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3章 金声玉振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铭向左侧转过身。


    靠墙的一排展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器物表面覆盖着一层灰扑扑的铜锈,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他的镜头先对准了一个三足小鼎,看起来只有一个小马扎那么高。


    接着,镜头移向旁边一个洗脸盆大小的盘子,盘底的纹饰在灯光下依稀可辨,线条流畅,像是几条鱼在水中游动。


    再走两步,一个开口如同水瓢的青铜器出现在镜头里,比洗脸盆还要大上一些。


    “这个叫匜(yí),西周时期一般是用来装水的。”


    “在举行祭祀或者重要典礼的时候,需要净手,就会有几个人抬着它,将里面的水缓缓倾倒出来,这就是成语‘奉匜沃盥’的由来。”


    苏铭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将古老的礼仪娓娓道来。


    他又指向一个更大的盘,几乎有小孩的洗澡盆那么大,盘口装饰着四个精美的凤鸟。


    “这个是四凤盘,专家推测可能是用来盛水,或者在夏天盛放冰块,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镜头继续移动,扫过旁边几个造型奇特的青铜器。


    弹幕瞬间就热闹了起来。


    【那个长得好像我家的痰盂……】


    【上面那个像一个老式的烧水壶!】


    【右边那个更离谱,怎么看着跟个大铁铲子似的?】


    【哈哈哈哈,你们的想象力要不要这么丰富?】


    苏铭看到弹幕,不由得笑了。


    他指着那几件被疯狂讨论的青铜器,一一解释道:


    “那些是青铜鼎、青铜樽和青铜盉。”


    “它们大多数都是礼器,在古代主要用来调酒或者温酒。”


    再向前几步,是几个罐子。


    这些罐子看上去像是陶器,表面却又比陶器光滑许多。


    “大家看到的这些,是原始青瓷,它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是用陶土烧制出来的。”


    “在那个时候,真正的瓷器还没有出现。”


    【好家伙,痰盂、水壶、铲子,全是酒器?古人喝酒这么讲究的吗?】


    【你应该疑惑那个时候居然都有酒了。】


    【青瓷?看上去也不青啊……】


    【这都多少年了,怎么可能还青。】


    苏铭一转身,视线里出现一个庞然大物。


    那是一艘独木舟,静静地躺在那里,船身修长,几乎占据了展厅的一侧。


    他快步走过去,镜头随着他的脚步缓缓推近。


    “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


    苏铭的声音带着一丝赞叹。


    “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件文物。”


    “随着人口扩张与活动范围扩大,跨越河流、湖泊成为必要需求,最初的浮木、芦苇筏无法满足稳定载物、定向航行的需求,这种‘独木舟和楫’的组合应运而生。”


    “古人将一整段木头剖开、挖空,制成了船。再把木头削尖,做成了桨。”


    他将镜头凑近船身,上面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迹清晰可见。


    “这些,就是当年用斧头劈砍凿刻时留下的痕迹。”


    镜头的尽头,是船头的一个孔洞。


    “这个孔是用来拴绳子的,方便在岸上拖拽。”


    【卧槽!这就是最早的船吗?】


    【好长啊!这得用多大一棵树?】


    【这什么木头做的?放了这么久居然没烂?泡过福尔马林?】


    【楼上的你可真是个小天才,几千年前哪来的福尔马林。】


    【应该是埋在淤泥里了,缺氧环境,所以才能保存下来。】


    苏铭等弹幕飞了一会,才开口回答刚才观众的疑问。


    “这艘独木舟是在江苏常州淹城遗址的内城河里出土的。”


    “根据专家的研究和猜测,它很有可能是用整段的楠木或者柏木,经过火烤和斧凿的工艺制作而成。”


    ……


    苏铭向右转,来到靠门位置的一侧展柜。


    展柜里摆放着几个只有鼠标大小,颜色有红有绿。


    “这些是陶拍,上面带有纹饰。”


    苏铭解释道。


    “它主要用于在制作陶器的时候,拍打陶坯的外壁,能让陶土里的裂缝弥合,使质地更紧密牢固。同时,也能在陶器表面留下漂亮的纹路,起到装饰的作用。”


    再向前走,他的目光落在了旁边一个不起眼的陶罐上。


    陶罐里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苏铭凑近了些,透过玻璃,看清了里面的内容。


    罐子里装着满满一罐带着泥土的鸡蛋。


    为了方便展示,旁边还单独放着一个完整的鸡蛋,只是颜色已经变得灰败。


    苏铭忍不住开了个玩笑。


    “家人们,重量级来了。这可是西周时期的鸡蛋,距今已经有2800年了。”


    “可以说是鸡蛋里的老祖宗了。”


    【??????】


    【我没听错吧?鸡蛋能放这么久?】


    【这还能吃吗?】


    【前面的你是饿疯了吗?这都想尝尝?】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已经是化石了?】


    【别馋了,你今晚吃一个,明天工作人员就能把你放进博物院里展览了。】


    【展品名称:一位勇敢的现代冒险家。】


    苏铭笑着看完了弹幕,转身进入另一个展厅。


    这个房间里的青铜器数量更多,也比之前的更加精美,纹饰繁复,造型也更加丰富。


    其中一些,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乐器。


    苏铭站在一个展柜前,指着里面一大三小的四件青铜器。


    “这些也是乐器,只不过,它们主要是在战场上使用的。”


    “我们常说的‘鸣金收兵’,那个‘金’,指的就是这种乐器,叫‘钲’。”


    再往前,苏铭看到了两个巨大的木架。


    每个木架子上都悬挂着一套大小不一、依次排序的器物。


    后者观众们一眼就认了出来,是编钟。


    而前者,则是一排排形状奇特的石片。


    “《孟子》里有这样一句话,‘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苏铭的声音在安静的展厅里回响。


    “其中‘金声玉振’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它的本意,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形容奏乐从始至终,完整和谐。”


    “孟子用这句话来比喻孔子的思想如同一首完美的乐曲,表达孔子在智慧与德行上的统一。”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比喻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学问精深。”


    他伸手指了指。


    “前面这一排,就是‘玉振’之声的来源,编磬。”


    “后面那一排,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发出‘金声’的编钟。”


    【编钟我认识,前面那个像衣架的石头片,就是磬?】


    【确实很像晾衣架……】


    【之前去过,都是看一眼就走,都不知道这些知识,今天刷到主播,感觉把票价都值回来了!】


    【那你还不刷点礼物,意思意思?】


    【刷!礼物走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