新建了个图层,开始讲解。


    “小羽姐,你想象眼球是一个玻璃球,上眼睑是盖在球体上的盖子,下眼睑是托着球体的托盘,光源方向决定了阴影位置。”


    她切换到软边缘的笔刷,随手画了一个椭圆,代表着球。


    在球的上方画了一条流畅的弧线代表上眼睑,下方画了一条更平缓的弧线代表下眼睑。


    “想画出立体感,只要让眼睛看起来是鼓起来的,不是平的就行。”


    “上眼睑下方,靠近内眼角和外眼角处,眼球下半部分,这三个位置画好就能突出立体感了......”


    冬小羽认真地看着邓文静画眼睛,她己经有点理解了。


    有个全职画家教自己,确实能少走很多歪路。?h′u?l,i*a?n¢w^x,.\c?o_m+


    不过想画好眼睛还是要自己多画,只听别人讲解是学不会的。


    多画是必经之路,没有时间和量的积累,不可能成为画家。


    画家是靠大量有效的练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对绘画的坚持共同作用成长起来的。


    十来分钟后,邓文静停下手中的动作。


    “这样眼睛就有立体感了,你回去自己研究一下,如果还有问题可以来找我。”


    邓文静只是简单加了点阴影,如果认真画一个眼睛还需要上色。


    她只是教冬小羽画出立体感,所以不需要上色。


    “谢谢,我现在回去研究一下。”


    冬小羽正准备站起身,邓文静打断了她。


    “小羽姐,我最近想专门画一下戒指,但我找不到感觉,就买了点戒指回来做参考。”


    邓文静从抽屉取出好几种款式的戒指,接着道:“你能不能戴上戒指,让我拍个照?”


    “可以呀。”冬小羽说道。


    很多画家画某个东西的时候,都会找参考图放在旁边,这样可以提升效率和质量。


    画家不可能见过并记住世间万物,需要画一个不熟悉的东西时,就需要参考图。


    冬小羽也经常放个参考图在旁边,一边看着参考图,一边画画。


    “你先试一下这个,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墈^书^屋-晓′税-徃/ ¨追_嶵`歆\蟑`截′”


    “好。”


    冬小羽拿起这枚戒指,她将其戴上。


    “这戒指有点紧。”


    “那你换个戒指,这里还有好几个。”


    冬小羽拿起旁边的戒指,将其戴上。


    “这个呢?”


    “这个戒指就很合适。”


    邓文静用手机照了张冬小羽的半身照,然后拍了张左手的照片。


    冬小羽脱掉手中的戒指,接着戴上其他戒指。


    ......


    ......


    邓文安保存好文档,他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该出门运动了。


    最近他想锻炼一下身体,该恢复运动了。


    至于为什么不在上个月开始运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天气冷,不太想出门运动。


    运动就应该在天气好的时候去,冬天谁想运动啊!


    邓文安离开房间,来到一楼的客厅,他看着那辆放在角落、风尘己久的自行车。


    他差不多一年没骑过自行车了,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A市。


    这辆自行车是去年三月份买的,还没骑两个月,杨钟就喊他过去帮忙。


    “老伙计,你可不能怪我冷落你,这一切都是某个老板的错!”


    邓文安推着自行车出门,他现在需要去打个气。


    他路过何瑶雪家的奶茶店,然后来到一间屋子前。


    有个老人正蹲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块抹布,一边擦着链条上的油渍,一边调试着齿轮的位置。


    他看上去大约六十岁,戴着一顶黑色的旧帽子。


    荷花镇如今没有专门修理自行车的店铺,都是修电动车或者摩托车的店。


    以前镇上有好几间修自行车的店,后面都转型修电动车或者小车了。


    毕竟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电动车和小车的普及大幅挤压了自行车市场。


    这附近只有一个修自行车的地方。


    老人从几十年前开始,就一首在自己家门口修自行车,这件事是林月琴告诉邓文安的。


    其实老人早就可以退休,现在他的家有三层楼高,孩子们也全都长大了,孙子


    都抱上了。


    但老人还是在家门口帮别人修车,他是想多跟街坊聊下天,赚钱是次要。


    “老板,帮我打个气,再加点润滑油。”


    老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他抬起头看着邓文安。


    “你坐一下,等下就帮你弄。”


    邓文安坐在门口的凳子上,老人多看了他几眼,笑着道:“你是月琴家的孩子吧?”


    老人的家就在邓文安的母校附近。


    十几年前,老人经常能看到林月琴骑着自行车来接邓文安回家。


    “是啊,以前我妈经常来你这修车。”邓文安说道。


    以前林月琴的自行车有问题,都是来老人这修,算是老顾客。


    邓文安从口袋掏出手机,他看了一眼小说的数据,现在己经有两万在读。


    上一本仙侠小说最高的在读也不过是两万。


    新书十几万字就有两万在读,也算是好起来了。


    邓文安看了一眼书评,大多都是五星好评,只有几个差评。


    他倒没有很在意,蔬菜萝卜各有所爱,总会有人不喜欢他写的小说。


    上一本仙侠小说,有些读者还吐槽他写的修仙界整体实力弱。


    什么隔壁的主角第五境都要毁天灭地了,你这主角第七境都打不过人家。


    有人还留下一句,太菜了,不想看了。


    邓文安觉得这些话在心里想一下就好了,没必要发出来,多少有点不礼貌。


    总有那么一部分读者,在脑内装了一套“修仙界标准认证体系”。


    他们拒绝进入新的世界规则,只愿用旧尺子丈量一切。


    但凡翻开一本新书,只要作者在设定上玩点新花样,或是笔下世界的天花板高度没那么高,就会搬出他们心中的圣经来当度量衡。


    这种跨书执法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


    不同的世界,自有不同的法则与格局。


    拿一本小说的尺子去生硬丈量另一本小说的天地,不是博学,是思维的懒惰与审美的霸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