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章 朕那么大一个的太子呢?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


    苏铭的大脑有那么一瞬间是空白的。


    他不是没收到过古人的打赏,但这次的打赏,其分量和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礼物的总和!


    那可是《瑜伽师地论》啊!


    玄奘法师穷尽一生所学的核心,是他西行求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更是他后来呕心沥血翻译成汉文,多达百万字的佛学巨著!


    而贝叶经,是用特殊处理过的棕榈叶制成的经书,是古印度最原始的书写材料。


    这玩意儿,别说完整的,就算是一片残页,放在后世的博物馆里,那也是镇馆之宝级别的国宝!


    而此时苏铭直播间的观众也炸了。


    【卧槽!】


    【唐僧来了?!】


    【这ID,这打赏!主播请的演员很懂啊。】


    【贝叶经?那是什么玩意儿?很值钱吗?】


    【楼上的,别用钱来衡量!贝叶经是用贝多罗树叶子制作的书写材料,古代印度没有纸,都用这个刻经文。】


    【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就是这玩意儿!】


    【这东西现在全世界都没几份了,每一份都是国宝中的国宝!】


    【这要是真的,主播直接原地起飞!】


    【笑死,要是真的主播早起飞了,忘了之前李白打赏的真迹了?】


    【那个能比?梵文贝叶经可是差点绝迹,现在全世界懂梵文的又有几个?】


    【古印度文化都断层了,这东西要是真的,印度那边比你急。】


    【主播别愣着啊!大师都亲自赏你了,你好意思下播?】


    【加班!必须加班!】


    【对!通宵!不看到日出谁都不许走!】


    看着彻底沸腾的弹幕,苏铭反而慢慢冷静了下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对着镜头行了一个简单的佛教礼仪。


    “非常感谢玄奘大师的肯定。”


    面对那些让他继续直播的弹幕,苏铭无奈笑了笑:


    “家人们,今天真的到此为止了,再播下去,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话音刚落,一辆景区的观光车缓缓驶来,停在了不远处。


    苏铭立马走过去坐上车,对镜头挥手:


    “家人们,时间不早,我得赶紧下山了。”


    “今天就到这儿,咱们后天不见不散。”


    在无数“别走”的弹幕中,苏铭关闭了直播。


    手机屏幕暗下去,四周的虫鸣声瞬间清晰起来。


    车子缓缓开动,苏铭靠在座椅上,终于松了口气。


    直播一天消耗了他不少体力值,现在的他只有一个念头。


    回到酒店,好好睡一觉!


    ……


    大唐,太极殿。


    当听到天幕说,自己未来不仅没有追究玄奘私自出关的罪责,反而多次邀请他还俗入仕时。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了然。


    以心换心,以诚待诚。


    那玄奘孤身一人,为求佛法真义,不惜以命相搏,历经十七年艰难险阻,终成一代宗师。


    如此心性,如此毅力,自己若是真的因为一点边关律法就降罪于他,那才真是失了帝王气度。


    天幕既然已经说了,朕未来并没有计较。


    李世民心中有了决断,目光扫过阶下的房玄龄等人。


    “传朕旨意,凉州都督李大亮、瓜州刺史独孤达、典吏李昌等人,虽有渎职之嫌,然其心尚可悯。”


    “罚俸一年,永不升迁,各归本职,此事到此为止。”


    这几人身为朝廷命官,知法犯法是事实,惩戒是必须的。


    但看在他们确实是为玄奘的信念所感,并非私心,便也罚得不重。


    一个职位干到死,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他更在意的,是天幕中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


    从凉州到瓜州,从烽燧守将到胡人商贩,竟然有那么多人信奉佛教,甚至不惜违抗国法也要帮助玄奘。


    再加上后世那场声势浩大的“灭佛”,李世民的眉头不由得紧紧皱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佛教,怕不是一柄双刃剑。


    只不过弹幕上那个李二凤,是在说自己吗?


    李世民蹙眉片刻后,思索后世之人这么称呼他的原因。


    二凤,二凤,这个二字好理解,自己在家排行老二。


    这个凤……又是因为什么?


    想了片刻想不到头绪,李世民便打算将疑惑抛到脑后,先和几位大臣议一议这佛教之事。


    可就在这时,天幕上传来苏铭的声音——


    “又过了两年,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为了纪念自己早逝的母亲长孙皇后,下令修建了大慈恩寺。”


    整个大殿,瞬间死寂。


    针落可闻。


    所有大臣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


    李世民的瞳孔猛地收缩,他缓缓地,一寸一寸地,将头转向了站在自己身侧不远处的长子。


    等等,朕没听错吧?


    太子李治?


    为何不是承乾?


    这一刻,李世民感觉自己脑袋嗡嗡的。


    为什么是雉奴?


    承乾呢?


    他的太子,他悉心培养的储君,未来发生了什么?


    是像之前说的那个朱标一样……


    英年早逝了?


    还是……


    雉奴在未来造反了?


    可雉奴现在才三岁,一个娃娃他懂得什么是造反吗?


    殿中的李承乾,也彻底懵了。


    那句话像一道惊雷,在他耳边炸响。


    为什么天幕上说太子是稚奴?


    自己发生了什么?


    是死了吗?


    还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被父皇厌弃了?


    他突然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像针一样扎的他难受。


    十几岁的少年,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一股巨大的酸楚和委屈涌上心头,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他不能在父皇面前,不能在这么多重臣面前丢脸。


    天幕缓缓暗淡下去。


    大殿内的空气,却愈发凝重。


    许久,李世民沙哑的声音才打破了这片死寂。


    “都……说说吧。”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噤若寒蝉。


    怎么说?


    天幕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没有任何前因后果,这让他们如何去猜?


    猜错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长孙无忌缓缓站了出来。


    他先是看了一眼面色惨白的皇帝,又看了一眼摇摇欲坠的太子,沉声开口。


    “陛下,太子殿下,请容臣说几句。”


    “天幕之言,向来只说片段,如今信息不足,我等妄加猜测,只会自乱阵脚。”


    “臣以为,此事不必过于惊慌。既然天幕已经提及,日后必然还会再有分晓。”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若陛下实在心忧,可在下次赠礼时,附上一封书信,将心中疑惑写于其上,询问天幕后生。”


    “说不定,能得回信,为我等解惑。”


    长孙无忌的话,如同一剂镇定剂,让慌乱的李世民瞬间找到了主心骨。


    对!


    可以问!


    他可以主动去问!


    李世民紧绷的身体微微一松,心中的惊涛骇浪总算平复了几分。


    他立刻扭头问:


    “阎立德、阎立本到哪儿了?”


    在得知两人正在殿外等候时,李世民挥手让他们进来。


    他现在不仅需要一件足够分量的礼物,还要思考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


    信里要写什么?


    只问承乾的事情,肯定不够!


    作为皇帝,他需要知道更多,更重要的信息。


    大唐的国祚,究竟有多少年?


    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朕这一生,是否做错过什么,又有什么是可以弥补的?


    当然,他还想知道,后世之人,究竟是如何评价他这个皇帝的。


    李世民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天幕的出现,带来了太多的未知和变数,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瞬间,这位大唐帝国的开创者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整个沉寂的朝堂,随着他的一道道命令,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一场席卷大唐高层的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