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如带着哭腔开口:“嬷嬷,有什么好说的,人家都找到京都来了”
一想到李清荣要纳妾,她的怒火就压不住,胸口开始大幅度起伏。
张嬷嬷见状,赶忙快步上前,轻轻安抚着杨婉如,开口道:“姑娘,莫要生气,气坏了身子可如何是好。”
杨婉如却是越想越气,胸口像被一股闷气堵住了似的。
张嬷嬷见状,更加焦急,连忙继续劝慰道:“姑娘,您先消消气,有什么事情咱们慢慢说。”
过了好一会儿,杨婉如的情绪才稍稍平复一些。
张嬷嬷见她终于平静下来,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口:“姑娘,之前咱们不是看了监视姑爷小厮送来的信吗?信上说姑爷的表妹对姑爷有意思,但姑爷不是已经明确拒绝她了吗?而且,刚刚清儿也说了,姑爷解释说他根本不知道表妹为何会突然来到京都啊。”
张嬷嬷顿了顿,接着说道:“姑娘,我们要相信姑爷啊。也许这其中有什么误会呢?”
杨婉如愤愤不平地说道:“谁知道呢?他们私底下有没有私情,这可不好说!也许他们很狡猾,没让监视的小厮发现呢?又或者,夫君他察觉到有人在监视他,就把小厮给收买了。”
怎么可能,张嬷嬷连忙摇头,反驳道:“姑娘,你可别瞎说啊!姑爷他就是个文弱书生,哪有什么能耐去收买咱们派过去的人呢?咱们派去的小厮可是专门学过武艺的,一般人可对付不了他。再说了,卖身契都在二夫人手里捏着呢,他怎么可能被收买呢?”
派过去的人,可是二夫人从娘家带过来的家奴,一家的卖身契都在她手里,不可能会背叛夫人。
杨婉如心里其实也清楚,小厮被收买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她此刻正在气头上,根本不想讲道理,便继续胡搅蛮缠道:“怎么就不可能呢?这世上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张嬷嬷深知杨婉如的脾气,知道跟她讲道理是没用的。
于是便不再理会她刚才说的那些话,转而说道:“姑娘啊,现在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姑爷的表妹已经来了,咱们总不能把人家赶走不是?你这样乱砸东西,做些姑爷不喜欢的事情,岂不是把姑爷往外推吗?”
杨婉如的眼眶再次湿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的眼睛像是被一层薄薄的水雾笼罩着,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抬头对着张嬷嬷道
“嬷嬷,为什么不能把那个女人赶走,你现在就去把那个女人赶走,这是我的陪嫁府邸,我不要她住在我的府邸,我不要看到她”杨婉如不管那么多,就是不想见夫君的表妹。
张嬷嬷再次头疼,忍住想抚摸额头的冲动。
真的是,在庄子上刚刚姑爷和姑娘两个相处的很和睦,就来了这么一档子事。
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耐心的给杨婉如讲道理:
“姑娘啊,你先别激动,听老奴给你说。你要是现在把姑爷的表妹赶走,这不是明摆着要把姑爷往外推吗?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姑爷的表妹来了,姑爷肯定不能对她不闻不问啊。毕竟她是个孤女,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姑爷怎么跟家里的亲戚交代呢?”
杨婉如咬了咬嘴唇,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张嬷嬷见状,继续说道:“而且,你让她一个女人能去哪里呢?到时候,不还是得姑爷去安顿她吗?这样一来,姑爷和他表妹之间的接触就更多了。”
“也许姑爷的表妹只是来京都看看,涨涨见识呢。等她看完了,自然就会走的。你要是现在把她赶走,还怎么面对姑爷?让姑爷回去怎么面对他的亲戚?”
张嬷嬷可不敢刺激杨婉如,只能竟然安抚她。
杨婉如此时的情绪已经完全被张嬷嬷所引导,她顺着张嬷嬷的思路,脑海里一片空白,仿佛失去了思考能力一般,只是天真地看着张嬷嬷,问道:“真的吗?”
或者是张嬷嬷说的就是她想听的。
肯定是假的啊,姑爷表妹父母又不是双亡,姑爷的爹娘都在,再有个什么事,也不应该来这里找姑爷啊。
不过看着姑娘,只要能让她不发脾气,把她哄好,夫妻两人不吵架,才是最重要的事。
哎。
她刚刚还在二夫人那里夸口说自己和姑爷现在感情好得很呢。
结果这一转眼就吵起架来了,这不是让她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张嬷嬷看着杨婉如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无奈。
她连忙继续哄道:“真的呀,姑娘。你快别哭了,再擦擦眼泪,要是明天眼睛肿了,可就不好看了哦。而且,你不是还要见见那位表姑娘吗?”
“姑娘啊,等会儿姑爷回来,你可千万不能再发脾气啦!就算以后你心里有气,也绝对不可以再砸东西!”张嬷嬷苦口婆心地劝着
杨婉如却像个孩子一样,撅着小嘴,把头倔强地转向一边,她还生气呢。
张嬷嬷无奈地叹了口气,她知道这姑娘的脾气,一旦倔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于是,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轻轻掰过杨婉如的下颚,让她面对着自己,柔声说道:“好姑娘,你就给老奴一个保证吧,等姑爷回来,你可不许再跟他生气啦?”
杨婉如一开始并不情愿,但在张嬷嬷的耐心劝导下,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终于不情不愿、极其不自然地点了点头。
看到姑娘点头,张嬷嬷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可她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又想起了刚才被气走的姑爷。
这可怎么办呢?既要哄好姑娘,又要去安抚姑爷,真是让人头疼啊!
张嬷嬷不禁哀叹一声:“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哟!”
两个主子,两头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