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层利害,朱棣将心中杂念尽数压下,向前稳稳踏出一步,随即利落地转过身,目光坦然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敬意,看向站在不远处的朱煐。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加真诚而无害......
“朱御史,”朱棣开口,声音清晰而平和,“本王素来敬佩你的为人与风骨。犹记那日本王纵马街市,行为失当,是朱御史你刚正不阿,毅然以朝廷律法约束本王,令本王印象深刻。”
他略微停顿,仿佛在回忆和反省,继续道:“近几日本王闭门思过,时常自我反省,愈发深感当日行为之荒诞不经,有失藩王体统。在此,本王先谢过朱御史当日纠错之举,使本王能及时醒悟。”
这番近乎认错道歉的话,从一位权势赫赫的藩王口中说出,已是给足了面子。
朱棣将姿态放得极低,接着才切入正题......
“说起来,我们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如今这稷下学宫重开,乃是我大明文教盛事,关乎国本未来。本王虽是一介武夫,却也心怀向往,想为此等盛事尽一些绵薄之力,略尽心意。故而,恳请朱御史准许本王一同参与学宫事务,哪怕是从微末之事做起。”
朱棣言语之间满是诚恳,眼神清澈而专注,几乎看不到丝毫王爷的架子,只剩下纯粹的请托之意。
这下,朱棣算是彻底低头了。这番言行,几乎就等于公开认错并请求和解了。姿态之低,态度之恳切,让殿内众臣都感到有些意外。
立刻,所有人的目光,比之前更加集中、更加好奇地,齐刷刷地落到了朱煐的身上。燕王这边已经摆出了如此低的姿态,几乎是把台阶铺到了朱煐脚下,这位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的朱御史,又会作何回应?是顺水推舟,还是........
朱煐:“......”
看着眼前一脸诚恳、目光清澈得仿佛能映出自己影子的朱棣,朱煐心里头简直像是日了狗!一股无名火夹杂着浓浓的无奈直冲脑门。
好不容易啊!
费尽心思,才想办法得罪了朱老四,把他往死里怼了一回,本来还想着这梁子结下了,能当一手绝佳的底牌,就等着将来朱老四登基上位之后,方便自己完成那个坑爹的“为家国天下”而被君王所杀的天命任务呢!
结果呢?这明明感觉已经得罪死了,才过了多久?风头还没完全过去呢,这朱老四居然就主动跑来,想要化干戈为玉帛了?
咱最近也没干啥特别针对他的事啊?啥也没干,这滔天的恩怨,就被朱老四自己给默默消化、自行和解了?这消化能力也太强了吧!
这老朱家的胸襟,难道都宽广到这种地步了吗?挨了揍不但不记仇,还主动上来赔笑脸?朱煐感觉整个人都麻了,一套精心策划的“作死”连招,仿佛打在了棉花上,无处着力。
........
“老四,你好不要脸!”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煐身上,等待他回应这棘手的局面时,一道粗豪而充满讥诮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破了殿中微妙的寂静。
大家下意识地循着声音看去——说话的不是秦王朱樉还能是谁?
只见朱樉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三步并作两步,几乎是蹿到了朱棣面前,用身体隐隐挡住了朱棣看向朱煐的视线。
“老四,别以为本王不晓得你肚子里打的什么算盘!”
朱樉指着朱棣的鼻子,声音洪亮,确保殿内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把你那些弯弯绕绕的心思都给本王收起来!这稷下学宫是钻研学问的清静之地,焉能让你这种野心勃勃、整天琢磨着搞事情的家伙混进去?”
他双目圆睁,炯炯地盯着朱棣,仿佛要将他看穿:“本王可是一直都在盯着你呢!你想都别想!”
朱棣面对朱樉的突然发难,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随即恢复了平静,他直接无视了挡在面前的朱樉,目光依旧执着地越过他,投向后面的朱煐。现在,最关键的是朱煐的态度,朱樉的胡闹,暂时可以不理。
而被朱棣如此彻底地无视,朱樉顿时更恼了。
他奶奶的,你个朱老四,老子和你说话,你当我是空气?
怒火上涌,朱樉也顾不得许多了,猛地转身,对着朱煐和满朝文武,大大咧咧地直接开口控诉,声音震得殿梁似乎都在嗡鸣:“朱御史!诸位同僚!你们都听好了!燕王朱棣,素有野心,其心可诛!他如今想方设法要钻进稷下学宫,绝非为了什么学问,分明是想借此机会,暗中网罗人才,培植私党,图谋不轨,伺机造反!此乃引狼入室,万万不可放任啊!”
“造反”二字如同惊雷,在奉天殿中炸响。
朱棣脸色骤变,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这顶帽子扣下来,可是能压死人的!
