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0章 鞣制皮子

作者:叶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另一边。


    方安赶着六十五号一点钟从家出发。


    赶在下午三点多点,就到了酒厂的大门口。


    前天六十五号来过一次认识路,走得比之前快了些。


    “今个来得早啊!”


    酒厂看门的郭大爷打过电话,小跑着出来开门。


    “骡子走得快,没耽误事儿。”


    方安牵着骡子进院。


    照旧把骡子拴在门卫的小房子旁边。


    “小伙子,先进屋坐会儿。头两天你三点半到的,没寻思你能来这么早。冯厂长这会儿还在楼上开会呢,得几分钟。”


    “行。”


    方安应下后跟着郭大爷进了屋。


    但两人刚聊了两三分钟。


    冯承望就带着王浩华跑了过来。


    “小伙子,不好意思啊,不知道你今个来这么早。”


    冯承望进屋后满脸歉意。


    但王浩华进来后却没说话,靠在门边大口喘着粗气。


    这酒厂的占地面积比较大。


    从办公楼门口到门卫这儿,少说得有一百多米。


    王浩华跑了一道,差点累虚脱了。


    “没事,刚到没几分钟。”


    方安摆了摆手,牵着骡子跟冯承望去了库房。


    “冯厂长——”


    “小伙子——”


    路上。


    方安和冯承望同时开口。


    “冯厂长,你先说吧。”


    “没别的事儿,就寻思问问你今个拉多少斤。”


    “啊,我正要说这事呢。”


    方安随意地笑了笑。


    “昨个你不说要两百斤吗?今个捞得多,来前儿幺是三百多斤,你要要不了那么多,要多少留多少,剩下的我再拉回去。”


    “害,就这事儿啊!昨个不跟你说了拉多少我收多少,再来三百斤都行,大老远拉的还能让你拉回去?”


    冯承望爽朗地笑道。


    说完让王浩华去叫老孙出来幺秤。


    老孙带几个青壮年把三筐鱼抬下来称了下。


    总共是三百一十七斤六两。


    “不错,这回总算是够发了。”


    冯承望笑呵呵地带方安来到财务部。


    三百一十七斤六两的鱼,算三百八十一块一毛二。


    方安接过钱数了下,打过招呼就要往回走。


    但这会儿。


    冯承望却突然拦住了他。


    “小伙子,你家住那儿啊?”


    “啊?”


    方安回头愣了下。


    “你别多心啊,我没别的意思。这不马上元旦了吗?这些鱼都元旦前儿发的,等过年前儿,没准我还得找你买鱼。”


    冯承望压低声音解释道。


    刚刚他开会前儿,还跟各级管理者商量过这件事。


    眼下酒厂买到不少鱼,厂里的员工短时间内是不缺鱼了。


    但林县这边买鱼还比较费劲。


    供销社和国营饭店至今都没开始卖鱼。


    县里这帮人想卖鱼,只能大早上往黑市跑。


    这几天供销社、服装厂和酒厂都发了鱼。


    黑市那边买鱼的人是变少了,但等发的这些鱼吃没了,他们还得往那边跑。


    因此,冯承望便想着问问方安住哪。


    以后想找方安卖鱼前儿,也不至于找不着人。


    要是过年前儿厂里这帮人还买不到鱼。


    酒厂大概率还是得给员工发点鲜鱼留着过年吃。


    “啊,我住双马岭。”


    “双马岭?是林安的……还是怀山那道沟的?”


    “环山那边的。”


    “啊,那我知道了。我们厂里有个人是民兴的,头两年往那边去过。”


    方安见冯承望知道在哪儿也没多解释,闲聊几句后去楼下取完马车,赶着马车就回家了。


    与此同时。


    陈燕芳收拾完碗筷擦了下屋子。


    这会儿正坐在东屋炕梢,拿着方安留下的那张纸收拾皮子。


    “娘,这上面不写着得用刀刮一下吗?”


    方莹莹和方思成忙完后没出去玩儿,说是过来帮忙。


    但她俩也就嘴上说说。


    这会儿正好奇地趴在旁边看,也没帮上啥忙。


    “那不用管,你小叔早都整完了。”


    “这儿还有一步要阴干呢!”


