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眉头紧锁,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两架飞机的图片。
他身经百战,自认对天下兵种了如指掌,步兵、骑兵、弓兵、水师……
却从未听闻过空军。
这空军,难道是在空中作战的兵种?
“难道,后世之人能上天?”
李世民喃喃低语。
灰箱子里的东西他研究了几日。
尤其是那神器。
里面确实包罗万象,让他爱不释手。
但他是皇帝,他还要处理政事,想要钻研神器,唯有压榨工作和休息时间才行。
这几日研究出来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现在他对神器里的东西更加好奇了。
里面会不会有后世之人的上天之法?
如果有,那大唐是不是也能效仿出来?
不只是他,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也有这种想法。
长孙无忌同样满脸震撼:
“若按天幕所言,后世之人不仅能飞,还能在天上厮杀。”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哗然。
“这怎么可能?莫非是效仿那公输班的木鸢?”
“木鸢安能载人作战?况且天幕上那‘飞机’,通体似铁,想来比那木鸢大多了,何以飞上青天?”
……
“若真能上天作战,那这秣陵县,确实难守。”
卫青脸上划过一丝凝重。
“《墨子·备城门篇》有言,凡守城之法,城墙高厚,壕池深广,再辅以精良守备,便可据险而守。”
“但若真有能飞上天的“空军”,那一切优势都不复存在。”
“城中布局,一览无余。粮仓、武库、帅帐,藏无可藏。”
“弓弩射程至多三百步,那‘飞机’若飞得再高些,城中之人便只能引颈待戮。”
地上的打不到天上的。
天上的,却能随意攻击地上的。
看看天幕上那些被夷为平地的房屋,便知其威力何等恐怖。
这仗,还怎么打?
守城方最大的优势,被一扫而空,甚至变成了劣势。
霍去病却陷入了思索。
他不像卫青想得那么深,他更好奇的是另一件事。
“可他们用什么杀敌呢?难道天上之前,还要带着石头或火油?”
卫青和刘彻一听,纷纷摸了摸胡须,陷入了深思。
……
新的展厅灯光明亮,甚至有些刺眼。
四面巨大的展板,如同四座冰冷的墓碑,矗立在展厅中央。
上面没有照片,只有用严谨、精确的线条和数字,绘制出的图表。
其中灰色数据代表日本,蓝色代表中国。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日国力对比】
煤炭年产量:中国2800万吨,日本5070万吨。
钢铁年产量:中国4万吨,日本580万吨。
石油年产量:中国1.31万吨,日本169万吨。
铜年产量:中国700吨,日本8.7万吨。
工业总产值:中国13.6亿美元,日本60亿美元。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日军力对比图】
陆军总兵力:中国210万人,日本38万人。
空军:中国作战飞机305架,飞行大队9个,日本作战飞机2700架,飞行中队91个。
海军:中国舰艇99艘,作战舰艇5.9万吨,日本舰艇200艘,作战舰艇190万吨。
【南京保卫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
南京卫戍军兵力:约15万人。
日本华中方面军兵力:约10万人。
看到这明晃晃的对比图,弹幕沸腾起来。
【草……这怎么打?】
【工业产值差了快五倍,钢铁产量差了一百多倍???这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较量了!】
【拿什么打?拿人命去填啊!中国多的就是人!】
【海军差了十几倍,空军差了四倍多,这制海权和制空权等于直接送给人家了。】
【15万打10万?就这都能输,国民D是真一群废物!】
【不能这么看,小日子是全民皆兵的军国主义,武器装备比我们先进。】
【菜,就是原罪,不要解释,工业产值低是国家实力问题,不是老百姓的问题。】
【你现在能在这里说风凉话,那是因为袁爷爷让你吃饱了,把你放到过去你屁都不是。】
【国家不够强,老百姓就挨打,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
苏铭缓缓放下了镜头。
展板下方,是一排长长的玻璃展柜。
灯光下,一件件属于侵略者的物品,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一顶“三八大盖”步枪,枪口上固定着一柄细长的刺刀,刀刃在灯光下反射出森然的寒光,仿佛还能看到上面未干的血迹。
一顶“乌龟壳”钢盔,上面有轻微的刮痕。
一个牛皮的弹药盒,针脚细密,做工精良。
一个铝制的水壶,一个搪瓷的饭盒。
几颗圆柱形的手榴弹,还有一枚枚黄澄澄的子弹。
所有物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它们不是艺术品,它们是为杀戮而生的工具。
苏铭的镜头,在展柜上缓缓扫过,最终,定格在那柄寒光闪闪的刺刀上,久久没有移开。
就在他准备前往下一个陈列柜时。
耳边传来一阵听不懂的低语。
“……日本の学校で習ったのと、実際にここに来て感じるのは、まったく違う……”
苏铭一皱眉,这语言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日语呢?
麦克风收音效果很好,弹幕显然比他更反应更快。
【嗯?小日本?】
【我听错了?我怎么听到小日本说话了!】
【那有什么奇怪的,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外国游客。】
【他们怎么还敢在这里说话!不怕被揍吗?!】
【他们敢来就很不容易了,日本那边的历史书,对这段压根没有记录。】
【日本教科书上就是轻描淡写的“南京事件”,他们甚至不知道这是大屠杀,而且许多学生学完了都不一定记得。】
【日本人才是最应该来这里的,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来就比不来的那群人强。】
【你猜为什么这里的每个陈列物下面都有日文,就是专门给他们看的。】
【太勇了。】
苏铭也带着好奇的心态,微微侧身,用眼角瞄了一下声音来源。
那是三人聚在一起交谈的青年男子,看长相和穿着确实像日本人。
三个人当中,有一位还在为另外两位做介绍。
“……ここには見たこともない写真ばかりで、知らなかった歴史もたくさんある。それで、当時本当にそういうことが起きたんだと、さらにはっきり実感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た。”
“これらのことは、ここに来てからやっと分かったんだ。”
“来なかったら、全然知らないままだ……”
就在苏铭观察时,那三人缓缓朝这边走来,说话的声音听的更清楚。
苏铭出于礼貌,没有把镜头对准这三位,但麦克风还是能把他们的议论声收录进去。
直播间里大多是听不懂日语的观众,这下可把他们急死了。
【翻译!朕的翻译呢!】
【说什么鸟语,快来翻译翻译!】
【主播听得懂吗?】
【主播又不是日语专业的,怎么可能听得懂。】
【他们说在日本学校学到的东西,和来到这里看到的不一样,而且这里有很多证据,这表示南京大屠杀是真的。】
【你翻译的对吗?人家叽里呱啦说一堆,到你嘴里怎么就一两句话没了?】
【意思意思就行了。】
【切,日本学校里学的,和历史上发生的完全是两码事!】
【日本在有意的模糊那段历史,但他不可能瞒得住。】
【因为历史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