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吃过早饭,李修文花几百块钱到超市里买了些米面油。
然后骑着车,来到了他第一次收破烂的那个村庄。
那次,他收破烂时看到了村里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
老人无儿无女,靠着相依为命的哑巴妻子照顾为生。
除了补助的,两人就靠着捡些废品维持日常生计。
看着那副样子,李修文当时不由得对老人产生了同情。
也因此激发出了卡夫卡《乡村医生》这篇小说的记忆。
事后,李修文的脑海里偶尔就会闪过那副老人的可怜样子。
先前,他手里面的钱不多,就没想着来看望老人。
昨天,他又收到了笔小说稿费,这才想着尽一番心意。
老人住在村后,房子是连在一起的两间破旧瓦房。
到了后,李修文说明来意,老人在床上感激的流了眼泪。
他媳妇没在家,估计是到其它村子捡破烂去了
放下东西,没说太久,李修文便向老人告辞离开。
之所以这样,是因老人一个劲的感谢让他感觉有些不自在。
反正东西送到了,自己也没必要在这里打扰老人休息。
做完这些,李修文感觉自己心里莫名的舒坦。
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这次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尽管微不足道,却也可能让老人的家庭轻松一些。
……
燕京,《现代文学》杂志社。
办公室内,总编吴宇明正在和编辑们商量读者来信的事。
近些天来,他们杂志社的读者来信程指数极增长。
要是不回,肯定会影响到这些忠实读者对杂志的看法。
但为了回信,近来他们不少编辑的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虽然最近杂志销量提升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可这点小事,却一时间让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
“该咋办?信太多了,要都回的话,根本回不完。”
“不如挑着回,都回实在是浪费俺们这些编辑的精力了。”有人说。
“不行,读者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会对杂志社造成不良影响。”总编说。
“那不如从外面找个人来来回信?”编辑老李提议道。
总编吴宇明想了片刻,板着脸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不行,要是被人知道,显得咱们杂志对读者不尊重。”
“那到底该咋办啊?”编辑何婷一脸欲哭无泪的说。
总编摇摇头,无奈的说:“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个时候,沉默已久的编辑刘勇,突然开口问:
“你们知道这些读者来信里面关注的都是些啥问题吗?”
“还用说嘛,都是庄生,不是问人就是问作品!”老李吐槽道。
刘勇拍腿说:
“这不就对了嘛,这些读者想了解的都是庄生和他的作品。
咱们弄个专访,专门请庄生回答这些读者来信比较关注的问题。
问题解决了,读者自然就不会太在意有没有收到回信了。
咱们再作个解释,到时这事对咱们杂志肯定会降到最低。
更别说,这个专访还有可能让咱们杂志影响力提升呢……”
“也对,这个方法可行!”
刘勇说完,编辑老徐恍然大悟的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不错老刘,你这个办法好!”总编吴宇明笑着夸奖说。
之后,他直接分配了任务,让刘勇负责专访采访庄生的事。
剩下人看信,汇总里面读者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
“那行,就这么办。”总编吴宇明最后拍板说道。
接到任务,刘勇很兴奋,他本就存着采访庄生的心思。
没有犹豫,回到工位,刘勇立马给庄生发去了微信消息。
……
回到家,没过多久,李修文收到了编辑刘勇发来的消息。
信息说,杂志读者对庄生和他的作品有很多问题要问。
为此,杂志社想做个专访,就这些问题采访一下他。
对于采访,李修文并不排斥,但如今他并不想露脸。
他还小,露了脸,上学什么的,都不太方便。
便回道:“可以电话采访吗?可以的话我没问题。”
“当然可以,专访的内容到时会以文字内容发在下期杂志上。”
“那行,什么时间?”既然可以,李修文自然没有问题。
“今天晚上八点可以吗?”
“行。”李修文说,他目前还很闲,有的是时间。
……
当天晚上,七点五十五分,刘勇拨打了庄生的电话。
没一会儿,几乎是刚打过去,对面就接了电话。
“你好。”
“你好,可以开始了吧?”打完招呼,李修文开门见山的问。
尽管之前已经知道了李修文的年纪只有十八岁。
可如今听到那青涩的声音,刘勇依旧不免有些愣神。
真年轻啊,写出那样好的作品,实在是令人惊叹!
“嗯?”李修文有些疑惑,对面怎么这么长时间没声音。
听到声音,刘勇回过神来,有些歉意的对李修文说:
“抱歉,我走神了,可以开始了。”
听说开始,李修文吸了口气,不觉感到有些紧张。
两世为人,这还是他第一次接受别人的采访。
虽是电话,可也难免让他这个从未经历过的人感到些紧张。
只是,想着以后这种场景很多,自己也没法避免。
紧了紧心神,李修文便投入进了这场专访之中。
“你因为什么开始写小说?”没耽搁,刘勇直接开始提问。
“现实不如意,小说的幻想世界能带给我久违的快乐。”
访谈开始后,回答个问题,李修文的紧张便消退了。
“可你的那几篇小说都是对这个荒诞世界的揭露啊?
你小说里的那个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一样冰冷的。
你这样写,从中你真的能感到现实中久违的的快乐吗?”
“当然可以,透彻的理解这个世界,也能带给我快乐。”
“为何你的这几篇小说都是以陌生的国外社会为背景?
这样写,难道不是对于我们文化的一种背叛吗?”
“对我来说,越陌生的东西,通过想象反而能写的更逼真。
那些小说,重要的不是背景,重要的是其中表达的东西。
里面揭露的,不是个别社会的,而是所有人类共存的境况。
至于发生在巴黎,还是华盛顿,又有什么关系呢?”
……
李修文前世热爱文学,为此读过不少作家的访谈。
拿来对付这个专访,对他来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也因此,在访谈过程中,李修文感觉很轻松。
他不清楚这次访谈的对话会给刘勇和其他人什么印象。
但他知道,自己的回答一定会加深他们对自己是天才的印象。
只因访谈中,他刻意在自己的回答中加入了不起眼的暗示。
而结果正如他所想。
采访完,编辑刘勇对于他天才的印象确实更加深刻了。
只是,并不是如他所想的那样是靠他的暗示达成的。
纯粹是他那些参考了前世不少作家访谈的回答太有见地。
让刘勇打心眼里彻底的认可了他是一名天才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