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你来了”
如今,京都内的灾民数量与日俱增,令人忧心。
城门口已重兵把守,严禁更多的灾民入城,以防止京都城内的骚乱。
“是啊,圣上虽已下令开启赈灾粮,还命人去南方收粮送往北方,但令人担忧的是,南方地区已连续多日遭受暴雨侵袭,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水灾。”张世儒面色凝重地说道。
“不仅如此,那边雨水过大,导致不少山石滑落,阻塞了南方运送粮食往北的道路。”林轩也补充道,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张世儒不禁长叹一声:“也不知道南方的粮食何时才能顺利送达过来!如今,粮食价格一路飙升,若非圣上及时下令发放部分储备粮,恐怕京都内的百姓可能也要面临吃不上饭了”
李清荣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对这里的南方地区有着一定的了解,就像江浙一带一样,每年的十月份,都会频繁地遭受台风的侵袭。
他深知台风过境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狂风骤雨,往往还伴随着暴雨或是强对流天气。
更有可能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
如果南方遭遇水灾,而北方又恰好遭受旱灾,那可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啊!
一南一北的灾难同时降临,不知道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因此而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希望朝廷能够有所作为,不要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
—
由于灾情严重,许多世家纷纷在城门处搭建起棚子,开始施粥救济灾民。
与此同时,不少富贵人家也积极募捐款项,不论他们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好名声,还是为了讨好圣上,总之,他们都慷慨解囊,捐赠了大量的银子。
“都别挤!一个个都排好队!”负责舀粥的小厮对着不断向前拥挤的灾民大声嚷嚷着,试图维持秩序。
然而,他的呼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人群依旧混乱不堪。
幸好有官兵在现场把守,否则场面恐怕会更加失控。
这个搭棚施粥的活动主要是针对城外的灾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开一扇城门,让里面的人可以施粥救助在城外的灾民。
“行了,行了,没了!”小厮很快就将一口大锅里的粥舀完后,高声对着城外的灾民喊道。
“啊,没粥了!”
“怎么会这么快就没了”。
“我已经饿一天了”。
灾民们顿时发出一阵阵凄惨的叫声。
有些人刚刚赶到这里,已经饿了很久,再不吃点东西,恐怕真的会饿死。
他们已经饿得两眼发昏,再也顾不上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进城。
官兵们眼见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大惊,拼尽全力地推搡着那些不断向前拥挤的人群。
管事的将领见此情形,心中愈发焦躁不安,在那么挤下去,他们真的容易进来。
他猛地从腰间抽出一把锋利的长刀,高举过头顶,对着那些还在不断往里挤的人怒喝道:“你们再往里挤,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刀剑无眼,到时候可别怨我没提醒你们!”
这一声怒喝,灾民们被将领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都不敢再向前挪动半步。
他们面面相觑,万一这人真的动起刀来,那可如何是好?
毕竟,大家从家乡千里迢迢赶来投奔京都,无非就是为了能有一条活路。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一个小厮突然高声喊道:“大家别挤啦!马上就会有其他人来施粥啦!”
这一喊,仿佛给灾民们带来了一丝曙光。他们纷纷踮着脚往城里望去,顺着小厮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群人正拉着粮食朝这边走来。
“又有人来施粥了!太好了!我们有救了!”
灾民们欢呼起来,原本躁动不安的情绪瞬间被希望所取代。
他们只是想活着,有口吃的就满足。
将领的见众人都安静下来,便趁机迅速将刀收回刀鞘中,同时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定了定神,然后高声喊道:“大家都别着急,粥马上就会有了!现在请大家都往后退一步,排好队,保持秩序!如果有人再往里挤,我可就要下令把这扇大门也关上了啊!”
尽管此时秋风阵阵袭来,天气已经有了些许凉意,但他的后背却早已被汗水湿透。
如果真的让城外那些失去理智的灾民闯进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上面怪罪下来他恐怕难逃一死。
看了看来人,这是勇德侯府家的管事。
将领的同他打过招呼,就开始指挥人下米,放水开始煮粥。
—
圣上看着手里的奏折,头疼的皱着眉头。
最近这段时间,真是多事之秋啊!
旱灾导致北边颗粒无收,灾民流离失所,而南方又遭遇了罕见的暴雨袭击,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让他感到无比头疼。
天灾人祸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让朝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由于这些事情的影响,原本计划好的会试也不得不被迫取消。
这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打击。
就在这时,魏公公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本册子走了进来,轻声说道:“陛下,这是这段时间各家的捐款和施粥情况,请您过目。”
圣上微微点头,示意他将册子呈上来。
魏公公赶忙上前,将册子恭敬地放在龙案上。
圣上随手翻开册子,开始浏览其中的内容。
他的表情始终保持着平静,似乎对这些数字并没有太多的波澜。
然而,当他看到勇德侯府后面的捐款,嘴角终于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很显然
这一次勇德侯府可是下了血本,就为了能在圣上面前刷拨好感。
“不错”。
然后又看到段家,冷哼了一声。
“这个段家,朕记得不久之前还给他们家的老太君举办了盛大的寿宴,怎么到这会捐款,就这么少的银子”。
听着圣上语气不佳,大殿内的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
“没有朕没记错,朕的老四还纳了他们家的嫡女”。
把嫡女送进他四儿子的后院,哼,就那么看好老四。
魏公公低着头,看样子段家没人圣上满意,他家要倒霉了,可能还会连累四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