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躺平的艺术,你们不懂!

作者:爱吃糖果巧克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东宫,丽正殿。


    殿外,宫女太监们一个个愁云惨淡,如丧考妣。太子被陛下当朝训斥,并下旨禁足,这可是天大的事。整个东宫的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殿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小翠,别哭了,去,把本宫珍藏的那坛葡萄酿拿来。”


    “小红,你也别愣着,去御膳房传话,午膳本宫要吃烤全羊,多放孜然,多放辣。”


    “还有你,王德,去把本宫书房里那些《山海经》、《搜神记》之类的闲书都搬到寝殿来。哦,对了,再帮我找些上好的木料和几个手艺精湛的木匠,本宫要设计个新玩意儿。”


    李承乾半躺在一张软榻上,翘着二郎腿,一边哼着不知名的小曲,一边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他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殿外那压抑的气氛格格不入。


    贴身太监王德哭丧着脸,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殿下!我的爷!都什么时候了,您怎么还……还笑得出来啊!”


    王德是看着李承乾长大的,对他忠心耿耿。今天在太极殿上发生的一切,几乎把他的魂都吓飞了。


    “陛下龙颜大怒,满朝文武都说您疯了。您要是再不想办法去跟陛下请罪,这太子之位,可就真的……真的保不住了啊!”


    李承乾瞥了他一眼,笑呵呵地说道。


    “保不住才好呢。王德啊,你跟了本宫这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本宫的志向?”


    王德一愣。


    “殿下的志向,不就是辅佐陛下,成为一代明君吗?”


    李承乾摇了摇手指。


    “错!”


    “本宫的志向,是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咸鱼藩王!”


    “每天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府里有美酒佳肴,身边有美女环绕。没有奏折,没有朝会,更没有魏征那老头天天在你耳边念叨‘殿下,您这样不对’!”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眼神中充满了向往。


    王德和旁边的几个宫女听得目瞪口呆。


    咸鱼……藩王?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他们彻底相信了外界的传言,太子殿下,是真的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声。


    “启禀殿下,赵国公求见。”


    赵国公,长孙无忌。当朝第一外戚,李承乾的亲舅舅。


    “让他进来吧。”


    李承乾坐直了些,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


    很快,长孙无忌便一身便服,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他看到李承乾安然无恙地坐在那里,先是松了口气,随即脸色一沉。


    “承乾!你可知罪!”


    长孙无忌一开口,便是质问的语气。


    李承乾不以为意,伸手示意。


    “舅舅不必动怒,坐下说话。王德,给赵国公看茶。”


    长孙无忌哪有心情喝茶,他走到李承乾面前,压低了声音,急切地问道。


    “你今日在朝堂上,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要说出那等大逆不道之言?是不是……是不是有人逼迫你?”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看穿李承乾的内心。


    李承乾心中暗笑,知道舅舅这是在怀疑魏王李泰在背后搞鬼。


    他摇了摇头。


    “舅舅多虑了。此事与旁人无关,确实是承乾自己的想法。”


    “为何?”长孙无忌紧追不舍,“给我一个真正的理由!”


    李承乾叹了口气,换上了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眼神变得深邃而忧郁。


    “舅舅,您饱读史书,可知自古以来,太子之位,便是天下最危险的位置?”


    长孙无忌一怔。


    李承乾继续说道。


    “前秦太子扶苏,仁厚贤德,却因与始皇帝政见不合,被一纸矫诏赐死。”


    “前汉戾太子刘据,宅心仁厚,却因巫蛊之祸,兵败自尽,累及妻儿宗族数万人。”


    “本朝隐太子,也就是我的大伯,难道他的例子还不够深刻吗?”


    他每说一句,长孙无忌的脸色就白一分。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身为顶级政治家的长孙无忌,如何能不明白其中的凶险。


    “舅舅,父皇乃是千古一帝,英明神武。我身为太子,一举一动,都被天下人盯着。做得好了,是理所应当;做得稍有差池,便是德行有亏。”


    “我这双腿,便是一个例子。它不过是让我走路的姿势有些难看,却成了无数人攻击我的借口。”


    “长此以往,父皇心中岂能没有芥蒂?朝中百官岂能没有非议?我的那些弟弟们,又岂能没有想法?”


