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七国之乱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另一边,天幕上的苏铭在继续讲解:


    “有一天英布的爱妾病了。”


    “她多次去医师家治疗,中大夫贲赫,家住医师对门,就经常送礼物去,还和英布的爱妾在医师家里饮酒。”


    【英布戴上了绿色的帽子。】


    【饮酒?光饮酒?我不信……】


    看到这条弹幕,苏铭抑制住嘴角的微笑说:


    “英布也不信,疑心爱妾和贲赫有苟且,就要逮捕贲赫。”


    “贲赫要告发英布叛变,就坐着驿车前往长安,英布没追上,结果到了长安,刘邦收到消息和萧何商量,萧何却不这么认为。”


    “他说英布应该不会这么做的,恐怕是这人故意诬陷他,提议把贲赫关押起来,派人暗中验证淮南王。”


    “但英布心里有鬼,怀疑贲赫会说出自己暗中部署的情况,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死贲赫的全家,起兵造反。”


    【如果有人说你谋反,你最好真的要谋反。】


    【英布当时造反还很有底气,他觉得刘邦不会亲征,韩信和彭越死了他就更不怕了。】


    【那他是低估刘邦了。】


    【现代网友不也低估刘邦了?还有人说刘邦的天下是韩信打下来的呢,笑死。】


    “英布率先攻打荆王刘贾,刘贾抵挡不住,一路败逃,最后死在富陵。”


    “英布继续攻打楚国,楚军不是对手,楚王刘交逃到薛县。”


    “刘邦见势不妙,亲自出征,同时下令让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到蘄县,最终几路人马合力,最终击败英布。”


    【刘贾可惜了……】


    【期间刘邦被射了一箭,受了很重的伤,史学家推测后来刘邦去世,可能源于此箭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这时候离刘邦去世也就一年左右了。】


    苏铭话锋一转道:


    “英布一路逃,长沙王吴臣此时突然联系他,说愿意和他一起逃亡到越国。”


    【越国?越南?】


    【错了是南越,赵佗的南越。】


    【好好的长沙王不做,为什么要和一个打败仗的人搞在一起?】


    【因为吴臣是英布的小舅子!】


    【小舅子又怎样?刘邦都赢了,杀了他是迟早的事情,这吴臣有病吧!】


    苏铭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走投无路的英布就像看到了曙光,跟着使者就到了鄱阳,没想到吴臣是故意骗他的。”


    “刚到鄱阳他就被吴臣的人杀了,至此英布叛乱到此结束。”


    【好家伙,原来是故意的啊!】


    【吴臣算是交了投名状,七大异姓王唯一幸存的。】


    【长沙王可是传了好几代呢!】


    苏铭顿了顿说:


    “可这和刘濞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刘濞也参与到了对英布的讨伐,刘濞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击破英布军。”


    “当时,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且无后嗣。刘邦担心吴地会稽人轻佻强悍,没有勇猛雄壮的王来镇服他们不行。而自己的儿子还年幼,因此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刘邦看他作战勇猛,又见吴地人心未定,就封他做了吴王。”


    “这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汉书》里写,刘邦在召见刘濞的时候,仔细端详了他的面相,然后说他有造反之相。于是在拜官授印之后,刘邦又拍着他的背告诫他:‘汉朝建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会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你千万要谨慎,不要造反啊。’”


    “刘濞当时吓得赶紧叩头,连声说不敢。”


    ……


    西汉,未央宫。


    到了未央宫的刘邦,听到天幕中提及堂兄刘贾死于英布之乱,一股怒火直冲脑门。


    英布!


    这个几年前刚刚投降大汉的家伙,竟然敢反!


    还害死了乃公的堂兄!


    他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底闪过一丝杀意。


    他刚想下旨,召淮南王英布入京!


    却突然想到,天幕所说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天幕将未来的事提前说出来,英布现在肯定跟惊弓之鸟一样。


    若此时召他入京,消息一旦走漏,他必然惊惧万分,以为自己要对他下手。


    届时他就算不想反,为了自保,恐怕也会狗急跳墙,提前举兵。


    刘邦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重新坐回案前。


    就在这时,天幕中苏铭说:


    “刘邦说他有造反之相……”


    刘邦愕然心想:


    啊?


    自己还会看相?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


    难道后世还有书记载了乃公这项本事?


    他带着满心的疑惑,抬头看向天幕,心里泛起嘀咕。


    难道刘濞这小子,以后真的反了?


    果然,天幕上的后生紧接着就证实了他的猜想。


    苏铭的声音继续从天幕传来:


    “刘濞受封的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


    “于是,刘濞就招募天下各地的亡命之徒,来这里偷偷铸钱,还在东边煮海水为盐。”


    “因为不用给朝廷纳税,吴国的财富积累得非常快,国力十分雄厚。”


    “到了汉朝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


    “文帝让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陪伴当时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


    “有一次,刘启和刘贤一起喝酒下棋。”


    “刘贤的师傅都是楚国人,养成了他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他和刘启下棋时,为了棋路争执起来,态度十分不恭敬。”


    “结果刘启年轻气盛,一怒之下,就拿起棋盘砸向刘贤,没想到失手把他给打死了。”


    “文帝就派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吴国安葬。”


    “刘濞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说‘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


    “意思是说,天下刘姓都是一家人,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好了,何必非要送回来埋葬呢!”


    “然后,刘濞又派人把儿子的尸体送回了长安安葬。”


    “从此以后,刘濞心里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开始称病不来朝见皇帝,逐渐失去了藩臣应尽的礼节。”


    【不愧是大汉棋圣!】


    【这刘贤也是作死,跟太子下棋还敢耍横。】


    【赢棋有时候不在棋盘内,棋盘外也可以!】


    【这叫提前削藩,也叫亲手削藩「狗头」】


    【大汉棋圣,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刘启:谁下棋不戴头盔?】


    【刘启:以后知道怎么下棋了吧?】


    【知道了,不敢学,怕进监狱,哈哈哈!!!】


    【刘濞:七国之乱,启动!】


    【周亚夫:你再启动一下试试!】


    【所以七国之乱就是因为这个?吴王为了给儿子报仇?】


    【格局小了兄弟,这顶多算个导火索。】


    苏铭看着弹幕,摇了摇头。


    “大家猜的没错,但这并不是刘濞造反的直接原因。”


    “刘濞称病不朝,汉文帝很快就发现了他是装病,于是把所有吴国派到京城的使者都给抓了起来治罪。”


    “刘濞这下害怕了,才动了谋反的心思。不过,他派出的一个使者很机灵,入京后替他化解了这场危机,于是他就继续隐忍,养精蓄锐。”


    “真正促成他叛乱的,是在汉文帝驾崩,汉景帝刘启即位之后。”


    “景帝即位后,非常信任一个叫晁错的大臣,封他为御史大夫。”


    “晁错力主削藩,不断向景帝进言,说诸侯王势力太强,尾大不掉,早晚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当时的景帝对晁错言听计从,于是下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以及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一连串的削藩令下来,刘濞彻底坐不住了。他担心自己的封地会被不断削减,最后什么都不剩,于是决定借机发难。”


    “他觉得其他诸侯王都没什么胆量,听说胶西王刘卬勇猛好战,就派人去游说他一起造反。”


    “最终,刘濞联络了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征召了他封国内所有的士卒。”


    “他对全国下令说:‘我年纪六十二岁,将亲自带兵出征,我的小儿子年纪十四岁,也将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纪在十四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应征入伍!’”


    “就这样,他调集了二十多万大军。”


    “在景帝下达削藩令的十多天后,吴、楚等七个诸侯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联合起兵反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