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5章 周处除三害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西汉,未央宫。


    刘邦看着这些字眼,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动着。


    “巫蛊?”


    他像是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声音里满是毫不掩饰的鄙夷。


    “这玩意儿要是真有用,乃公当年还跟项羽打个什么劲?”


    “找个小人,写上他项羽的生辰八字,天天扎,日日咒,不就把他咒死了?”


    “还用得着死那么多兄弟,费那么大劲?!”


    殿内鸦雀无声,樊哙等将军听了,也忍不住撇嘴。


    刘邦环视一圈,指着天幕骂道:


    “我老刘家怎么出了这么个混账东西?!”


    “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他娘的是不是我老刘家的种?”


    他像是想到什么,猛地停下脚步:


    “这个刘彻,该不会就是刘恒那小子的后代吧?”


    萧何额角渗出一丝冷汗,躬身小心翼翼地回答。


    “根据天幕所言,这位汉武帝刘彻,是景帝刘启的儿子。”


    “而景帝,正是文帝刘恒的嫡长子。”


    刘邦听完,又是一愣。


    这个事实比巫蛊之说本身更让他难以接受。


    “感情这绕来绕去,还真是乃公的曾孙?!”


    “我刘季一世英名,怎么就生出这么个玩意儿?!”


    萧何见状,赶紧上前一步,躬身道:


    “陛下息怒。天幕上也说了,这位武帝只是晚年昏聩,想必早年也是一代明主,为大汉立下过不世之功。”


    “况且,天幕也提及,此事乃是江充、韩说此等奸佞小人从中作祟,这才酿成大祸……”


    “放屁!”


    刘邦粗暴地打断了萧何的话。


    “乃公发迹的时候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当了皇帝,更是半截身子入了土,怎么没见昏聩过?”


    “他刘彻的晚年,能有多晚?”


    刘邦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不再是单纯的愤怒,而是带着帝王的审视与冷酷。


    “晚年昏聩,也不能全怪在小人身上!”


    “皇帝自己心里要是没鬼,朝堂上那些个小人,能翻起什么浪来?”


    他自己也是皇帝,他可太清楚了。


    朝廷不可能没有小人,但小人的话皇帝不能全听。


    “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让小人插手的!”


    “尤其是子嗣传承!那是国本!”


    “他刘彻倒好,听信谗言,逼死自己的皇后,逼死自己的太子,连女儿都不放过!”


    “这跟那胡亥上位之后,屠戮兄弟姐妹,有什么区别?!”


    这句诛心之言一出,萧何和陈平的头埋得更低了。


    把刘彻和胡亥比,虽然不知道刘彻具体有什么功绩,但这么一说,确实太严重了。


    换做平时的刘邦,绝对不会发那么大的火气,说那么重的话。


    陛下这通火,看似是在骂几百年后的曾孙刘彻,实则,那股无处发泄的邪火,烧的还是长信宫里的那位。


    之前天幕揭露吕后擅杀异姓王,彭越更是死于吕后之手,陛下心中早已憋了一肚子火。


    可那是他的皇后,是太子的生母,他不能骂,也不好骂得太狠。


    如今,刘彻这桩“巫蛊之祸”正好撞了上来。


    杀妻、杀子。


    这桩桩件件,都精准地踩在了刘邦的怒火之上。


    他骂不了吕雉,还骂不了他老刘家的不肖子孙吗?


    想通了这一点,萧何和陈平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一向大嗓门的樊哙也察觉到气氛不对,把脖子一缩,恨不得自己不存在。


    整个未央宫大殿,只剩下刘邦一个人的咆哮声,久久回荡。


    爷爷骂孙子,天经地义。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听着就好。


    ……


    直播间里因为汉武帝吵得不可开交。


    那边苏铭则走下楼梯,进入了一个新的展厅。


    展厅入口的墙壁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八个大字——


    江东风流,六朝迭兴。


    “家人们,看这个名字大家肯定就知道了,咱们现在进入的是三国时期到六朝时期的展厅。”


    苏铭的声音通过手机传遍了各个时空。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这里的‘六朝’,指的就是以南京为都城的孙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


    话音刚落,镜头前就出现了一整面墙的展柜,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青瓷器物,温润如玉,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个时代,青瓷技术非常成熟,也十分流行,可以说万物皆可青瓷,大家能想到的日用品,几乎都可以用青瓷来烧制。”


    苏铭一边走一边介绍,最终停在了一个独立的展柜前。


    “不过,在这么多青瓷里,最为珍贵的,还得是这一件。”


    镜头对准了柜中之物。


    那是一件造型极为奇特的青瓷尊,通体施青釉,釉色纯净。


    器物腹壁浮雕神兽一只,头部双眼突出,口内含珠,颈下有胡须,体饰四爪、双翼、脊毛和尾,雕刻生动,制作较精。


    “这件,就是南京博物院的另一件镇馆之宝,青瓷神兽尊。”


    “这个神兽是在目前所有出土的文物里,就只有它长这个样子,独一份儿。”


    “也正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和珍贵,它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了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专家们根据它的一些特征,猜测它很有可能是咱们传统神兽里,只进不出的貔貅。”


    “它出土于咱们江苏宜兴的周处家族墓。”


    “没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周处除三害’里的那个周处。”


    【我去!我以为就是个民间故事,原来真有其人啊?!】


    【周处可是正儿八经的西晋人,古人。】


    【小时候因为坏被人嫌弃,长大后为人正直却被小人记恨。】


    苏铭笑着补充道:


    “大家很可能都是从24年那部爆火的电影里,了解到的‘周处’。”


    “而历史上的周处,他的故事,可能比电影还要传奇,也更加令人唏嘘。”


    苏铭的声音顿了顿:


    “根据《晋书》和《世说新语》记载,周处年轻的时候,那可真是个横行乡里、无人敢惹的恶霸。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的猛虎、长桥下的孽蛟,并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自己也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就想干点大事,博个好名声。他跑去问乡里的长者,为什么大家伙儿最近看起来都不开心啊?是不是年成不好?”


    “有个胆子大的长者就叹了口气,对他说:‘三害未除,何乐之有?’”


    “周处一听,立马拍着胸脯说:‘这有何难!’然后就扛着刀上山,三下五除二把那只猛虎给宰了。接着又跳进水里,跟那条孽蛟缠斗了三天三夜,追出几十里地,最后终于把孽蛟也给杀了。”


    苏铭讲到这里,语气里带上了一丝玩味。


    “乡亲们一看,周处下水三天三夜都没上来,以为他跟那孽蛟同归于尽了,顿时奔走相告,敲锣打鼓,跟过年一样高兴。”


    “结果,就在大家伙儿摆开酒席,庆祝‘三害’尽除的时候,周处他竟然提着蛟龙的脑袋,回来了!”


    “这件事对周处的触动极大。他这才明白,大家真正害怕和厌恶的,其实是他自己。”


    “从此,他彻底悔悟,前往吴郡寻找当时的大儒陆机、陆云求学。”


    “最终入朝为官,成了一位为国尽忠的正直将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