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风洞中心外围-新材料与结构模型库入口
    周文收起内部通讯器,心中很是忐忑。
    方才电话刚接通,他还以为是程老接的电话。
    没想到是程老的助手。
    不过,这也确实正常。
    毕竟,进入风洞核心实验区,最好还是不要带手机为妙。
    否则,若是被有心之人监听,那可就酿成大祸了!
    经过程老的助手,他也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将学生这边发生的事儿,告知了对方。
    就在他思考之际。
    刚放入怀中的内部通讯器突然微微一颤。
    见状,周文立刻拿出,看着上面的回复,长长松了口气。
    方才他还害怕,程老那边,为了不破坏规矩,而拒绝让学生进入核心区。
    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快就作出了回复。
    果然,还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想到这儿,他看着眼前这群脸上还带着兴奋红晕和些许不确定的学生们,郑重道:
    “各位同学!程院士紧急授权:批准进入六代机原型机项目核心复合材料与高温结构模型B级库!由王院士和我全程陪同引导。”
    “哇!”
    学生们瞬间爆发出压抑的低呼,眼睛亮得如同小太阳。
    陆枭甚至下意识搓了搓拳头,:“哈哈哈,终于能看看真家伙了!我就说!龙科院才是老子的战场!”
    一旁的白小柒则是深吸一口气,看向王院士,笑道:“王院士,请多指教!”
    闻言,王院士此刻已完全收起了最初可能存在的任何一丝疑虑,眼中是纯粹的欣赏和对知识的渴求。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诸位同学,请随我来!你们的那个螺旋层叠构型,我想立刻在高速成像下看看它对裂纹扩张的抑制效果!还有声子路径的数值模拟需要立刻跟上!”
    说完,他便转身走向一扇厚重的大门。
    王院士抬手轻推,大门无声滑开。
    下一刻,庞大、充满精密仪器和奇形怪状金属与复合材料模型的实验中心展露在众人视线内。
    空气中弥漫着冷却液和特殊涂料的独特气味。
    看着这一幕,一众学生纷纷激动起来,跃跃欲试涌入其中,开始进行起实验……
    另一边,总装部特勤车间。
    程启、袁正德二人对着加密屏幕,正与屏幕里几位身着深蓝色工装、神情严肃的老者进行着紧急通话。
    屏幕背景是一个灯火通明的巨型车间,巨大的机翼轮廓在工装架上若隐若现。
    “……综上。”
    程启条理清晰地将方才的事转达给总装部特勤车间的杨老和吴老道:
    “陈默老师的磁约束压缩空腔主动控制方案是解决翼根激波耦合畸变与颤振的突破性思路!推演数据已加密传输!”
    “它能在微秒级尺度强行矫正紊乱光子晶格并打断能量耦合恶性循环。但这方案需要在目标区域嵌入高精度微米级磁约束单元阵列。”
    屏幕里的杨总工眉头紧锁,盯着传输过来的三维结构图:
    “程老,袁工,时间窗口紧迫!这个单元的制造精度,尤其是多层嵌套式毛细管冷却通道的集成……挑战巨大!需要动用微纳米级的五轴联动电火花加工和分子束外延沉积……这需要时间调校设备和人!”
    闻言,袁正德斩钉截铁:
    “再难也要上!设备你们最全!人手不够从各所抽调顶尖大拿!时间不是问题,但要确保一次性成功!这关系到项目生死线!”
    他话刚一说完,程启便补充道:
    “同时,还有另一个关键点!结构材料那边刚刚获得重大突破!主要是光子晶体层与前缘CMCs材料在高温梯度下的晶格拓扑稳定性失配问题!”
    说着,他再度快速转述了陈默学生们基于‘声子非谐性扰动’的分析和提出的‘仿生螺旋层叠点缺陷工程’思路。
    “王院士已经在带队尝试将这些改进思路融入新批次的样品中,并在最接近六代机本体的验证平台上进行高温热震测试!目标是解决热震下的界面脱粘问题,让那层‘吸能皮肤’本身更坚韧!”
    闻言,杨总工在屏幕那头眼睛猛地亮起:
    “哦?材料基础层面的改进?双喜临门!”
    “如果那个前缘材料本身能扛住更高阶次的冲击而不掉链子,对陈老师的主控方案是个巨大支持!”
    “我这边立刻通知材料复材组,同步接入王院士的实验数据和改进要求!结构组和材料组必须无缝协同!”
    闻言,陈默微微一愣,有些疑惑起来。
    光子晶体层与前缘CMCs材料在高温梯度下的晶格拓扑稳定性失配问题?
    这种程度的研究,龙科院这边竟然也有这种思路?
    王院士……是方才带自己学生参观的那名院士吗?
    没想到,看上去如此温文尔雅的一名学者,竟然能想出如此激进的思路?
    果然,人不可貌相啊!
    想着,陈默摇摇头,没再多想,安静地站在主屏幕旁,看着那份绝密的磁约束单元设计图,眼神沉静如水。
    既然有如此一项思路,加入进去也好。
    就算和自己方才提出的核心方案不贴切,也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对六代机的研究,还是颇有益处的……
    不过,这些紧锣密鼓也只是开胃菜罢了,自己接下来就要大量指导六代机改进研发。
    然后等待那个最终的实验验证时刻……
    就在他思考之际。
    杨老那边接收到消息开始行动起来,陈默和程启等人见状,也开始投入研发之中……
    很快,这边的研究开始进入正轨。
    夜以继日,不断深入钻研起来。
    程启和袁正德并不知道学生们的具体改进方向细节,只知道他们解决了材料层面的重大隐患。
    而周文和王院士这边全力以赴按照材料增韧方向进行学生的引导和验证。
    至于杨老、吴老制造部那边则是火力全开,按照陈默方案主攻控制系统嵌入。
    两条线,围绕着同一个宏伟目标的核心,却在不同的层面上,同时高速运转起来,如同两条并行的轨道,暂时各自延伸,时间渐渐流逝……
    数日后。
    江省中专,校长办公室。
    黄安民和赵建刚两人一人坐在一起,大眼瞪着小眼,表情很是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