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5章 内外有别,再甩一锅

作者:爱吃糖果巧克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甘露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块,殿中每一个人的目光都像刀子一样,齐刷刷地扎在李承乾身上。房玄龄的忧虑,杜如晦的审视,李靖的凝重,长孙无忌深不见底的探究,以及李世民那双仿佛能焚尽一切的、混杂着失望与怒火的眼睛。


    这阵仗,比上次废太子的传闻闹得最凶的时候还要吓人。


    李承乾心里叫苦不迭。他感觉自己就像个互联网公司的初创CEO,发布了一个划时代的产品,结果第二天就被告知产品有巨大的安全漏洞,服务器里的用户数据被全世界的黑客下载了个遍。


    现在,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正围着他,等着他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不好,就不是卷铺盖走人那么简单了,那是要被打包扔进护城河的。


    关上门?


    李承乾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就是这个念头。直接把《大唐邸报》给关了,一了百了。釜底抽薪,源头解决,大家就都清净了。


    但他立刻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开什么玩笑!现在活字署和邸报,是魏征、戴胄这帮人的心头肉、命根子。自己要是敢提一个“关”字,魏征能当场表演一个“头撞龙柱死谏”,戴胄能抱着自己的大腿哭到天昏地错。更别提外面那些已经把读报当成习惯的百姓和学子,唾沫星子都能把自己淹死。


    堵,是肯定堵不住了。


    李世民最后那句话,在李承乾耳边回响:“这扇门,你要如何关上?又要如何,在关上门的同时,不让我们自己,也变成睁眼的瞎子?”


    这话问得极有水平。既要保密,又要信息流通。


    这不就是后世最常见的信息分级制度吗?公开版和内参版。


    一个甩锅的念头,带着一点点绝望中的灵光,在他脑海里电光石火般地炸开。他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工具人”目标。


    李承乾脸上的惊慌失措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平静。他先是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揖。


    “父皇,此事是儿臣思虑不周,险些酿成大祸,儿臣罪该万死。”


    姿态要做足,先认错,这是基本操作。


    李世民冷哼一声,没说话,但脸上的寒霜稍稍融化了一丝。他还真怕这个儿子梗着脖子犟嘴。


    “但是,”李承乾话锋一转,“正如父皇所言,这扇窗,不能关。因噎废食,非明主所为。我大唐既然有俯瞰天下之雄心,便该有开诚布公之气度。些许宵小窥探,不过是附骨之疽,疥癣之疾,只需刮骨疗毒,不必断腕求生。”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殿内几位大佬都微微点头。话是好话,但关键是怎么“刮骨疗毒”?


    李承乾看向桌上的那份邸报,缓缓说道:“问题,不出在邸报本身,而出在‘一体相待’。万物分阴阳,人事有表里。一份报纸,如何能将朝堂机密与乡野趣闻混为一谈?儿臣以为,当效法朝会议事,内外有别,亲疏有等。”


    “哦?”李世民的兴趣被提了起来,“如何内外有别?”


    “将《大唐邸报》一分为二。”李承乾终于抛出了自己的方案,“一份,仍为《邸报》,面向天下万民发行。其上所载,可为朝廷恩旨、风物人情、农桑之术、诗词歌赋。凡不涉国之机密、军之要害、吏之臧否者,皆可刊登。此为‘外报’,用以开民智,扬国威,仍由魏公总览。”


    魏征听到这里,松了口气,还好,自己的心血没被一刀切。


    “另一份,”李承乾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了一直沉默不语,却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长孙无忌,“当立一秘阁,专编一份‘内参’,名为《政事堂纪要》。”


    “《政事堂纪要》?”房玄龄喃喃道。


    “不错。”李承乾解释道,“这份纪要,不公开发行,仅依官员品阶、职权之不同,限量印制,由专人递送。凡‘论衡’版上那些涉及国计民生、海防边策、财政税收、技术利弊之激辩雄文,皆录于此。如此,朝中诸公,既能知晓同僚高见,进行廷议辩论,又可免于泄露机密,被外人所乘。”


    这个想法一出,甘露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眼睛里同时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绝了!


