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这不就是蹴鞠吗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幕之下。


    各个时空的人们,从最初的惊愕中回过神来。


    脸上露出了几分古怪的神色。


    “这……不就是蹴鞠吗?!”


    “搞出如此惊天动地的阵仗,就是为了让人看一场蹴鞠?”


    “这,这也太奢靡了!”


    ……


    某座儒学讲堂之内。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身躯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他看着天幕上那片绿得刺眼的场地,气得胡子都快翘了起来。


    “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


    他猛地一拍桌案,声若洪钟。


    “后世之人,竟奢靡到如此地步!”


    “辟出如此广阔的一片良田,不思耕种,不兴水利,竟只为供数十人追逐一球嬉戏!”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痛心疾首。


    “此乃玩物丧志,国之将亡的征兆啊!”


    他身旁一位中年文士连忙劝道:“老师息怒,或许……或许后世极其富庶,此等景象,不过是寻常消遣罢了。”


    “消遣?”


    老儒生双目圆瞪,声调陡然拔高八度。


    “《礼记》有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如此劳民伤财,只为博取一时之欢,这与商纣的酒池肉林,与周幽的烽火戏诸侯,又有何区别!”


    义正辞严的怒斥声回荡在讲堂。


    周围学子纷纷低头,噤若寒蝉。


    ……


    大明,应天府。


    街头巷尾的议论,则又是另一番光景。


    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伸长了脖子,满眼都是震撼。


    “乖乖,这得花掉多少银子?”


    “你们瞧瞧那椅子,密密麻麻,一排接着一排,怕不是坐了好几千人?”


    旁边一个卖炊饼的壮汉,一边揉着面团,一边酸溜溜地说道:


    “几千?你没听仙人说吗,是好几万人!”


    “几万人就为了看他们踢个球?这钱怕不是大风刮来的?”


    一个刚从乡下来的老农,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满脸都是实实在在的心疼。


    “这块地要是给俺种上两季稻子,能让俺们全家老小吃上十年了。”


    一个抱着娃的妇人,则用力戳了戳自家男人的腰眼,撇嘴道:


    “瞧见了没?以后再敢说咱儿子,整天滚烂泥巴球,我就拿这天上的事儿,来堵你的嘴!”


    而那些不谙世事的孩童,则完全被天幕上的新奇所吸引。


    “哇!他们的球好圆啊!”


    “他们跑得好快!我也想去那里踢球!”


    一个虎头虎脑的七八岁小童,更是学着天幕里球员的样子,在泥地里猛地踢出一脚。


    结果脚下打滑,结结实实摔了个屁股蹲,惹得周围一片哄笑。


    ……


    大汉,未央宫。


    “我还当是什么了不得的阵仗。”


    年少的霍去病第一个叫出了声。


    他脸上因国歌而起的凝重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独属于天才少年的桀骜与不屑。


    “原来就是蹴鞠。”


    汉代军中,蹴鞠本就是操练士卒体魄与协作的绝佳方式。


    霍去病对此再熟悉不过。


    他指着天幕上那个抱着脑袋打滚的球员,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弧度。


    “如此不堪一击。”


    “不过轻轻一撞,便倒地不起,后世之人,当真娇弱至此。”


    刘彻的表情同样耐人寻味。


    “楚汉争霸……”


    他轻声念着这个词,眼神复杂。


    再次听天幕里的后世之人,提起这个词汇,刘彻也不禁有些感慨。


    楚汉之争,打了足足三年。


    期间高祖屡陷绝境,又数次绝处逢生,当中辛苦又有谁能知。


    没想到千年过后,却被后世小儿,当做谈资随口提及。


    当真是对高祖不敬。


    刘彻心里冷哼一声,压下不悦,评价起天幕上的足球比赛:


    “他们的蹴鞠,与我大汉不同,不仅球体更圆,而且参与蹴鞠之人,身上负重极少,跑动起来更轻便,速度也更快。”


    “陛下圣明。”卫青躬身道,“而且他们跑动之间,同色衣服的人井然有序,显然有阵法谋略,讲究战术配合。”


    刘彻微微颔首,陷入了沉思。


    ……


    初平三年,平原县。


    刘备看着天幕,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当看到球员受伤,有专门的医护人员上前救治时,他发自内心地赞叹:


    “仁义之世!善!实在是善!”


    在他看来,一个比赛中的伤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的时代,其仁德,可见一斑。


    ……


    大唐,昆明池畔。


    李世民的脸上,写满了新奇与探究。


    “玄龄,你看。”


    他没有像霍去病那样只关注武勇,而是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那个穿黄衣的人,一声哨响,场上万人奔走不休。”


    “再一声哨响,所有人又令行禁止,瞬间停步。”


    “这,便是‘规矩’!”


    “陛下圣言极是。”


    房玄龄抚须微笑,深以为然:“于奔放之中立规矩,于嬉戏之内讲章法,后世治国,确有其独到之处。”


    只是,李世民转念又想起了那首悲壮到极致的国歌。


    一个能将“规矩”贯彻到如此地步的强盛之国,又为何会面临“最危险的时候”?


    这巨大的矛盾,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


    大明,奉天殿。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脸色,已是铁青一片。


    “胡闹!”


    一声怒喝,让殿内侍立的太监吓得浑身一哆嗦。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个在地上翻滚的球员,眼神里满是厌恶。


    “身强体壮的汉子,不去给咱开荒种地,不去给咱戍边杀敌,竟跑去场上追球耍!”


    “还把自己给弄伤了!”


    “咱看,这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


    这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皇帝,因为出身贫寒,一辈子都在跟饥饿作斗争。


    在他眼里,粮食是天,百姓的劳作是地。


    任何不事生产、浪费劳动力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明史》记载,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蹴鞠,拥妇女酣宴。


    大意是,张士信每次率军出征时,从不处理军务,总是携带赌博用的樗蒲和蹴鞠球具,与妇女们纵情宴饮。


    因此在朱元璋看来,蹴鞠和淫乐一样,都是玩物丧志的东西。


    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就下旨不许军人蹴鞠。


    在他朱元璋看来。


    蹴鞠,就是玩物丧志!


    就是亡国之兆!


    ……


    而在另一个时空。


    永乐大帝朱棣,同样负手而立。


    他望着天幕的眼神,却与他那位刚愎自用的父亲,截然不同。


    他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是亲手将大明疆域拓至极盛的马上天子!


    当年还是燕王时,他就深知蹴鞠对士卒的莫大好处!


    那不是游戏,是操演!


    是锤炼士卒体魄、胆气与协作精神的利器!


    可惜,父皇一道旨意,军中便禁了此项活动。


    当年他不理解,只当是父皇痛恨张士诚,连带着将蹴鞠也一并厌恶了。


    可当他自己坐上这张龙椅,日夜为国事操劳时,才渐渐理解老爷子当年的苦心。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最怕的就是人心浮动,不事稼穑。


    将那股子精力死死摁在田地里,才是最稳妥的法子。


    稳妥,但也无趣。


    朱棣的目光重新回到天幕,眼神变得炽热起来。


    那上面的人,跑动、冲撞、配合,远比大明最激烈的蹴鞠还要迅猛十倍!


    “这哪里是玩耍嬉戏……”


    他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感到一丝手痒,仿佛自己也想冲入那片绿茵场。


    “这分明就是一场小规模的冲锋陷阵!”


    “这才是真正用来练兵的好东西!”


    “跑不死,撞不散,阵型不乱!”


    “还能在高速奔袭中,找到自己的同伴,把球精准地送到对方脚下。”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脑子和默契!


    朱棣的双目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