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0章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与此同时,平原县。


    刘备府邸之内,一片死寂。


    天幕上那“五胡乱华”的惨状,那“两脚羊”的称谓,如同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备失神地瘫坐在席上,泪水早已浸湿了衣襟。


    他反复念叨着这句弹幕上的话,声音哽咽,充满了无尽的悲怆。


    “何其无辜啊……我大汉的百姓,竟要遭遇此等百年屠戮,被胡人当成牲畜肆意宰杀……”


    “那些士族高门,尚能衣冠南渡,可天下的黔首,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去?!”


    张飞早已气得双眼通红,猛地一拍桌案,怒吼道:


    “大哥!俺现在就去那河内郡,把那叫司马懿的小贼给宰了!”


    “三弟,不可鲁莽!”


    关羽按住了冲动的张飞,听到这样的事情,他同样愤怒。


    但他知道,杀一个司马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他看向一旁同样面色凝重,久久不语的郭嘉,拱手问道:


    “先生乃智者,依先生看,此事该如何是好?”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郭嘉身上。


    郭嘉此刻,也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纵然他智计百出,可面对这横跨数百年的历史悲剧,一时之间也感到大脑一片空白。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中飞速地梳理着天幕透露出的信息。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五胡乱华,其根源有二。”


    “其一,胡人内迁,早已埋下祸根。此乃大势所趋,非我等所能改变。”


    “其二,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西晋朝廷内乱不休,‘八王之乱’耗尽国力,致使中枢崩坏,无力压制内迁的胡人,方才酿成滔天大祸。”


    郭嘉的目光,转向了仍在悲伤中的刘备。


    “玄德公若想避免这等惨剧再度发生,重振汉室,便不能犹豫。”


    “您若还是抱着那份不忍之心,那份所谓的仁德,最终的结果,只会是重蹈覆辙!”


    “您守不住这汉室江山,更守不住这天下的百姓!”


    “司马炎为何分封诸王,最终导致八王之乱?”


    “因为他得国不正,根基不稳,只能依靠世家!”


    “倘若未来,是玄德公您重塑大汉,以您的资质与仁德,天下谁敢不服?胡人又岂敢作乱?!”


    郭嘉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刘备的心上。


    是啊……


    想要拯救百姓,光有仁德是不够的。


    看着天幕,再想想郭嘉的话。


    刘备缓缓地,从席上站了起来。


    他擦干了脸上的泪水,原本悲戚的眼神,此刻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所取代。


    他走到郭嘉面前,郑重其事地,深深一揖。


    “备,明白了。”


    他抬起头,直视着郭嘉的双眼,无比诚恳地说道:


    “从今往后,备一定谨记奉孝今日之言。”


    “若以后,备有任何行差踏错之处,还望奉孝能像今日这般,直言不讳,时时警醒于我!”


    “请奉孝,助我!”


    看着眼前的刘备,郭嘉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位仁德之主,才算真正踏上了那条通往霸业的荆棘之路。


    郭嘉连忙回礼,神情肃穆。


    “嘉,必不让玄德公失望!”


    ……


    苏铭的脚步停在一面巨大的墙壁前。


    直播间的镜头随之抬升,众人的注意力被瞬间吸引过去。


    那是一幅由近三百块古墓砖拼接而成的巨型砖画,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长达五米,高近近一米。


    画面上,八位男子姿态各异,席地而坐,分布在几棵银杏与垂柳之间,或抚琴,或饮酒,或挥着麈尾清谈,神态疏放,飘逸出尘。


    苏铭对着镜头介绍道:


    “家人们,我们眼前的这件文物,就是南博的镇院之宝之一,国宝级文物——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这幅砖画出土于南京西善桥的一座单室墓,早年曾被严重盗掘过,在墓室的南北两壁,分布着青砖拼嵌而成的砖画,画面上是“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欢宴图。”


    “这幅人物砖画由648块青砖拼镶而成,也是我们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竹林七贤?】


    【我只记得嵇康、阮籍……】


    【我也是,记不全……】


    “大家说的没错,嵇康和阮籍确实是竹林七贤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


    他将镜头从右到左,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物。


    “大家看,最右边这位,正在闭目抚琴的,就是嵇康。”


    “他是七贤中的精神领袖,长得极帅,《世说新语》一书中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他不光帅,还非常有才华,是当时顶级的音乐家和文学家。”


    “早年嵇康迎娶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但他这个人,性格也极其刚烈,瞧不上篡夺了曹魏政权的司马氏。”


    “当时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山涛,被司马昭提拔,想推荐他去做官,嵇康直接写了一封《与山涛绝交书》,字里行间明确拒绝了山涛的好意,并直言我们再也不是一路人了,就此别过吧!”


    “后来嵇康因为得罪了钟会,钟会找了个由头,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说嵇康是‘卧龙’,这一下子就刺激了到司马昭。”


    “于是嵇康就被判了死刑。”


    “临刑前,三千太学生集体上书,请求朝廷赦免他,让他来太学当老师,但司马昭不准。”


    “嵇康神色不变,只是环顾四周的日影,向兄长嵇喜要来最爱的古琴,在刑场上,当众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一曲终了,从容赴死,时年四十岁。”


    “令人意外的是,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


    “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山涛字)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


    “而山涛也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绍养大成才。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也对嵇绍照顾有佳,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苏铭说完,弹幕唏嘘不已。


    【嵇康才是竹林七贤门面担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佩服!】


    【钟会可真会扣帽子,说谁不行,偏偏说嵇康像‘卧龙’。】


    【司马家最怕的就是‘卧龙’,哈哈哈!!!】


    【可惜,广陵散是真的失传了,现在的也是后人瞎编的。】


    【我一直觉得《广陵散》没有阮籍的《酒狂》好听,原来不是原版啊!】


    【当然不是!】


    【司马家上台,嵇康是必死的,毕竟他娶的老婆是曹操后代。】


    【我记得中国第一本养生著作《养生论》就是他写的。】


    【都绝交了为啥还把自己孩子交给山涛?】


    【那是政治表态,做给外人看的,不然会影响山涛仕途的。】


    【这就是兄弟间的情谊和默契。】


    【山涛是当官的,孩子给山涛起码不会被清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冷知识,他儿子嵇绍后来入仕,在战乱中为了保护傻子皇帝死了。】


    【啊????就何不食肉糜那个?】


    【对,就是他。】


    【八王之乱里,嵇绍为了保护司马衷被抓,司马衷说这是忠臣你们不要杀他,但那些造反士兵不听,杀完后嵇绍的血溅到司马衷衣服上,司马衷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司马衷能说这话,说明他也不怎么傻啊?】


    【他只是天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