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章 这他娘是在飞啊!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铭没有急着上车。


    他趁着乘客们陆续登车的间隙,将镜头对准了那银白色的车身。


    光滑的表面在站台灯光下反射出柔和的光泽。


    他又向下移,拍了拍铁轨,两条冰冷的钢轨无限延伸,消失在远方。


    “滴——”


    伴随着一声轻微的电子音,所有车厢的大门,在同一瞬间向两侧无声滑开。


    看到这一幕,天幕外的百姓们再也撑不住了。


    他们感觉自己仿佛正跟随着苏铭,一步步走向那钢铁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口。


    无数正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吓得扔掉了手里的锄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冲着天空中的“天幕”连连磕头,口中念念有词。


    “完了完了!仙师要被那长蛇精给吞进肚子里了!”


    “老天爷啊!快显显灵,救救仙师吧!”


    就连那些自诩见过世面、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读书人,此刻也手心冒汗,紧张地攥紧了拳头。


    这东西实在太长,长相又太过怪异,实在不能怪他们多想。


    眼睁睁看着苏铭单手提着一个箱子,不紧不慢地走进了那“蛇腹”之中,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当苏铭的镜头转向车厢内部时,所有惊恐的呼喊与祈祷,都戛然而止。


    预想中的血肉模糊、腥臭不堪的景象,并未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足以媲美宫殿的灯火通明,和一尘不染的光洁地面。


    一排排色调柔和的座椅整齐排列,看上去就极为舒适。


    这……


    这就是巨蟒的腹中?


    ……


    苏铭登上G1919次列车,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他运气不错,买到的是车厢最前排的A座,靠窗,视野极佳。


    他将行李箱稍微用了点力,塞进头顶的行李架,然后安稳地坐了下来。


    邻座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带着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满是好奇地打量着他。


    苏铭对他友好地笑了笑,然后将手机用支架固定在前方的小桌板上,镜头对准了整个车厢。


    “家人们,带大家看看车厢内部。”


    镜头扫过,光可鉴人的地板,排列整齐的座椅,安然落座的乘客。


    大家或是在低头看手机,或是在轻声交谈,或是闭目养神,气氛宁静而祥和。


    看到有人举着手机直播,大家也都见怪不怪,只是随意瞥了一眼。


    但苏铭实在不好意思对着别人照太久,于是很快落座,把手机架在小桌板上。


    与此同时,弹幕划过。


    【怎么不买商务座?那才叫享受!】


    【怎么不坐飞机?那才叫享受!】


    【怎么不自己飞?那才叫享受!】


    【喂喂喂,越来越离谱了啊……】


    苏铭看到这些弹幕,不禁笑着解释道:


    “从徐州到南京,三百多公里,高铁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为了一个半小时去买商务座,体验的时间也太短了,性价比不高,没那个必要。”


    “不过大家放心,等下次咱们去个远点的地方,一定给大家直播体验一下传说中的商务座!”


    他话音刚落,弹幕画风突变。


    【买什么商务座?是男人就要坐硬座!下次直播去西藏,主播给咱表演个硬座七十二小时!】


    【这个好!我爱看!】


    【对!直播硬座去西藏!绝对能火出圈!】


    【+1】


    【+10086!】


    【???你们是魔鬼吗?】


    【只有我在默默心疼铭哥的屁股……】


    苏铭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


    “家人们别闹……”


    “真坐几十个小时硬座去西藏,我这屁股估计就不是我自己的了。”


    直播间里,弹幕刷起一片“哈哈哈”。


    各种小礼物也开始飘屏,不少人还在刷屏“硬座!硬座!”。


    ……


    大汉,未央宫。


    刘邦看到车厢里,一个穿着普通皮肤黝黑的老者,正安然地坐在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旁边,顿时有些奇怪。


    他摸着下巴,扭头问向身边的臣子:


    “你们看,那车里的人,有衣着光鲜的,也有衣着朴素的,却能同处一室,不分尊卑。”


    “难道后世……已经没有贵贱之分了?”


    萧何与陈平对视一眼。


    张良沉吟片刻,开口道:


    “陛下,依臣之见,应该不是。”


    “其中衣着华贵之人,想必是富商巨贾。”


    “至于真正的朝廷官员与读书人,应当有其专属的车辆或是席位,断然不会与贩夫走卒同行。”


    刘邦听了,觉得有理,点了点头。


    可他话音刚落,就听见天幕上的苏铭,轻飘飘地说了一句:


    “从徐州到南京,三百多公里,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三百多公里,一个半时辰就到了?


    等等,朕没听错吧?


    一个半小时是多久?


    难道是一个半时辰?


    刘邦愣住了,他愕然地扭头看着张良:


    “子房!这南京,到底是何处?”


    “离朕的沛县,当真有三百多公里那么远?!”


    ……


    东汉时期。


    太史令张衡,须发微颤。


    看到天幕上那线条结构精美的高铁车身,以及平铺的铁轨,他眉头紧锁又难掩兴奋:


    “当初我铸造地动仪时,用精铜打造器械,靠精巧的机关传递信息。”


    “也见过水车和排水装置,借水力和人力运转。”


    “但这钢铁巨龙,既没有牛马牵引,也没有风帆船桨,却能稳稳行驶在两条轨道上,且速度快如流星!”


    他突然站起来,在大殿里来回踱步,激动得声音发颤:


    “它的力量从何而来?!”


    “是体内藏着机关?”


    “还是接引了天上的雷电之力?!”


    ……


    洪武八年,应天府。


    当听到“南京”二字时,朱元璋的身子下意识坐直了。


    他和刘邦不一样,他是知道南京在哪里的,当然也知道彭城有多远。


    可当听到苏铭报出那个时间和距离时,这位大明开国皇帝,彻底傻了。


    从彭城到应天府?


    三百多公里?


    一个半时辰?


    “轰!”


    朱元璋的脑子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这是什么概念?


    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即便是最紧急的八百里加急军情。


    沿途驿站换马不换人,骑手跑死几匹最好的战马,不眠不休地狂奔,满打满算也需要足足一天多的时间!


    可后世……


    后世竟然只需要一个半时辰!


    这已经不是在跑了。


    这他娘的是在飞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