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8章 宝志塔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铭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了一会儿,才转身顺着柏油路继续前行。


    很快,一座古朴的砖塔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座塔,叫宝公塔。”


    苏铭介绍道:


    “塔里供奉的是南朝时期的得道高僧,宝志禅师。”


    “他圆寂后,梁武帝为他修建了开善寺和这座宝公塔。”


    “后来朱元璋修明孝陵,就把开善寺和宝公塔一并迁到了这里。”


    【哈哈哈,又一个被老朱移走的。】


    【孙权:兄弟,你来啦!】


    【可不敢乱攀亲戚,人家宝志禅师是得道高僧,你孙十万算哪根葱?】


    【孙权:???】


    苏铭走近宝公塔,将镜头凑近塔身上的一块石碑。


    “这块碑,非常有名,被称为‘三绝碑’。”


    “所谓三绝,指的是诗、书、画三绝。”


    “诗,是诗仙李白的题赞;书,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字;画,是画圣吴道子的画。”


    “三位盛唐时期最顶尖的大师,作品汇于一碑,可见其珍贵。”


    镜头里,石碑上的字迹虽然历经千年风霜,但依旧能看出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卧槽,李白、颜真卿、吴道子,这阵容……神仙打架啊!】


    【三巨头合体了属于是。】


    【这才是真正的国宝啊!】


    【等等,最上面那‘净土指南’四个字是谁写的??】


    苏铭的镜头微微上移,给了一个特写。


    “这四个字,是清朝的乾隆皇帝题写的。”


    【……】


    【草!我就知道!】


    【又是他!又是这个盖章狂魔!】


    【狗皮膏药,哪儿都有他!】


    【三绝碑?这下好了,成四绝了!】


    【赵孟頫又加了十二时歌,到明朝就已经是“四绝碑”了。】


    【所以加上乾隆的题字,就成“五绝碑”了?】


    【笑死,搁这叠BUFF呢?】


    【甜菜!】


    ……


    北宋,汴京。


    宣和殿内,暖香袅袅。


    宋徽宗赵佶正手持一支狼毫,神情专注地看着天幕,身旁的大学士蔡京则垂手侍立,连大气都不敢喘。


    天幕上,当那“三绝碑”出现时,赵佶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李白的诗,颜真卿的字,吴道子的画。


    这三个人,任何一个都足以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三位巨擘的魂魄,竟在一块石碑上相遇。


    赵佶的手指在空中无意识地比划着,临摹着颜体书法的雄浑筋骨,口中喃喃自语:


    “诗仙,颜鲁公,画圣……好,好啊!当真是千古奇珍!”


    他心中不免升起一丝遗憾。


    若是这碑上,能有朕的瘦金体,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圆满。


    就在他为这绝世之作心折不已时,天幕的镜头上移,露出了顶上那四个大字——“净土指南”。


    赵佶嘴角的笑意僵住了。


    乾隆?


    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之前天幕上似乎也提过,后世人对他的评价……


    似乎有些一言难尽。


    喜欢到处题字盖章?


    赵佶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附庸风雅,在名作上题跋留印,倒也算是文人雅事。


    可……直接往石碑上刻字?


    这跟市井泼皮在墙上乱涂乱画有何区别?


    简直粗鄙不堪!


    一个可怕的念头,毫无征兆地窜入他的脑海,让他浑身一冷。


    他猛地想起了自己那些珍藏。


    他亲笔题写的《千字文》,他画的《瑞鹤图》、《芙蓉锦鸡图》……


    那可都是他毕生的心血,是他自认足以传世的得意之作。


    若是,落到了这个叫乾隆的人手里……


    赵佶不敢再想下去。


    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幅画面:


    自己清逸瘦劲的瘦金体旁,被人用一方硕大而俗气的印章,狠狠地盖了下去,红得刺眼。


    自己画中那灵动的仙鹤,精巧的锦鸡,被一个个印章包围,仿佛关进了红色的囚笼。


    那不是鉴赏,那是糟蹋!是亵渎!


    “啪嗒。”


    手中的狼毫应声而落,在洁白的宣纸上晕开一团难看的墨迹。


    蔡京被吓了一跳,连忙躬身道:“官家?”


