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章 朱允炆?谁啊?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首先,我们来看官方的说法。”


    “也就是朱棣自己修的史书——《明太宗实录》。”


    苏铭的声音通过天幕,清晰地传入各个时空。


    他缓缓念道:“‘时有执方孝孺来献者,上指宫中烟焰谓孝孺曰:今日使幼君自焚者,皆汝辈所为也!汝死有余辜!’。”


    “下一句是:‘方孝孺稽首祈哀包怜。’”


    “翻译一下,就是朱棣抓到方孝孺,指着皇宫的火说,这都是你们这帮人干的好事!方孝孺磕头求饶。”


    “然后就是,‘丁丑,执奸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其辜,磔戮于市。’”


    “大家注意,官方记录里,方孝孺是贪生怕死的形象,而且,全文一个字都没提株连家人。”


    “这是第一份史料。”


    苏铭顿了顿,像是在给所有人思考的时间。


    “然后,时间快进五六十年,到了明英宗天顺年间。”


    “当时的内阁首辅李贤,写了本叫《天顺日录》的书。”


    “这里面,方孝孺的形象就彻底变了。”


    “书里写,朱棣几次召见方孝孺,他不来,被逼无奈,穿着丧服去见。朱棣让他写即位诏书,他扔下笔大哭,说‘有死而已,诏不可草’。”


    “于是,朱棣大怒,将他凌迟,并且‘夷其族’。”


    “看到了吗?到了这里,方孝孺宁死不屈的忠臣形象,基本就定型了,而且第一次出现了‘灭族’的说法。”


    “但这,还不是‘十族’。”


    苏铭的语气带着一丝玩味。


    “‘诛十族’这个说法,第一次出现,是在一百多年后的明武宗正德年间。”


    “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写了本叫《枝山野记》的书,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民间故事会。”


    “这本书里,首次出现了‘灭十族’这个说法,而且还增加了一段极具戏剧性的对话。”


    “方孝孺对着朱棣大骂:‘燕贼!你再狠,了不起诛我九族!’”


    “朱棣冷笑:‘我偏要诛你十族!’”


    “手下人问多出来的一族是谁,朱棣说:‘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一族!’”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悲壮,特别有骨气?”


    苏铭笑了。


    “但问题是,祝允明自己都在书里说了,这本书的内容,大多是街头巷尾的传闻,不可当真。”


    “他写这个,纯粹是为了宣扬因果报应。”


    “因为祝允明在这本书前面,杜撰了一个方孝孺的爹,不顾蟒蛇精哀求,杀了蛇精全家的故事。”


    “最后方孝孺被朱棣诛十族,这是报应。”


    “说白了,就是个劝人向善的神话故事。”


    “可从这以后,方孝孺的故事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传越神,越传越细。”


    “什么朱棣割了他的舌头,砍了他的脸,株连的人数从八百四十多,变成了八百七十多。”


    “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们,不断为这位读书人的榜样添油加醋,夹带私货。”


    “多到最后,竟然连明朝后期的皇帝都信了。”


    苏铭看着镜头,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古史层累说’的明证。”


    “意思是,时代越晚,流传的古史,细节反而越丰富。但这往往不是因为发现了新史料,而是后人不断创作的结果。”


    苏铭话音落下,直播间里的争论平息了片刻。


    但很快,新的弹幕如火山喷发般再次涌现。


    【主播的意思是,诛十族是假的?】


    【本来就是假的!真诛十族了,现在方孝孺的后人是哪来的?石头里蹦出来的?】


    苏铭看到弹幕,平静地补充道:


    “我们不能百分百断言其真假。”


    “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


    “时间能埋葬真相,也能缔造真相。”


    “这或许就是我们学习历史,还原历史的意义所在吧。”


    【古史层累说?这事儿政哥最熟了!】


    【对!孟姜女哭长城,硬生生从春秋时期的故事,安到了始皇帝头上!】


    【方孝孺也就写写文章,治国理政?他懂个屁!】


    【他怂恿建文帝削藩,还尽出馊主意,撤掉朱元璋设的监察和军事机构,给文官加薪,给贪官减刑,降低江南富商的税负……他屁股坐哪边,一目了然!】


    【你猜后世的文官为啥拼了命地吹他?因为他干的事,全都是文官集团想干又不敢干的!】


    【沽名钓誉之辈!朱棣打进南京,他作为帝师,不守城,不勤王,不护着皇帝跑,就在家等着,说不定还想和朱棣谈判呢!】


    【他逼死湘王朱柏的时候,怎么没见他讲半点仁义?】


    【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不愧是建文三傻!】


    【湘王朱柏是真的惨,不问政事,无子嗣无威胁,硬生生被逼得全家自焚!】


    【冷知识,朱柏只比朱允炆大六岁。】


    【朱允炆这小子,还给朱柏上谥号为‘戾’,简直就是畜生!】


    【说到底还是朱元璋没选好继承人,好苗子都死绝了。】


    【朱标不死,真没朱棣什么事。】


    【可惜啊,朱标的长子朱雄英也没了。】


    【朱标那是被朱元璋活活累死的!给他安排那么多政务!】


    【我倒觉得是吕氏有鬼,马皇后、常氏、朱雄英,死得一个比一个蹊跷,最后得利的是谁?】


    【那还用说,她和她儿子朱允炆呗!】


    【细思极恐!】


    【可惜啊,她费尽心机推上位的,是个十足的废物!】


    ……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的脸色,随着天幕上弹幕的滚动,变幻不定。


    先是听苏铭说朱棣诛别人十族,又看到有人称朱棣为“永乐大帝”。


    甚至拿他跟唐太宗比,他忍不住冷哼一声,斜了朱棣一眼。


    朱元璋冷哼一声,斜睨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棣。


    “就凭你,也配跟唐太宗比?”


    可当天幕上又说,他朱元璋的功绩也比不过李世民时,老朱的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


    直到苏铭引经据典,分析史料。


    他才大致确定,自己这个儿子应该不至于蠢到,真去搞什么“诛十族”。


    可紧接着,弹幕提到了“朱允炆削藩”,让他直接愣住了。


    朱允炆?


    这是谁?


    是咱哪个儿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