当即朱棣也恼了,冲着朱樉怒目而视,厉声喝道:“秦王!休得胡言!污蔑亲王造反,乃是重罪!你可有证据?若无证据,空口白牙在此构陷,你要负责任的!”
朱樉看着朱棣那一脸气急败坏的样子,心中爽极了,他就喜欢看朱棣这副想发作又碍于场合不得不隐忍的模样。
他双手一叉腰,摆出一副浑不吝的架势:“证据?燕王之心,路人皆知!满朝文武谁看不出来?老子今天就控诉你要造反了!怎么滴?本王就明说了,就是要防着你造反,就是要让你进不了学宫!你能奈我何?”
朱棣:“......”
要说用脑子算计朱樉,朱棣自信有一百种方法能让他吃瘪。可要说像这样在朝堂之上当面互喷、胡搅蛮缠,朱樉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
原因很简单,朱樉的人设就是“浑”、“莽”,他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大家虽然头疼,却也不会觉得太意外,毕竟他是“秦王朱樉”。
可换成素以“英明沉稳”著称的朱棣,若也学着朱樉那般撒泼打滚,不仅毫无胜算,反而会彻底毁了自己的形象。
和朱樉进行这种低层次的正面交锋,朱棣深知自己只有吃瘪的份儿。
就比如现在,他被朱樉这番毫无逻辑、却杀伤力巨大的混账话噎得一时语塞,胸中憋闷不已。无奈之下,他只能强行压下火气,脸上露出一丝被冤枉的屈辱和无奈,默默地........自闭了。
同时,他再次选择无视掉还在喋喋不休的朱樉,只是用那双带着复杂情绪的眼睛,固执地看向朱煐,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此。
........
突然跳出来搅局的朱樉,给了正处于两难境地的朱煐一个天大的惊喜!
朱煐心中几乎要欢呼出来:不愧是你啊秦王!我的好兄弟!关键时刻你是真敢上,真顶用啊!这胡搅蛮缠的本事,简直是天赋异禀,恰到好处地给了自己一个绝佳的缓冲和拒绝的理由!
趁着朱樉吸引了大部分火力,朱煐脑中飞速运转,正准备就着朱樉指控的“野心”话题,顺水推舟,直接开口强硬拒绝朱棣的请求,把这得罪人的活儿干得漂亮些........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沉默观察的龙椅之上,老朱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响起了:
“行了!老二!老四!都多大的人了?一个是秦王,一个是燕王,在这奉天殿上,当着百官的面,吵闹得像市井泼妇一般,成何体统?都给咱闭嘴!”
老朱先各打五十大板,镇住了场面,然后,他的目光转向了朱煐,语气缓和了一些,甚至带上了一丝商量的口吻:“朱御史啊,你看........老四他既然诚心想为学宫出力,也知道错了,要不........你便给他一个机会?咱呢,也厚着这张老脸,替他求个情。这副祭酒的位置太高,确实不妥,咱也不提了。你看,让他进去当个普通的博士,教导一下学子,历练一下心性,可行否?”
老朱亲自开口说情了!
这本是极给朱棣面子,也极给朱煐压力的一幕,但朱煐听在耳中,非但没有感到压力,反而顿时眼前一亮!
好家伙!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一举两得的好机会啊!
既能拒绝朱元璋,又能再次狠狠得罪朱棣!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朱煐毫不犹豫,立刻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甚至带着几分原则不容侵犯的凛然:
“陛下!君无戏言!”
他先抬出这顶大帽子,然后才不卑不亢地继续说道:“您先前在金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已然明确宣示,这稷下学宫一应事务,全权交由臣来主管。既然如此,您此刻便不该再行插手干预,此乃有违前言,于理不合。”
先将了老朱一军后,朱煐才将矛头直指朱棣,语气变得冷硬起来:“至于燕王殿下,恕臣直言,其此前纵马街市,德行有亏,乃是众目睽睽之事。仅此一条,莫说是副祭酒,便是这学宫博士之职,以其目前之行止,亦恐难称其位,不配担当教化学子之责!”
说着,朱煐淡淡地,甚至带着一丝轻蔑地瞥了一眼站在下方的朱棣。
而此时的朱棣,已经完全愣在了原地,脸上先是错愕,随即涌上难以置信的羞辱感,脸色瞬间涨得通红。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已经如此低声下气,甚至连父皇都亲自开口说情了,这朱煐竟然还敢如此不留情面地当面拒绝,甚至直言自己“德行有亏”、“不配”!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看到朱棣脸上那清晰无比的屈辱和愤怒的表情,朱煐心中不由大喜!
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果然成功激怒了朱老四!这仇恨值,拉得稳稳的!
