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7章 科举风波(六)

作者:杰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沈臣清的官职、人脉,都不足以支撑他构陷如此显赫的目标。他那不惜触柱、甘愿领受极刑的疯狂,更不像作假。


    那种眼神,魏渊在那些最死硬、最纯粹的忠直之臣身上见过。


    风险巨大。若查无实据,不仅沈臣清要死,他魏渊也会被卷入无故打击勋贵的风波。


    但若属实而不查…寒的将是天下士子之心,毁的将是新朝文治的根基,更是对他魏渊权威的公然挑衅!


    终于,魏渊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几乎笼罩了跪在地上的沈臣清。


    他沉默了片刻,那沉默几乎要让沈臣清的心脏停止跳动。


    然后,魏渊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驱散了书房内所有的不安与凝重:


    “你的脑袋,暂且寄下。你的功过,待水落石出之后再论。”


    他转向李奉之,语气骤然变得冰冷而迅疾:


    “奉之,即刻传令张大强,点齐一队绝对可靠的人马,连夜包围贡院!没有我的手令,一只苍蝇也不许飞出去!控制所有考官、胥吏,封存所有试卷,尤其是沈臣清所指那几份!”


    “是!”


    李奉之精神一振,抱拳领命,转身欲走。


    “还有,”


    魏渊补充道,目光幽深,


    “动作要快,要隐秘。在查明之前,不必声张所为何事。”


    “明白!”


    李奉之快步离去。书房内,魏渊的目光重新落回几乎虚脱的沈臣清身上。


    “沈臣清,你在此静候吧。”


    沈臣清站在柱国府书房的门槛内,身体因疲惫和紧张而微微颤抖,却强迫自己站得笔直。


    他听着李奉之离去时带起的风声,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整齐划一而又急促的脚步声穿透夜的寂静。


    时间在极度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淌。


    魏渊不再看他,而是重新坐回案后,批阅着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文书,神色平静得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命令并非出自他口。


    这份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气度,反而让沈臣清狂跳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个时辰,或许更久,一名亲兵快步走入,低声禀报:


    “主公,张提督已控制贡院,一应人等均未惊动,试卷也已封存。张提督请沈大人即刻前往。”


    魏渊这才抬起眼,目光扫过沈臣清:


    “去吧。我给你一天的时间。记住,用事实说话。”


    “是!下官必不辱命!”


    沈臣清深深一揖,转身跟着亲兵快步而出。夜风扑面,带着寒意,却让他精神一振。


    再次来到贡院那熟悉的大门前,景象已截然不同。


    火把将四周照得亮如白昼,披甲执锐的兵士密密麻麻围住了所有出口,气氛肃杀凝重。


    昔日里带着文人清高气的贡院,此刻竟如军营大狱般令人窒息。


    他刚踏入至公堂,便听见张之敬那色厉内荏的咆哮:


    “张大强!你虽是九门提督,也无权擅闯贡院重地!干扰阅卷,该当何罪?!本官要上本参你!”


    张大强抱着臂,一脸冷峻,根本不屑回答。


    沈臣清深吸一口气,踏步上前,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张大人,不必参了。下官奉柱国太宰令,代行主考官职责,彻查试卷疑点。”


    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张之敬的咆哮戛然而止。


    他猛地转头,看到沈臣清的那一刻,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手指颤抖地指着他:


    “你…你…你怎么…”


    当他看清沈臣清身后那名代表着柱国府的亲兵,以及张大强那冷漠确认的眼神时,他整个人如同被抽掉了脊梁骨,猛地向后踉跄一步,瘫坐在身后的太师椅上,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奉柱国太宰令’这六个字,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将他所有的侥幸和权威都碾得粉碎。


    接下来的事情,变得简单而高效。


    在无数双或惊疑、或恐惧、或茫然的目光注视下,沈臣清走到大堂中央。


    他无视了失魂落魄的张之敬,目光扫过众位考官,沉声道:


    “奉柱国令,今科春闱存疑。现需连夜核对所有朱卷与墨卷笔迹,并重点复核所有荐卷。请诸位大人即刻协助,将所有试卷,按编号重新调出,逐一比对文风、笔意,凡有前后不一、疑似誊抄或代笔之作,一律抽出!”