    方思成指着白纸提醒。


    陈燕芳拿着明矾阴沉着脸瞪了眼。


    “去!出去玩儿去,别搁这儿捣乱!”


    说完。


    陈燕芳便把俩孩子轰走了。


    本来她第一次做啥都不知道,生怕一不小心弄错了。


    结果这俩孩子还在这儿问这问那的打扰她。


    “你俩想看就看,别吱声。”


    方德明笑呵呵地安慰道。


    方莹莹和方思成偷瞄了眼陈燕芳,又偷摸地跑了回来。


    陈燕芳看到后也没搭理,正拿勺盛着小苏打,对着面前的一盆清水来回比量。


    按照这白纸上写好的内容。


    这鞣制皮子总共有四步。


    第一步剥皮清理。


    主要是把皮子剥下来,刮去上面的肌肉和脂肪。


    第二步叫防腐。


    可以选择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阴干,或者用盐涂抹腌制,但不管怎么做,主要的目的是去除皮子里的水分。


    这两步当初方安剥完皮子就直接弄完了,压根就不用管。


    至于这第三步,就是陈燕芳现在正在做的,叫鞣制。


    不管是阴干的皮子还是用盐腌制的皮子。


    水分控干后,皮子都会发硬成板。


    而这所谓的鞣制,就是让皮子软化,方便缝制衣服。


    这鞣制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板栗壳和五倍子煮水浸泡,然后再慢慢揉搓。


    不过这年代想找齐这两种东西可不容易。


    板栗在东北比较常见,江城这边虽然比较少,但东北的另外两个省正处于产量的高峰期,想买点壳并不难。


    但五倍子在东北这边却非常少见。


    只有偏南的山林里有一小部分野生的。


    眼下这种药材还没有人工培育,想去药店买都买不到。


    因此,这种方法定然是不行的。


    张建军写前儿也特意标注过不推荐。


    至于这第二种。


    就是在水里加入明矾、小苏打和盐浸泡揉搓。


    等浸泡两天之后,再涂上薄荷油拉抻至柔软干燥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个方法的效果定然没有第一种好,耐用性也比较差,但用还是能用的。


    只是这比例张建军没有写明。


    陈燕芳不知道加多少,这才有些犹豫。


    “你就看着加吧,这第四步不还得晾干呢吗?要晾完还硬,再重新弄一遍不就行了?”


    方德明拿过白纸劝了句。


    陈燕芳想了想也是,这才兑好水把皮子放进去,拿到角落里先放着,等皮子浸泡到一定程度再开始揉就行。


    “行了,先放那放着吧,莹莹,你去抱点柴火,一会儿蒸点馒头和玉米面。”


    陈燕芳忙完催促道。


    “还蒸?昨个你不蒸了吗?”


    “哪蒸了?昨个小安不让煮饺子吗?忘中午吃啥了?”


    方德明一听这才反应过来。


    “那你也别蒸玉米面了,蒸点馒头得了。”


    “你快拉到吧,不吃都放坏了。正好小安这会儿没搁家,他搁家又得拦着了。莹莹,你俩搁那儿瞅啥呢?还不抱柴火去?”


    陈燕芳这边刚说完。


    一回头却发现俩孩子跑到角落里瞅皮子去了。


    顿时没好气地训了句。


    方莹莹吓得撒腿就跑。


    方思成反应慢了半拍,往出跑的时候还被陈燕芳踢了一脚。


    “你可真是的,老收拾他俩干啥?”


    方德明小声埋怨道。


    “一天啥都好信儿。小安好不容易打的,瞎捅咕再捅咕坏了。”陈燕芳说完去外屋盛面和面。


    方莹莹和方思成抱完柴火回屋帮忙。


    三人忙活了一个多小时。


    这才把玉米面和白面揉好分成块。


    随后,陈燕芳烧开了水,就着热水往铁锅中贴了一圈大饼子,然后再拿过笼屉蒸了一屉白面馒头。


    等第一锅馒头和玉米面出锅时,太阳也快落山了。


    而这会儿。


    方安也赶着马车回来了。


    “娘,小叔回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