    赵佶没有理他,只是死死盯着天幕,脸色已经变得煞白,嘴里无意识地念叨着:


    “不会的……不会的……”


    “朕的画……朕的字……”


    他这一生,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独在乎自己的艺术。


    比起金人的铁蹄,这个素未谋面的“盖章狂魔”,似乎才是对他最大的威胁!


    ……


    苏铭离开宝公塔,顺着青石板路,来到不远处的志公殿前。


    这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仿古禅堂的样式,青砖小瓦,殿前有廊,脊顶上塑着两条龙形走兽,古朴又庄重。


    苏铭对着镜头介绍道。


    “这座殿和刚才的宝公塔,都是为了纪念同一个人,南朝时期的得道高僧,宝志禅师。”


    “说起来也巧,这位禅师俗家姓朱。”


    “宝志禅师七岁出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当时南齐的皇帝齐武帝生性残暴,发明了一种叫‘锥刀’的酷刑,百姓苦不堪言。宝志禅师为匡正时弊,并没有硬碰硬,而是巧施智谋,用因果哲理,最终竟说得齐武帝心悦诚服,下令永远废除了这项酷刑。”


    “就连咱们的诗仙李白,都对他推崇备至,称其为‘独行绝侣’。”


    “而大家所熟知的济公形象,据说原型之一,也是这位宝志禅师。”


    【好家伙!凭一张嘴就废了一项酷刑?】


    【这才叫高僧。】


    【嘴炮王者,我愿称之为最强!】


    【能让李白服气的,古往今来可不多……】


    【济公的原型不是道济吗?】


    【道济是宋朝的,宝志比道济更早……】


    苏铭继续介绍:


    “其实,关于宝志禅师的奇闻异事非常多,甚至有些听起来匪夷所思。”


    “比如宝志禅师可以几天不吃饭,也不见消瘦。”


    “齐武帝认为他是惑众,就把他押入监牢,结果关进去第二天早上,有人就在街市上看到他,狱卒去监狱检查时,发现宝志禅师人还在里面,就像有分身术一样。”


    【卧槽?这么神?】


    【也可能是双胞胎。】


    【神他妈双胞胎……】


    “不仅如此,坊间还流传这位宝志禅师能预知未来。”


    “比如南朝齐学者蔡仲熊,曾问宝志禅师自己能当到什么官,宝志不回答,只是解下杖头左侧的绳子扔给他,没人明白意思。后来蔡仲熊做到尚书左丞,才知道这话应验了。”


    “永明年间,宝志禅师住在东宫后堂,从平旦门中出入。永明末年时,他忽然说 ‘门上的血会弄脏衣服’,提起衣角快步走过。到南朝齐第三任皇帝萧昭业被杀害时,果然用牛车装着尸体从这扇门运出,停放在宦官徐龙驹的宅子里,而萧昭业的颈血一直流到门坎上。”


    “知名显奇四十余载,士恭事者不可称。”


    “梁朝天监十三年的冬天,宝志禅师暗中对弟子说‘菩萨将要离去了。’”


    “结果没过十天,他便无病而终,全身柔软且散发香气。”


    “宝志禅师圆寂后,梁武帝以礼将他安葬在钟山独龙之阜,还在他的墓旁修建了开善精舍,下令让陆倕为他撰写墓志铭、王筠在寺门刻碑纪念。”


    “据说朱元璋当初给自己造陵寝时,选中了这块吉地,结果军士从地里面挖出来了莲花对缸,里面有个栩栩如生、没有腐烂的和尚,这就是宝志禅师的肉身菩萨。”


    “当时的军士很奇怪,就想把这缸抬走,但不知道为什么抬不动。”


    “朱元璋人来了以后就对缸作揖说,我无奈惊动大师,我可以赔偿大师一块五百亩的吉地,建一座寺庙,五千僧众为您超度,您看可以吗?”


    “结果这话刚说完,缸就能抬起来了。”


    【真的假的?朱元璋出来说话!】


    【肯定假的啊,朱元璋能给宝志挪地方就不错了,还作揖呢,做梦吧!】


    【按理说,这种级别的大师,就是挪地方也要挪个好地方,建庙也是一定要的,不能说随便挪个地方不管。】


    【古代人比较迷信,老朱也当过和尚,没必要为了建陵墓,得罪一个逝世的得道高僧。】


    【宝志禅师据说还是观音菩萨下凡,朱元璋是怕大明国祚太长了吗?跑去得罪他?笑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