距离自己完成那个“被君王所杀”的天命任务,看来又近了一步!
趁热打铁,朱煐决定再接再厉,抓紧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对着朱棣进行进一步的羞辱和打击,务必把路走绝,把梁子结死!
他挺直腰板,目光锐利地直视朱棣,掷地有声地说道:“燕王殿下,便请你死了这条心吧!只要我朱煐还主管这稷下学宫一日,只要你还是如今这般行止,你便休想将手插足进来半分!”
“稷下学宫,乃是为大明培养栋梁之才的圣地,非是结党营私、邀买人心之所!本官既为学宫副祭酒,自当恪尽职守,保护我大明学子纯净向学之心,使他们能心无旁骛,将来为我大明效力,而非成为某些人满足私欲的工具!”
朱煐这一番话,义正辞严,铿锵有力,如同惊雷般在整个奉天殿中回荡!
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
偌大的奉天殿,此刻鸦雀无声,连官员们沉重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百官全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石破天惊的一幕,大脑几乎停止了思考。
嘶——!
片刻之后,一阵压抑不住的、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声在殿中悄悄响起,所有人都只感觉背后升起一股寒意,直冲头顶。
朱御史........这........这也太猛了吧?!
当着陛下的面,不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陛下亲自的说情,还顺带着将燕王朱棣狠狠地羞辱了一番,直接把话说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留!
这要是放到其他任何一位臣子身上,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是彻头彻尾的没脑子、狂悖之徒!
可偏偏,做出这等事情的是朱煐!而诡异的是,在场的百官在极度震惊之后,竟然隐隐觉得........这很朱煐!仿佛他做出这种事情,才是正常的!
而让百官感到寒意刺骨、真正倒吸冷气的根本原因,则是在于一个关键的事实:此刻站在殿中,悍然拒绝皇帝、羞辱亲王的朱煐,与之前那个朱煐,已然全然不同!
从前的朱煐,虽然深得老朱的宠爱,性格刚正不阿,其言论弹劾的杀伤力也确实非常强大,但究其根本,他毕竟只是一个御史,一个职责在于闻风奏事、纠察百官的言官。
在等级森严、权柄为重的朝堂之上,一个没有实际行政权力、只靠一张嘴皮子的御史,要说能有多重的分量,其实也谈不上。
那时的朱煐,在众多老谋深算的官员眼中,更像是一个被皇帝惯坏了的“宠臣”。
他的刚直,他的无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老朱无条件的偏袒和回护之上的。一旦有朝一日圣心转移,失去了这份独一无二的庇护,以他那种宁折不弯、到处树敌的性子,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场上,恐怕连两三天都活不过去,瞬间就会被那些早已恨得牙痒痒的对手撕成碎片。
因此,对于之前的朱煐,大家虽然都选择避其锋芒,不愿轻易招惹,但内心深处害怕的并非朱煐本人,而是站在他身后的洪武皇帝。是一种“打狗还需看主人”的顾忌,是一种不想因为惩治一个“疯狗御史”而惹怒皇帝、脏了自己手的精明算计。
可现在的朱煐,却和之前已然全然不同了!这种不同,是质的变化!
一己之力,在短短时间内,为朝廷筹措到了四百六十三万两巨额白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能干”可以形容,这简直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拥有如此骇人听闻的聚财能力,任何一个理智的皇帝,都必然会对其予以重用,更何况是眼下国库并不宽裕的洪武皇帝?
更妙的是,朱煐还是这般刚正不阿、六亲不认的性格!
这种性格放在寻常官员身上,那是取死之道,是自绝于官场的愚蠢行为。可唯独放在朱煐身上,却显得恰如其分地合适!
一个能力超群,能解决皇帝燃眉之急,同时性格恶劣,认死理,只效忠于皇帝一人,并且和满朝文武都合不来、甚至有过节的“孤臣”........
这简直就是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最完美的工具和帮手!
皇帝用起来放心,不必担心他结党营私;用起来顺手,因为他能力极强;用起来更没有心理负担,因为满朝文武都是他的敌人,他只能紧紧依附皇权。
眼下的朱煐,正是携着这筹措四百多万两银子的赫赫威势,锋芒之盛,一时无两!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在此时站出来与之匹敌,甚至连质疑的声音都没有。
没看到吗?这厮都敢指着燕王朱棣的鼻子破口大骂,而素以英武刚毅著称的燕王,除了脸色难看,竟连一声都不敢吭!
甚至,连陛下本人都没有出言制止,只是静静地看着。
大家丝毫不怀疑,此时此刻,若是陛下开口为燕王说情,恐怕也免不了要被这朱煐梗着脖子顶撞回来,挨上一顿不分尊卑的“劝谏”!
........