    有了柱国的雷霆手段和军队的威慑,无人再敢有丝毫异议。整个贡院如同一个巨大的机器,在沈臣清的指令下,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且目标明确的核查。


    烛火换了一批又一批,窗外天色由墨黑渐次转为鱼肚白,又透出晨曦。


    至公堂内无人入睡,只有纸张翻动的哗啦声、低沉的讨论声、以及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沈臣清站在堆积如山的试卷中间,亲自核对,目光如炬,不知疲倦。


    第二天晌午,烈日当空。


    所有的比对终于完毕。


    经过数轮交叉复核,最终,四份问题最大的试卷被单独放置在了至公堂正中的桌案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呼吸不由自主地屏住。


    沈臣清走上前,拿起那份他最初发现的、字迹潦草的试卷。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取出裁纸刀,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从边缘切入,轻轻划开那严密封存、加盖着礼部与监察御史钤印的——糊名弥封!


    纸张掀开的细微声响,引得众考官伸头细看。


    李振业!


    紧接着,第二份。


    吴三辅!


    第三份,


    陆其贤!


    最后一份。


    郑世恩!


    四个名字,清晰无比地、赤裸裸地暴露在晌午刺目的光线之下,如同四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每一个曾质疑、曾阻挠、曾试图掩盖的人脸上!


    堂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唯有沈臣清,缓缓直起身,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了一口积压了数日的浊气。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至公堂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


    张大强拧着粗黑的眉毛,蒲扇般的大手拿起那三份已然拆开糊名、写着刺眼名字的试卷,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黝黑的脸上写满了纯粹的困惑。


    “俺说沈考官,”


    他瓮声瓮气地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手指头差点戳破单薄的宣纸,


    “这…这几个破卷子,字写得跟鬼画符似的,到底能说明个啥?就凭这个,就能断定他们作弊了?”


    沈臣清深吸一口气,压下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极度紧绷,尽量用最直白的语言解释:


    “张将军,请看。此四篇文章,其核心论点、论证结构、乃至所引用的经典案例,其内在的构思脉络与行文框架,存在着绝非巧合的惊人相似。尤其是这几处关键的转折与递进,思路如出一辙,这绝非考场之上临时构思所能达到,更像是…”


    他试图用“章法布局”、“起承转合”、“文脉雷同”等词句进一步说明,但看着张大强越来越茫然甚至有些不耐烦的眼神,他意识到这对于一位纯粹的武将来说,确实难以理解。


    果然,张大强挥了挥手,打断了他:


    “得得得!你们读书人这些弯弯绕俺老张听不懂!你就直说,凭这个,现在能不能去跟柱国汇报,拿人?!”


    “还不行!”


    沈臣清斩钉截铁地摇头,


    “仅凭文风相似,虽疑点极大,却尚不足以构成无可辩驳的铁证。他们若矢口否认,反咬我等诬陷,亦是麻烦。”


    “那咋整?!”


    张大强有些焦躁地跺了跺脚,甲叶铿锵作响,


    “难不成放着这几个龟儿子不管?”


    “需要提调相关考生!”


    沈臣清目光锐利起来,


    “立即讯问!只要其中一人心理防线崩溃,开口招认,便能撬开缺口,形成链条!”


    “嗨!早说啊!这个俺在行!”


    张大强眼睛一亮,转身就要招呼手下,


    “俺这就带兵去把那几个小子‘请’过来!”


    “将军且慢!”


    沈臣清急忙拦住他。魏渊那句“用事实说话”和深邃的目光在他脑中闪过。他压低声音,语速极快:


    “郑世恩、吴三辅二人,家世显赫,若此刻贸然上门拿人,必引其家族剧烈反弹,恐生事端,反而不美。但另外两人——李振业,陆其贤——据下官所知,并非京城人士。从此二人入手,阻力最小,最易突破!只要他们开口,再动郑、吴二人,便是顺理成章!”


    张大强听得愣了片刻,随即用力一拍大腿,发出啪的一声响:


    “哎呀!你们读书人这脑子里的弯弯绕是真多!行!俺老张就听你的!你说先抓谁,咱就去抓谁!保证办得利利索索!”


    他不再多问,雷厉风行地转身点了几名精干亲兵,低声吩咐几句。亲兵领命,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贡院内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和压抑。


    张之敬面如死灰地瘫在角落,其他考官噤若寒蝉,等待着未知的审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不到一个时辰,门外便传来一阵骚动和惊恐的哀求声。


    很快,两名身着绸缎却早已失魂落魄、浑身抖得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般的年轻学子,被如狼似虎的亲兵推搡着押进了至公堂。


    正是李振业与陆其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