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5章 陈大发又要收鱼了

作者:叶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小安?”


    方德明看方安愣神,试探着叫了下。


    “啊?”


    “寻思啥呢?”


    “没啥。晚点我再给老杨叔送。”


    方安随意地笑了笑,也没急着说卖肉的事儿。


    这事儿只要他一说出来。


    大哥大嫂现在就得张罗卖。


    晚点收鱼啥的肯定忙不过来。


    要是等收完鱼让大嫂一个卖,他也不太放心。


    当然,并不是他不信任大嫂。


    主要是上次卖肉前儿。


    大嫂看一下来那么多人有点发慌。


    而且光靠大嫂和俩孩子,就算卖出去了也得累够呛。


    还是等他送完鱼回来再说吧!


    两人闲聊着在外边熬好了药。


    这会儿。


    陈燕芳也把野鸡炖好了。


    “小叔,吃饭了!”


    方思成跑出来喊了一嗓子。


    说完就要帮方安拿装药的那个大海碗。


    “你别碰,烫!”


    方安拦下方思成把药拿到屋里晾上,出来把柴火熄灭,推着方德明回屋吃饭。


    早上陈燕芳拿野鸡炖了点土豆。


    就手把昨晚剩的炖四白热了下,还热了点馒头。


    方思成坐下后先给几人各拿了个馒头。


    随后夹起鸡爪子就开始啃,吃得满嘴流油。


    方安宠溺地笑了笑。


    说起来,小孩儿似乎都很爱吃鸡爪子。


    他也不知道因为点啥。


    这鸡爪子就表面那一层皮儿,里面也没多少肉。


    哪有吃鸡腿啥的来得实在?


    就算是为了啃骨头,那鸡架上的肉也比鸡爪子多啊!


    回想起他小时候,似乎就没这个爱好。


    当然了。


    那时候家里穷,就算他喜欢也吃不上。


    甚至大部分时候连饭都吃不起。


    老家平原多,粮食产量却不高。


    周围没山没河,除了种地就是种院子。


    到了冬天要是院子收成不好,那就没的吃。


    就算是产量高,那冬天也是勒紧了裤腰带往死里饿,只要饿不死就不吃饭,一天能吃上一顿饭那都算是富裕的。


    因此,他小时候压根就吃不到鸡爪子。


    长大后没有了儿时的心态,也不知道这吃鸡爪子的乐趣在哪了。


    方安咬着馒头,跟大哥大嫂闲聊之余嘀咕着。


    然而他嘀咕了半天。


    方思成那边却连第一个鸡爪子都没啃完,正在跟鸡爪子背面的几根筋较劲。


    “思成,啃不动别啃了,别把牙崩坏了。”


    方安拦下方思成提醒着。


    此时。


    方思成已经把鸡爪子啃干净了。


    就差后面的两条筋啃不下来。


    正拿着两个小虎牙往下面刮。


    “这鸡……没炖熟?”


    陈燕芳咬着鸡胸肉诧异地问道。


    虽说这鸡连焯带炖才一个多小时。


    但往常家里做肉,什么狼肉猪肉之类的,不到一个小时就炖好了,今个她还多炖了半个小时。


    而且,她刚吃前儿还觉得挺烂糊的。


    “跟那没关系。这鸡大,少说活两三年了,筋啥的都比较硬,拿……,咋炖都炖不熟……”


    方安刚想说拿高压锅也没用。


    但转念一想,这年代还没有高压锅,急忙改了口。


    其实野鸡这种动物,最大的也就五斤左右。


    今个家里炖的两只都快四斤了。


    这种鸡活得时间长,筋也就变硬了。


    后世民间的说法叫骨化,说是变成骨头了。


    但实际上,筋是不可能变成骨头的。


    这种筋是因为水分流失,含水量底,弹性下降,这才导致它变硬的。


    “那别吃了,这儿这么多肉呢!”


