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那个外卖员骑车摔倒的事你还记得吗?”
“记得啊,怎么了?”
“我当时也看见了,想找你了解下后面的事可以吗?”
李修文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辅导员打电话竟是为这。
印象里,辅导员的衣着和平常说话可都透着一股高冷的。
没想到今天,竟然为了满足好奇心找学生打听事情。
李修文猜测她当时可能也在周围看到了那起车祸。
“当然可以。”李修文说。
毕竟是自己的辅导员,说这些事情也不影响什么。
“你那时候是怎么劝那个外卖员同意上医院检查身体的?”
对这个问题,何雨欣好奇无比。
当时,围观人群苦口婆心的劝外卖员去医院检查身体。
可外卖员因为没钱,怎么也不愿意坐救护车去医院。
也不知当时李修文在那外卖员耳边低声说了什么。
紧接着,外卖员竟然就同意了坐救护车去医院。
“也没咋劝,就是让他不用担心钱,我先帮他付了。”
没有隐瞒,李修文把当时的事情直接说了出来。
何雨欣没想过是这原因,这让她有些佩服班上的这个学生。
当时,外卖员说自己没钱,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
只有他一个刚上大一的学生站出来掏钱让外卖员去医院。
想到这,何雨欣也为自己当时的自私感到些愧疚。
自己,当时好像也是那些沉默的人群中的一员。
她想弥补,便问道:
“你一个学生,本就没多少钱,给他付了还有生活费吗?”
她想的是,要是李修文没钱了,自己可以支援他点。
“有啊。”
“可是,冒昧问下,你怎么有这么多钱帮别人呢?”
何雨欣不解的问,她知道这有些冒昧。
可开学时,学校已经大致调查了每个学校的家庭背景。
从上面来看,李修文家里也并不是什么富裕的家庭。
因此,她怕自己的学生走上了什么邪路才问的。
李修文倒也没觉得冒昧,他大致也猜出了对方为何这样问。
毕竟,不是富二代,一个新生可以帮人付医药费。
这怎么看,都给给人感觉不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于是便编了个谎话回她:
“家里把这学期的生活提前给我了,所以有点钱。
辅导员你不用担心,那个外卖员到时候会还我的。”
何雨欣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不由得为李修文捏了把汗:
“你心可真大,要是到时他不给你了你吃什么?”
“没事,人命最重要,救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听他这样说,何雨欣更加佩服自己班上这个学生了。
真善良啊,就为了帮助别人,连自己都不考虑了。
她想,他这样,那自己作为辅导员自然也不能吝啬。
便道:
“到时你没钱了,可以找我,我可以支援你一点。”
“嗯。”李修文点头说,对这个辅导员观感提升许多。
这年头,都为了钱,许多老师甚至也掉到钱里面。
有的,为了完成指标,甚至逼迫学生买学生奶。
有的,为了钱和奖励,甚至于指责学生没按他说的报学校。
愿意给学生钱,帮助学生的,实在是太少了。
更别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只不过是泛泛之交的大学了。
“那外卖员有事吗?”何雨欣这会儿才想起问外卖员。
“也没啥事,就是腿和胳膊骨折了,要住几天院。”
……
又聊了几句,挂断电话,李修文便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另一边,除了欣赏他以外,何雨欣也同样如此。
百无聊赖的她,这会儿拿起了一本已经翻过好多遍的文学杂志。
读起了其中一篇名为《小径分叉的花园》的小说。
她无比喜欢这篇小说,为此读了不知道有多少遍!
说来古怪,她竟然因这篇小说着迷起了它的作者……
何雨欣是被小说里透出的作者那种睿智、广博给深深打动的。
进而她把小说里的这个隐含的作者直接当成了庄生本人。
从小,她就特别爱幻想,想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或许是因这个特质。
她甚至于病态的着迷起了这篇小说的作者庄生来。
每天下班回来,她时常会通过这篇小说来幻想它的作者庄生。
幻想里,庄生的样子满足她所有对异性的美好想象。
她甚至于幻想着有一天能和庄生面对面的坐下来交流。
她知道,自己这个样子实际上是有些太过于病态了。
哪能着迷上自己从小说里幻想出来的一个作者呢?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从小,她就喜欢文学,为此读了很多很多小说。
打小,她也喜爱幻想,读那些小说时从未停止幻想。
她时常幻想自己在小说世界里面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可也就偏偏只有庄生的这篇小说让她产生了对作者的幻想。
她想,也许这就是她和这篇小说作者的缘分吧。
病态就病态吧。
反正也根本不会有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这种古怪的幻想。
在外面,自己依旧是那个理智、高冷的何雨欣……
这些,李修文自然不知道,不过即使知道他也能理解。
前世他看了那么多书,书里各样病态的人都了解过。
这也使得他现实中对人几乎不做任何道德的判断。
人嘛,本就是动物性的存在,还有什么会是人做不出来的呢?
也因此,他感觉自己几乎能理解任何人的病态。
写到五点多。
李修文就把这篇不到一万字的《竹林中》写完了。
写完,仿佛重读,他只觉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更深了一分。
特别是小说里体现出的个人视角的局限性问题。
他想,我们所有人虽说都处于同样一个世界。
但其实,对我们彼此来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却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人,受困于个人视角的有限,局限于认知方式。
眼中的世界,也就随这些局限呈现出不同的样子来。
这也让他更理解了自己一直热爱读书的意义来。
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视角,一个人的认知方式。
我们读书,就是扩充我们的视角,提高我们的认知方式。
从而让世界以它本身的样子彻彻底底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想罢,李修文直接把小说发给了《大众文学》的主编赵寻。
至于为什么不投给之前一直投的《现代文学》。
一方面是稿费,另一方面则是对方主编提前约了稿。
之后,他肚子有些饿,就用手机点了份外卖吃。
晚上,李修文原本想着再写一篇 ,然后留着备用的。
可是想了许久,他都没有想好该写什么小说。
太多了,他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先写什么才合适了。
毕竟,每篇小说的可解读空间和小说本身内容有关。
选不好的话,作品很有可能就不适合这个时代。
而自己既然要搬运,那肯定是要搬运那些对这个世界有意义的经典。
没办法,李修文只能打算明天出去到外面好好逛逛。
多接触社会,看能不能因此而激发出新的小说灵感。
另一边,他发表的那两篇小说的影响还在扩大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