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改编的困惑

作者:张不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如先前所料。


    没多久,李修文脑子里就蹦出了山月记这篇小说的记忆。


    “不错。”李修文心里一喜,这会儿倒没感觉这里瘆人了。


    但他并不想在这多待,立马开着手机闪光灯就下了山。


    这会儿,景区里静悄悄的,连一个人影都不见。


    到了门口,他花好长时间才从网上打了辆愿意到这里的车。


    回去后,有些累,洗了个澡,他便上床睡觉去了。


    次日。


    吃完早饭,李修文打开电脑,创建了个新的文档。


    然后他便开始了《山月记》这篇小说的写作:


    “李征,陇西人氏,学问渊博且文才出众,


    天宝末年,以弱冠之年而名登虎榜,随即补江南尉……”


    写到九点多,李修文手机突然响起了来电铃声。


    他打开看,发现是之前那个买他版权的导演贾长河。


    他有些好奇,不知道对方这时候打电话来是有什么事。


    “你好,有什么事吗?”接通后,李修文开口问。


    “我改编时有些困惑,不搞清楚没法继续改编下去。


    凑合的话,很可能会改编成一部非常差劲的电影。


    所以打电话给你,想给你这个原作者交流下看法。”


    听对方说,李修文这才明白他打电话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是贾长河在改编电影的时候产生了不少困惑。


    他认为不搞清楚就不能从小说里改编出好电影来。


    因此。


    他希望和自己这个原作者交流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对此,固然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但李修文还是选择配合。


    一来是对方之前给自己的版权费超出了预期太多。


    二来是他也不想看到这么经典的小说被改编成垃圾电影。


    便道:“没问题,你说吧,我看有什么地方能帮到你。”


    “最开始,我读时确实感觉这篇小说很适合改编成电影。


    可我尝试改编时,却发现小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情节。


    只是从头到尾描述高速公路上堵车情况下各种人的情况。


    对这改编的难度,实在是超乎了我之前的想象。


    我要是完全按照你这篇小说写的去改编成电影。


    那我能得到的也许只是一部小说粗略的影像复制品。


    这样的改编,由于缺少了文本的精确和它具有的联想能力。


    还会使得它丧失这部小说本身具有的许多优秀特质。


    令外,限于电影的容量,小说的内容难以完全复制。


    否则,电影的时长,恐怕会和电视剧那么长。


    若真这么长,显然就又丧失了电影的一些优点。


    这就是我的困惑,不知道你对这些有什么看法?”


    贾长河说了一大堆,李修文极其认真的给听完了。


    听完,他想了下。


    觉得贾长河的这些困惑这好像并不是什么难解决的事。


    他记得。


    前世电影大师戈达尔曾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周末》。


    这次改编,尽管没有遵从原著,却是一次极其成功的改编。


    或许是戈达尔也面临和贾长河改编时同样的问题。


    改编中,戈达尔选取了小说中出现的关键事件,


    并由统摄该事件的理念为基础发展出独特的影像世界。


    用一种高度艺术化、形式化的手法来表达现代社会的问题。


    这一点,与科塔萨尔在小说中的表达殊途同归。


    这个理解是李修文前世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说法。


    他感觉,这刚好能解决贾长河遇见的那些困惑。


    于是,他便把这些说法直接讲给了贾长河听。


    特别是着重说了戈达尔改编电影时采用的手法。


    贾长河听后,如获至宝,激动并且带着感激的对他说道:


    “太好了,你说的这些刚好把我之前的困惑解决了。


    太感谢了,你这相当于给我指了一条必然成功的明路。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说完,贾长河犹豫片刻后又道:


    “这样吧,这个创意是你的,编剧这栏我就留你的。


    等到时候这部电影有收益了,我给你留一份。”


    “不用,我就说个看法给你参考,对电影没啥贡献。”李修文说。


    他觉得这是小事,没理由再署名并且拿电影的收益。


    可贾长河却不这么认为,电话里他语气坚决的说道:


    “怎么没贡献?没你这些看法,今后我还不知道改编成什么样呢。


    必须给你,你不用多想,我到时候肯定给你留一份。”


    对此,李修文真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也就没当回事。


    不过,见贾长河说的这么诚恳,不像是单纯的客套话。


    李修文就花了心思把戈达尔改编的那部电影情节大致说了下。


    当然。


    他并没拿收益的心思,只是被对方的热诚给感动。


    相比小说,戈达尔改编的更像是一个新的故事。


    单独去看,恐怕绝对看不出电影是由小说改编的。


    也不外乎,有人说电影只是借鉴了小说的创意。


    当然,两者在主题表达上,则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李修文复述一遍,相当于给了贾长河一个剧本蓝图。


    之后,贾长河只要填充血肉,就能得到一部优秀的剧本。


    若是不想这样,想创新的话,也有东西给他借鉴吸收。


    贾长河听了,像是得了什么巨宝,喜出望外的说:


    “太好了,有你这个蓝图,这部电影我有八成的把握成功!”


    接着,他又佩服的夸奖李修文道:


    “你真是天才,小说写的这么好,对于电影也这么有天赋!”


    “哈哈,你过奖了。”李修文笑着说,心里很平静。


    他知道,自己是站在一个世界优秀文化的肩膀上。


    因此,无论被怎么夸,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


    “我是真心的,如今的电影行业,像你这么有天赋的人太少了。


    我看啊,不如你跟着我拍电影吧,电影才是文化的潮流。


    再说,拍电影,闲暇时也不会耽误你写小说 。


    以你这天赋,学两年,今后全球各个电影节大奖随便拿。


    到时候,钱财、名誉什么的,应有尽有。”


    李修文感到好笑,自己说几句,这人竟要劝自己改行。


    前世,倒是有不少作家,想从电影行业闯出名堂。


    比如略萨、马尔克斯、菲茨杰拉德等著名作家。


    可最后,使得他们名留后世的,却是他们创作的小说。


    虽然,李修文要是从事电影行业,和他们会有不同的结果。


    可李修文也没有丝毫动摇自己之前的那些打算。


    他早已立好了目标,文学才是他这辈子追求的真正目标。


    唱歌、电影什么的,都不在他目前的打算之中。


    顶多闲暇时,有需要了,他会尝试着弄下看看。


    便回道:


    “算了吧,我还是写喜欢小说,以后有兴趣了再说吧。”


    贾长河倒也没强求:


    “行,什么时候感兴趣了,找我,我带你入行。”


    “嗯。”


    又客套了几句,挂断电话,李修文便继续写起了小说:


    “那天夜半时分,他脸色陡变,从床上无端跃起后,


    口中莫名其妙地狂呼着夺门而出,突入漆黑的夜幕,一去不返。


    人们寻遍了周边山野,却未发现一点踪迹。


    自此之后,就再也无人得知李征的音讯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