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如心中虽然已经对张花要说的事心知肚明,但她的表面上却仍然装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微笑着对张花说道:“表妹啊,这屋里就只有我和你,还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杨婉如可不能让她觉得,表妹在这里住着,自己一直在让下人监视她。
张花听了杨婉如的话,她低着头,垂着眼睛,轻声细语地说道:“最近……可能会有媒人上门来……提前跟您说一声……”
杨婉如一听,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连忙追问道:“啊,真的吗?是哪家的公子啊?快给我讲讲吧!”
张花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地回答道:“旁边赵家的三公子……”
杨婉如心中暗喜,心想果然和双儿汇报的一样,恩,寺正家的三公子,也算般配。
她不禁对张花另眼相看,因为双儿汇报得非常详细,所以张花和赵三公子的相遇,以及张花去打听赵家的事情,都是她派人去安排的。
不仅如此,后面几次的“偶遇”,杨婉如也都了如指掌。
张花确定了赵三公子是个合适的人选后,就果断地出手。
执行力很强啊。
这可真是太好了,如此一来,杨婉如的一桩心事也算有了了结,也省得她还要继续让媒婆给她挑选夫君。
如今她自己找到了意中人,作为表嫂的她自然不会小气,定会给她备上一份丰厚的嫁妆。
张花则压低声音,将她与赵之晋之间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杨婉如。
尽管这是杨婉如听的第二遍,但由于这次是从当事人的口中说出,感觉还是有些不一样呢。
“这样就好啊,既然你和赵公子两情相悦,那等媒婆上门之后,我便立刻为你准备嫁妆。我也会让夫君给你爹娘送去一封信,告知他们这个好消息。”
杨婉如眼见得开心。
张花的面露难色,似乎有些犹豫。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还是鼓起勇气,对杨婉如说道:“表嫂,我爹娘离京都实在太远了,表哥写信的时候,能不能就别让他们过来了呢?”
张花心里很清楚,她之所以不希望爹娘来,不仅仅是因为距离遥远。
更重要的是,她实在想不出爹娘除了向她讨要银钱之外,还会对她有多少真正的关心。
而且,万一在成婚当日,爹娘胡乱说了些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看到她嫁得如此风光,变得贪得无厌,不断向她索要银钱,那可如何是好呢?
杨婉如为难的看了看张花:“这......”
张花恳求的看着杨婉如:“表嫂,表哥知道我爹娘是什么情况,我去同表哥说,行吗?”
“恩,去吧”
张花缓缓起身,告辞。
—
“坐吧”李清荣有些意外张花来书房找他。
“怎么了”
张花为了自己终生的幸福,把和赵之晋的事情,没有任何隐瞒,忍住害羞说给李清荣。
李清荣闻言,先是一愣,随后脑海中迅速闪过赵之晋的身影。
他啊!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表妹竟然会和赵之晋有这样的缘分。
虽然从家世背景来看,表妹确实有些高攀了赵之晋,但对于赵之晋这个人,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李清荣还是忍不住又问了一遍:“你真的确定了吗?”他希望表妹能够再慎重考虑一下,毕竟婚姻可是人生大事,不能草率决定。
这可不是现代,过不好就去离婚。
张花点了点头。
李清荣微微叹息一声,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无奈:“你确定了就好,放心吧,无论如何,我都是你的表哥,你是我的表妹。倘若赵家那小子胆敢欺负你,我定会给你撑腰的!”
听到这番话,张花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满心感动,双膝跪地,向着李清荣深深地磕了一个头。
“表哥!”张花的声音略微颤抖,带着哽咽,“谢谢你”
李清荣见状,急忙从案几后面的椅子上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张花面前,伸手将她扶起。
“快起来,这是做什么呢?”
“表妹,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张花是真的感激表哥,无论是曾经对他抱有的那些小心思,还是其他的种种,都在这一刻被深深的感激所淹没。
当张花提出希望成婚爹娘不要来时。
皱了皱眉头。
李清荣也是知道表妹爹娘是什么样子的人,知道张花不想他们过来也正常。
李清荣想了想:“让舅舅他们不过来,很难啊”
他对舅舅他们那贪婪的嘴脸可是再清楚不过了,而身为他们女儿的张花,自然更是心知肚明。
此时,张花满脸焦急地看着李清荣,似乎生怕他不答应。
她连忙说道:“我……我愿意出钱,每年给他们二十两银子,只求他们不要过来”
张花想着先稳住爹娘他们,如果他们能不来找自己,那每年给二十两银子也行,要是他们胃口越来越大,那点钱不能满足他们了。
那个时候自己在赵家已经顺利生下孩子,到时候就算他们再找来,自己也不担心了。
李清荣听了张花的话,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先这样吧”。
要是他们实在要来,到时候再想办法。
—
在赵家请媒婆来提亲的时候,远在桃花村的李平涛收到了儿子的来信。
信中提到,儿子已经给张花找好了夫君,是京都的一个官宦人家的公子,。
李平涛看到这里,心中不禁为张花感到高兴,即使她瞒着自己用撒谎来诱骗他夫人去投奔儿子,他是很不高兴,但张花也算自己看着长大的,现在她能有好的归宿,自己还是很替她高兴的。
然而,当他继续往下看时,看到儿子在信中说,不希望张花的爹娘去京都。
李平涛皱起了眉头,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这大舅哥一家是什么人。
但他们毕竟张花是他们的女儿,女儿成婚,不让爹娘去,这礼法上说不过去啊。
张花不懂事,儿子可是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