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章 回应质疑

作者:张不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赵寻先是向李修文示意了下,见他点头表示同意。


    赵寻便说了番开场白,接着就正式开始了访谈。


    最开始,赵寻并没有把话题引入到网上舆论上面。


    而是问一些有关李修文近期创作上面的事情。


    之所以这样,自然是为了避免访谈太过于刻意。


    反而不利于实现帮李修文消弭网络上抄袭的舆论。


    比如:


    “听说您今天又有两篇短篇小说发表在文学杂志上。


    并且,每一篇的水准和之前的相比也不遑多让。


    请问,您这么快速度创作优秀小说的秘诀是什么?


    李修文之前回答过类似的,不过近期他又有了新答案。


    便道:


    “先更正一下,我今天发表的不是两篇,而是三篇。


    分别在大众文学和现代文学这两家文学杂志发表。


    至于为何这么快?


    声明一下,我觉得我这样的写作速度并不算快。


    那些网络小说作者能够做到日更上万字的比比皆是。


    我这三篇,也不过三万多字,也是写了大半个月。


    就这速度,和网络作家相比,我还嫌我写的慢呢。


    当然。


    你们可能会说网络文学和严肃文学是不同的事。


    可我觉得,他们在写作方式的差异上也许并没有那么大。


    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写那么快。


    更多的还是网络小说作家在写作中形成了一种写作惯性。


    这里面,甚至可以不用担心形象和语词的的老套。


    而严肃作家的写作同样也要形成一种写作惯性。


    他们对语词、形象、叙述的考量会拖慢他们的写作速度。


    可一但构思完整,他们有这种叙述的惯性存在。


    恐怕想要做到日更上万的速度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我觉得,这种叙述惯性的存在就是我能写这么快的原因。”


    听他说罢,赵寻点头表示认同,接着又继续说道:


    “您说的我很认同,可是灵感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啊。


    别的作家,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一篇您那样的小说。


    可您写小说的灵感却像是泉水一样滔滔不绝。


    我很想知道,您是从哪里找到这么多小说灵感呢?


    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激发了您写这些小说的灵感呢?”


    “这个问题,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很清晰的答案——


    那便是生活就是小说灵感的源泉。


    这点我和大家一样,也是认为小说灵感来源于生活。


    我的灵感,也差不多全部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比如《南方高速》,是我经历了一场公交车事故后有了灵感。


    《小径分叉的花园》,是我从迷宫中游玩有了灵感的。


    《套中人》,是我看了一位假扮交警的老人有灵感的。”


    “可是,您说的这些东西都是日常中司空见惯的东西。


    为什么别人不能像您一样写出这么优秀的小说呢?


    就比如公交车事故,我觉得肯定不止你一个人经历。


    可为什么只有您能写出《南方高速》这样的杰作呢?


    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存在吗?”


    “也没什么窍门,无非是平常思考那些主题比较多罢了。


    思考的多了,很容易就和现实中的事情产生联想。


    不经意间,就会有灵感,产生出一个还行的小说构思。


    这一点,和我之前采访时说的那个创作理论差不多——


    我认为文学就是单向度社会里面的多向度的存在。


    好的文学就是能够突破单向度社会存在的那种文学。


    而要做到这,对单向度社会对人束缚的思考必不可少的。


    思考的多了,现实就很容易激发出相关的小说灵感来。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脑子里对于那些事情有着清醒的认识。


    现实中,对于构思小说这种事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我想这就是我能写出《南方高速》这样的小说的窍门吧。”


    ……


    又问了几个问题,李修文都一一做出了深刻的回答。


    听得赵寻不由得就对他这个年轻作家更加感到佩服。


    做主编这么多年,他接触过不少华国知名作家。


    可像庄生这样对自己创作自觉的作家实在是太少了。


    更别说还总结了一套自己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了。


    这也让赵寻更加觉得网上那些舆论实在是无稽之谈。


    哪个抄袭者能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文学创作理论呢?


    想到这。


    赵寻感觉铺垫的差不多了,便打算进入正题。


    而此时,对于李修文说的这些有关创作上的认识。


    受了先入之见影响,再加上不了解文学的占多数


    大多数网友们不仅没有因此而信服李修文的创作能力。


    反而觉得不耐烦:


    “服了,瞎比比一大堆干什么,在我们面前装逼是吧?


    “给爷整笑了,一个抄袭者,还大言不惭的谈起了理论。”


    “抄袭就是抄袭,说再多也是抄袭,改变不了卑劣的本质。”


    “你以为你展露自己那故作深刻的认识我们就会相信你吗?


    别搞笑了,跳梁小丑而已,掩饰不了你卑劣的本质。”


    ……


    不过。


    倒是也有一部分网友因他的这些话态度发生了转变:


    “不是吧,要是真抄袭,怎么可能有这番认识啊?”


    “是的,我学文学的,感觉作者是真有两把刷子的。”


    “创作的方法论都具备了,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抄袭。”


    “真有道理,听完我感觉我也可以去写严肃文学了。”


    ……


    这会儿,直播间的人数已经突破了二十万的大关。


    并且还在持续的增长中,只是增长的幅度没之前那么大。


    这也显示了网友们对庄生抄袭这件事的关注度之高。


    赵寻也在这会儿将话题引入到了网友关注的问题。


    因为提前已经沟通好了。


    赵寻没有避讳,直接就问起了那些比较敏感的话题:


    “庄老师,最近网络上关于您高考英语成绩的讨论非常热烈。


    很多读者好奇。


    一个并未长期在海外生活、甚至一点也不精通外语的作家。


    是如何写出像《南方高速》、《背对世界》,


    这样明显要求作者对当地文化必须精准把控的小说的呢?


    您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秘诀?”


    赵寻的话很委婉,不过问的问题却是很敏感。


    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意味着回应网友的抄袭质疑。


    听到这个问题,直播间对此极其关注的网友们。


    几乎都瞪大眼睛等着看李修文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