    “与其将来兄弟阋墙,父子相疑,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倒不如我今日主动退出。”


    “我退出,于父皇而言,是少了一个让他烦心的儿子;于朝廷而言,是断了一场储位之争的祸根;于我自己而言,更是保全了性命,得以逍遥快活。”


    “舅舅,您说,我这桩买卖,是不是稳赚不赔?”


    李承乾一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入情入理。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咸鱼理论”,包装成了一种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和自我牺牲。


    长孙无忌彻底被镇住了。


    他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外甥,这个他从小看到大的孩子。


    他一直以为李承乾只是仁厚,甚至有些懦弱。却没想到,他竟能将储君之位的利害关系,看得如此透彻,如此……悲观。


    这番话,听起来荒唐,细细想来,却又句句戳心。


    难道,承乾不是疯了,而是……大彻大悟了?


    长孙无忌的心乱了。他本是来兴师问罪的,可现在,却被李承乾说得哑口无言。


    “可……可你毕竟是嫡长子,这天下,本就该是你的……”他喃喃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李承乾笑了。


    “舅舅,天下是李家的天下,是谁的,又有什么分别呢?只要大唐好,不就行了?”


    “我现在被禁足东宫,正好落得个清静。每日读读书,品品茶,研究研究木工,岂不快哉?”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一张图纸,递给长孙无忌。


    “舅舅您看,这是我刚画的图样,我管它叫‘逍遥椅’。人躺在上面,可以随意晃动,最是舒坦。等我做出来了,送您一把。”


    长孙无忌看着图纸上那个奇形怪状的椅子,又看了看李承乾那一脸“沉迷技术,无法自拔”的表情,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他感觉自己跟不上外甥的思路了。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


    “殿下,不好了!北边传来急报,说是河北道几处州县,开春以来大旱,如今又起了蝗灾,遮天蔽日的,田里的庄稼都快被啃光了!”


    这个消息,让长孙无忌脸色一变。


    水旱蝗汤,乃是古代农业社会最可怕的天灾。尤其是蝗灾,一旦蔓延开来,便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长孙无忌忧心忡忡地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我必须立刻进宫面圣,与陛下一同商议对策。”


    他起身便要走。


    李承乾却在后面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随口嘟囔了一句。


    “唉,多大点事儿,至于这么慌张吗?”


    “蝗虫而已,拿竹签那么一串,放火上烤一烤,撒上些茱萸末,外焦里嫩,比那烤肉还香呢。富含蛋白质,营养着呢。”


    “至于旱灾,那就更简单了。以后别光种粟米了,多找些耐旱的作物。比如那种长在土里的蛋,叫什么……哦,对,土豆。还有那红皮的地瓜,随便找块地就能活,产量还高。一亩地产的,够好几亩粟米了。”


    他这番话,完全是后世的常识,随口就来。


    可听在长孙无忌和殿内其他人耳中,却不亚于又一道天雷。


    吃……吃蝗虫?


    这东西是不祥之物,是天降的灾祸,怎么能吃?


    还有什么土豆?地瓜?


    那是什么神仙作物?为何从未听说过?


    长孙无忌猛地转过身,死死地盯着李承乾,眼神里充满了惊骇与不解。


    “承乾,你……你方才说的,是什么?”


    李承乾摆了摆手,一脸无所谓。


    “没什么,胡言乱语罢了。舅舅您不是要去面圣吗?快去吧,别让父皇等急了。”


    说罢,他真的躺回了软榻上,拿起一本《山海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仿佛刚才那番惊世之言,真的只是随口一说。


    长孙无忌站在原地,如遭雷击。


    他脑子里,反复回荡着李承乾的话。


    “火烤蝗虫……”


    “土豆……”


    “地瓜……”


    这些词汇,如此陌生,又如此……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


    他看着那个躺在榻上,一脸悠闲的外甥,心中忽然涌起一个极其荒谬的念头。


    难道……他不是病了,也不是大彻大悟。


    而是……得道成仙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