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刚刚驿站那边送信过来了”
是桃花村李清荣父亲李平涛捎来的信。
都这么久没看到张花回来或给她带什么消息回来,张秀琴有些担心。
不仅如此,嫂子还时不时地过来询问张花的情况。
可别是那个死丫头,在京都享福,把他们一家给忘记了,所以张花的娘也在家坐不住了,时不时过来。
她一来找张秀琴,张秀琴也是个没主心骨的人,一见到张花的娘就慌了神。
李平涛这几天犯着嘀咕,总能看到张氏的嫂子往他们家跑,说什么都背着他。
这又是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他注意到桌子上那盘烧糊的菜,不禁皱起了眉头质问道:“你到底背着我干了什么事?还有,你娘家的那个嫂子总是过来找你,你们两个鬼鬼祟祟的,到底在干什么呢?”
张秀琴被李平涛的质问吓了一跳,手中的筷子突然滑落,“啪嗒”一声掉在了桌子上。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没……没干什么啊。”
啊,夫君看到她和嫂子鬼鬼祟祟的?
李平涛冷哼一声,都这样心虚了还没干什么,当他眼瞎啊
显然并不相信张秀琴的话,继续追问道:“真的没干什么?那你怎么解释你嫂子频繁来找你的事?”
看她低头不语。
“没干什么?你最好给我说实话!”李平涛的声音冷冰冰的,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对了,之前你的侄女张花呢?你不是说她去那个亲戚家了吗?那你倒是说说看,那个亲戚究竟是谁?”
张秀琴一听李平涛提到张花,心中顿时一紧,脸色更加不好了。
她结结巴巴地回答道:“张……花她去了一个远方……亲戚家?我……我也不太熟悉的……”说着,
她不自觉把头低的更低,完全不敢与李平涛对视,仿佛这样就能掩盖住自己的心虚。
李平涛见状,心中已然明了,他知道张秀琴肯定没有说实话。
他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把筷子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碗碟都微微颤动起来。
“你还不说实话吗?”李平涛的声音愈发严厉
“不要以为你是清荣的娘亲,我就拿你没办法!”
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张秀琴,让她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张秀琴被李平涛的气势吓了一跳,她赶紧抬起头来,看着李平涛那张愤怒的脸,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恐惧。
说实话,夫君一生气,她真的害怕得要命。
“我……我说……”
张秀琴终于顶不住压力,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将张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平涛。
李平涛听完,气得满脸通红,他颤抖着伸出一根手指,直直地指着她,怒吼道:“你这蠢妇,别人说什么你都信!要不是看在你是清荣的娘亲的份上,我早就休了你八百回了!”
说完这句话,李平涛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突然猛烈地咳嗽起来,让人听了都觉得心揪。
张秀琴见状,急忙站起来,手忙脚乱地给李平涛倒了一杯水,然后快步走到他身边,小心翼翼地递给他。
李平涛接过,大口大口地喝着,过了好一会儿,他的咳嗽声才渐渐平息下来。
“哎……”李平涛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张秀琴,继续质问道,“你知不知道,你把张花送过去,会让儿子有多为难?再说了,儿子什么时候说过他和张花有私情了?那可是你的亲生儿子啊,你怎么能这么不相信他的人品呢?”
张秀琴站在那里,脸上露出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
她低着头,双手不停地揉搓着衣角,嘴唇嚅动了几下,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种事情,儿子怎么可能会亲口告诉她呢?
她这么做,不也是为了儿子好吗?
李平涛沉着脸:“你那侄女,之前看就不是个老实的,你呢也是个蠢的,她说什么你就都信,儿子才刚刚娶了侯府千金,这个时候你居然敢让你侄女上门,好啊,你真的很好?”
他已经气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儿子如今的状况究竟如何呢?
尤其是想到张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到他和儿媳妇之间的感情呢?
唉,都怪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照看好他的母亲,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事来。
打算吃过饭就去儿子的书房,给儿子写封信。
这张花如果真的被儿子纳进后院,那就给儿媳妇赔礼道歉,要是没有,那就赶紧把她送回来。
她年纪已经不小,在他们那里住着,叫什么事?
“这是怎么了”
原来是里正来了!
李平涛和张秀琴见状,急忙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地迎上前去。
同时连忙吩咐妻子张秀琴:“快去烧壶开水,给族长泡杯好茶!”
“好!”张秀琴应了一声,快步朝厨房走去。
待里正坐定后,李平涛关切地问道:“族长,您老今天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事情,您派个人过来传个话就行,我自会去找您的。”
里正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没啥大事,就是有件事想跟你说一声。”
说罢,他在椅子上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然后皱起那犹如深川一般的眉头,继续道,“之前清荣不是写信回来说,天气有些不对劲嘛,让我们多留意着点。这不,这段时间村里就只下了一场雨。我听村里的老人们讲,照这样下去,恐怕会有旱情啊。所以,族里经过商议,决定去县里买些粮食回来备用。”
李家在桃花村扎根这么多年,他们对种粮食靠天吃饭这件事再清楚不过了。
如果一直不下雨,闹起干旱来,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行,这几天我本来也要去找您呢,这天气是有些不对劲”
“清荣在京都还好吧”里正关心的询问,那可是他们李氏的麒麟,他当然关心。
“族长,他好着呢,现在在京都的华院读书,您不用担心他”
“那就好,那就好,只要清荣好,我们李氏才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