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科院顶层小型会议室。
    听见陈默的话,程启二人脸色逐渐复杂起来。
    这陈老师的水平,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无论是对六代机领域,还是其他科技领域,对方都能算得上是一名学识渊博的专家。
    这一点,所有人也都承认。
    可如今,对方说出还有比那隐身涂层更好的技术时。
    他们还是不免有些怀疑……
    那种技术都已经达到那种程度了,还能有更好的技术?
    那更好的技术,得多恐怖?
    想到这,程启将信将疑道:
    “陈老师,那您方便给我们讲解一下这些技术吗?”
    闻言,陈默微微点头,起身,走到墙边的白板前,拿起笔。
    程、袁二人立刻紧随其后,如同小学生般全神贯注地盯着对方。
    “先论引擎。”
    陈默的笔尖落下,勾勒出简洁却蕴含玄奥的拓扑结构。
    “传统涡扇,或涡喷,依赖燃烧化学能膨胀推动介质做功,存在能量转化效率上限及噪声、红外特征明显等固疾。”
    说着,他迅速在核心区域描绘出一个由超导线圈构成的奇异步进磁场,以及一个微缩的、复杂的能量导入腔体结构,引入了几个关键的数学符号表示能量场梯度转换。
    “此引擎,可称量子隧穿脉冲引擎。”
    “核心,在于诱导量子真空零点能场发生局部可控扭曲,定向隧穿释放其中蕴藏的磅礴能量。”
    “真空零点能?”听见对方的话,程启倒吸一口凉气,脱口而出道。
    这是物理学最前沿也最富争议的概念之一。
    没想到,在六代机上,对方竟然采取的是这种引擎设计!
    就在他惊愕之际。
    陈默点头道:“正是。”
    说着,他笔速不减,在旁边标注起关键参数,继续道:
    “利用特定拓扑代数结构构筑的超导脉冲场,结合高维标量波共振腔,在皮秒级窗口内,于腔体几何奇点处,强制‘撬开’时空连续性,使真空涨落产生的虚粒子对发生瞬时定向、超高强度的量子隧穿效应。”
    “隧穿的粒子流携带巨大动能,被预设的环形约束磁场精准捕获并轴向喷出。此动能即为推力核心。”
    说到这,他顿了顿,看向早已听得如痴如醉、满头雾水又极力吸收的两位院士,用更直白的比喻补充:
    “通俗而言,它并非‘燃烧’,而是如同在空间本身‘压’出一个凹坑,利用空间弹起的瞬间巨大能量作为推力来源。”
    “这个过程近乎无损,效率可达现有最先进引擎的十倍以上。瞬时能量爆发极高,可以提供惊人加速,无热焰及喷射粒子,红外信号近乎隐踪,且噪声频谱被压至次声波段以下。”
    闻言,袁正德已是目瞪口呆,失声道:
    “撬开空间?利用真空本身的力量?!这……这颠覆了所有已知的推进原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恐怖!”
    还不等二人消化完前一项知识。
    陈默笑了笑,继续说道:
    “接下来,再谈谈我说的那项更好的涂层。”
    说着,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大字——
    ‘生物拟态涂层’
    同时,陈默还在另一侧画下蜂巢状纳米结构和覆盖其上的动态生物信息素分子层。
    做完这一切后,他才拍拍手,说道: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隐身涂层技术,生物拟态涂层。”
    “‘生物拟态涂层’的根基,在拓扑优化的纳米级多孔蜂窝结构,它提供电磁波的物理陷阱和相消干涉基础平台。”
    “关键在于‘主动生物电化学相位调制技术’。”
    说着,陈默笔尖点中核心,继续解释道:
    “涂层基底中,整合了生物工程培育的厌氧菌微群,它们能在封闭环境下,通过代谢产生特定的生物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实时动态调控附着在蜂巢骨架上的‘响应蛋白、石墨烯杂化分子’构象变化。”
    “构象变化?”程启喃喃道,努力跟上对方思路。
    见二人听得云里雾里,陈默又用最贴近的例子解释道:
    “简言之,分子形态动态调整,就像活着的、会呼吸的变形虫。”
    “这种动态构象变化,赋予涂层‘感知环境电磁背景并瞬时自适应伪装’的能力。”
    “雷达波照射时,其拓扑蜂巢结构在物理层面分散、吸收波能。”
    “同时其上生物电信号动态激活的响应分子层,如同‘生物电镜’,在毫秒级内完成对入射雷达波的精确相位反转与频率微调,精准模拟背景散射信号。”
    “雷达接收到的,便是它‘想让你看到的’环境本身的信息,而不是飞行器本体。”
    “而肉眼可见的近处隐踪……”
    说着,陈默在白板上写下关键的物理公式,点了点,说道:
    “则得益于其对特定可见光波段的超构材料光学特性控制及生物信息素分子层的光衍射效应协同作用,实现动态的光学混色和主动透明相位控制,而非简单的光学迷彩。”
    “它让物体‘融入’背景光场,而非仅仅是颜色匹配。”
    “总而言之,对比之前的‘多频谱拓扑隐身涂层’,龙科院将接收的是工程化、深度优化的一项全新的隐身涂层技术。”
    “其纳米结构精密性与之前那些涂层相比,提高三个数量级,生物响应速度由秒级提升至毫秒级,生物电相位调制的精度跃升两个数量级,对多频段,尤其最新锐的毫米波、太赫兹雷达的规避能力显著增强。”
    “最关键的是,它解决了生物活性的长期稳定封装问题,并具备自我状态反馈功能。”
    “雷达反射截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再降1~2个数量级,肉眼近距离隐踪稳定性提高百分之三百。它不再只是‘躲避雷达’,而是在雷达探测体系中,‘创造一个新的现实’。”
    程启听完,满是皱纹的脸上,已经布满震撼,半晌无言。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试图去理解这如同神谕般的描述。
    良久,才开口说道:
    “创造一个新的现实、生物引擎驱动电磁相位、撬动真空能量……”
    “陈老师,您这不是在改进六代机,您这是给我们递来了一艘星际飞船的门票啊!”
    “这两项技术,任意一项单拿出来都足以改变战争规则!”
    “技术是死的,如何运用,在人……”陈默放下笔,淡然道。
    “初始资料、生物菌群、核心构型材料提取工艺及工程蓝图的加密数据包,我已准备好。”
    “一周内,龙科院可成立专门攻关组,我来做初步定向指导。”
    与此同时。
    B级材料模型库。
    另一边,王院士望着眼前白小柒等一众研究着六代机的学生,也同样对他们的知识产生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