    这个法子,简直是神来之笔!


    既保留了邸报教化万民、广开言路的好处,又像一把最精密的筛子,将所有敏感信息都过滤了下来,只供核心层传阅。这不仅仅是解决了眼前的危机,更是建立了一套前所未闻的、高效而安全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已经不能用复杂来形容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在岸边焦急踱步的老师傅,看着自家徒弟造的大船即将被风浪打翻,可那徒弟不慌不忙,反手就给大船装上了一个更先进的压舱石,不仅稳住了船,还让船的性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好!好一个内外有别!”李世民忍不住击掌赞叹。


    但他随即又皱起了眉头,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此法虽好,但谁来区分‘内外’?何为机密,何为趣闻?这其中的尺度,极难拿捏。判定之人,权力过重,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党同伐异、钳制言论的工具。这个秘阁,由谁来掌管?”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李承乾身上。


    来了,甩锅的精髓就在这里。


    李承乾躬身,语气诚恳至极:“父皇明鉴。能掌此秘阁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深得父皇信赖,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其二,洞察朝局,明辨是非,能于细微处见惊雷,于无声处听风雨。其三,身份超然,不涉党争,处事公正,能压服众臣。”


    他每说一个条件,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就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筛选人选。而当三个条件说完,一个名字,几乎同时出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直视长孙无忌,朗声道:“放眼朝堂,能担此重任者,唯有赵国公一人!”


    长孙无忌猛地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诧。他一直像个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没想到这口锅,最终会朝着自己飞过来。


    让他来管这个秘阁?审查所有敏感言论?


    这权力……可太大了!也太烫手了!


    李世民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看着长孙无忌,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心中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明白了。


    承乾此举,一石三鸟!


    其一,解决了邸报泄密之危。


    其二,设立内参,加强了朝廷内部的沟通效率。


    其三,也是最妙的一点,他将长孙无忌这个国舅、百官之首,放在了这个最关键也最招人恨的位置上!


    长孙无忌是外戚,权势已重,再掌此权,必然会更加谨慎,不敢有丝毫偏颇,否则就是自取灭亡。同时,由他来审查百官言论,那些官员们,谁的文章能上内参,谁的文章被驳回,都会记在心里。这等于是在无形之中,给长孙无忌树立了无数的政敌,从而达到了制衡其权力的目的!


    帝王心术!这是真正的帝王心术!


    这小子,居然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将朝堂上所有关键人物的性格、能力、位置,都算计得清清楚楚,并用一个看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权力平衡!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那张依然带着几分少年稚气的脸,心中涌起的,不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于恐惧的骄傲。


    这大唐的江山,除了他,谁还配坐?谁还敢坐?


    “赵国公,”李世民的声音不容置疑,“太子举荐,朕,准了。秘阁之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长孙无忌出列,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李承乾,最终只能躬身领命:“臣……遵旨。”


    李承乾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搞定!又成功甩出去一个!


    崔仁师管内容,戴胄管财务,魏征管舆论,现在长孙无忌管机密。你们四个,组成一个“烦恼者联盟”自己玩去吧!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咸鱼塘又恢复了往日的风平浪静。


    然而,当他躬身准备告退时,李世民却叫住了他。


    “承乾。”


    “儿臣在。”


    “你那东宫,是不是太小了些?”李世民的声音听起来很随意,“朕觉得,是时候扩建一下了。另外,太子六率的兵额,也该加一加了。身为储君,排场和安全,都不能马虎。”


    李承乾的后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


    扩建东宫?增加卫队?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是在明示!父皇您这是铁了心要把我往那张龙椅上摁啊!


    他抬起头,看到李世民眼中那前所未有的满意和……坚定。


    李承乾一个踉跄,差点没站稳。


    他的咸鱼塘,非但没有恢复平静,反而……好像要被人抽干水,直接填平了盖皇宫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