    陈燕芳急切地劝道。


    “不吃白瞎了,小叔好不容易打的……”


    方思成说着再度用力,终于把筋啃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那筋咬起来还是梆硬,方思成把末端比较软的地方吃了,剩下的只能扔掉了。


    方德明两口子欣慰地笑了笑。


    这孩子是越来越懂事了。


    方安宠溺地揉了揉方思成的小脑袋。


    “没事,啃不动就不啃了。想吃以后小叔再给你打,吃这肉多的。”


    方安说完,给俩孩子各夹一个大鸡腿。


    一家人闲聊着吃过早饭。


    方安带着俩孩子帮陈燕芳收拾碗筷儿,让方德明在外屋的炉子旁坐着,没让他去外边。


    眼下外边还飘着小雪。


    去外边容易冻着。


    “大嫂,明个过节,家里缺不缺啥东西?我下午买点回来?”方安刷着碗随口问了句。


    “哎呀没啥买的。送完鱼早点回来,别下大了。”


    陈燕芳扫了眼窗外的雪不大放心。


    “下它的呗,穿得多也冻不着。你先想想缺啥,粮食应该不缺,看调料和菜啥的用不用买。”


    方案扫了眼装着大米白面的货架子。


    之前方安买了好几百斤的大米和白面。


    这两样换着吃,到现在连一百斤都没吃上。


    “不用——”


    “对了莹莹,那蜡笔是不用没了?”


    陈燕芳刚想回绝。


    但方安收拾碗前儿走到东屋门口,看到屋里的笔和本又转头看向方莹莹。


    “没。刚开始用,还有盒没开呢。”


    “哎呀你别老乱花钱。好不容易赚点钱不攒着点?以后过日子得钱了,自个留着。家里没啥要买的!”


    方德明等方莹莹说完,板着脸训斥了句。


    方安不死心地又问了问陈燕芳。


    但陈燕芳也说没啥买的,不让方安乱花钱。


    方安表面应下。


    心里却想着晚点去百货大楼先看看。


    既然大哥大嫂不说,那他就自由发挥了。


    片刻后。


    几人在屋里收拾完碗筷儿又擦了下灶台。


    方安猜测时候不早了。


    打过招呼去外边准备竹筐和杆秤。


    今个方安六点去的东大河捞的鱼。


    回来后帮大哥大嫂熬药,熬到八点左右才熬完。


    这八点钟进屋吃饭,吃完饭再一收拾。


    忙到现在少说也得九点多钟了。


    用不了多久这帮收鱼的就上来了。


    陈燕芳让俩孩子在屋里陪方德明。


    套上大棉袄出去帮忙。


    “大嫂,就拿俩筐,不用你。”


    方安说着去下屋取出两个大竹筐摆在院子中间。


    这两个竹筐不是方安的,是老张和韩兴福等人借的。


    前几天方安来回送鱼前儿斤数比较多。


    他自己的竹筐加上从老严那借的压根就不够用。


    老张等人听说后,全都把自家闲置的竹筐拿了过来。


    这竹筐播种秋收前儿都得用,家家都不止一个,有的甚至有三四个。


    几人来回背渔网要用一个,剩下的全都借给了方安。


    “小安。”


    方安放完竹筐刚要去拿杆秤。


    陈燕芳回头看了眼房门口,见方德明和俩孩子都没出来,拉着方安走到下屋门口,小声问了句。


    “昨个陈大发和常玉山不商量着要收鱼吗?队里这帮人还能给咱送了吗?”


    方安听到这话有些发愣。


    昨个回家前儿大嫂问过这事儿。


    他当时还说没啥事儿来着。


    这大嫂咋又问上了?


    但看着大嫂担忧的眼神,方安恍然大悟。


    估计是一时心急没想起来。


    “没事。咱昨个不说了?今个能凑出来几十斤就行,这早上都捞一百多了,早就够数了。要有人送咱多赚点钱,没人送也不影响。”


    “对……,你瞧我这记性。”


    陈燕芳尴尬地笑了笑。


    “那要没人送,这筐——?”


    “先准备着,省得来人现拿不赶趟。”


    陈燕芳点了点头也没再多说。


    方安说完拿好杆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