看着朱煐站在大殿中央,那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睥睨一切的架势,无论是那些看朱煐极度不爽、视其为眼中钉的官员,还是少数觉得此子虽狂却也有其可爱之处、对其怀有些许好感的官员,他们的眼神里,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一种复杂难明的情绪——那是深深的羡慕。
他们羡慕朱煐那份仿佛与生俱来的、敢于挑战一切权威的勇气,更是羡慕他那种似乎早已将个人生死、前程、荣辱全都置之度外的极致洒脱。
正是因为他们在官场沉浮中浸淫太久,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枷锁——家族的期望、个人的前程、利益的纠葛、对皇权的恐惧——他们做不到像朱煐那样无所畏惧,所以才更加羡慕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
朱棣被朱煐这一顿毫不留情的斥责和羞辱之后,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是在极力压抑着怒火。
看到朱棣脸上这副表情,朱煐心中却是暗爽不已,几乎要欢呼雀跃。
让你丫的想跟我和解!还想化干戈为玉帛?
你这要是跟我握手言和了,我这精心准备的“底牌”岂不是要失效了?
在我全盘的计划中,你燕王朱棣可是我未来完成那个坑爹任务最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绝对不能出现差错的“保险”!
朱煐心心念念的,便是那个所谓的“长生任务”——为家国天下而被君主所杀。这任务听起来崇高,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他早已盘算过,大明开国后的前三任皇帝,分别是朱元璋(洪武)、朱允炆(建文)、以及眼前的燕王朱棣(未来的永乐)。
穿越过来这一个多月,他本以为在史书记载中脾气暴躁、动辄杀人的朱元璋手下,找个机会“求死”应该很容易,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他明明每次都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各种踩雷、顶撞、甚至堪称“作死”的行为层出不穷,可偏偏就是死不掉!眼前这个老朱的脾气,和明史里记载的那个容易暴怒、杀伐果决的开国皇帝压根全然不同!
老朱的脾气好得吓人,容忍度之高,常常让朱煐感到匪夷所思!
而每次想到这里的时候,朱煐都不得不在心里再一次默默地、狠狠地诅咒一遍那些编纂《明史》的大清朝的狗屎玩意儿!
这明史里记载的老朱,和自己眼前活生生的老朱,脾气性格的差距简直大到离谱!
这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人嘛!
你们这些修史的混蛋,就不能尊重一下客观事实,少搞点抹黑前朝的艺术加工吗?
这不是坑爹吗!朱煐每每想到自己明明对明史还算比较了解,可关键时刻里面的内容却频频出错,就感觉一阵蛋疼菊紧,郁闷得想要骂娘。
这就好像一个学生,平日里辛辛苦苦做的习题,而这个习题的题型也确实出现在了大考里,结果临到考试你才发现,平时做的那些习题,连参考答案都是错的!
这让人怎么玩?朱煐简直想冲到几百年前,揪着那些清朝史官的领子问问,你们到底有没有一点职业操守!
........
朱棣面色阴沉如水,不过他的目光并没有死死盯在让他受辱的朱煐身上,反而是带着一股压抑的怒火,落在了一旁正得意洋洋的秦王朱樉身上。
该死的老二!
肯定是他!
指定是这混蛋天天在朱御史耳边造谣生事,编排老子的不是,说什么本王有野心、要造反之类的屁话,才让朱御史先入为主,形成了刻板印象,从而对本王产生了如此深刻的敌意!
对于朱煐本人,朱棣心里反倒没有升起多少恨意。这就不得不说到“人设”的关键性了。
朱煐的人设,从他一出现在朝堂上,就是无比的刚正不阿,甚至是“混不吝”,看谁不爽就喷谁,上到亲王,下到普通官员,几乎是无差别攻击。
正因如此,无论是朱棣还是其他的官员,在经历了朱煐一次次不分对象的怒喷之后,实际上大家潜意识里都已经慢慢习惯了,甚至将他的这种行为看成了某种“正常操作”。
这就好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正常人无缘无故朝你吐口水,你肯定会觉得对方是在故意针对你、侮辱你,必然会找他算账。可如果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见人就吐口水的疯子朝你吐了口水,你虽然也会感到恶心和晦气,但心里反而不会觉得对方是在特别针对你,因为你知道,他对所有人都这样,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模式。
而朱煐在众人眼中,某种程度上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规则之外”的角色,他的攻击性,被他的“人设”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
........
朝堂之上一时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百官们个个战战兢兢,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这会儿朱煐风头正盛,气势如虹,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被这个“疯子”给盯上,成为他下一个喷击的目标。
朱棣低着头,独自沉浸在郁闷和对朱樉的愤恨之中。
而此时,坐在大殿角落,作为商贾代表第一次有幸参加朝会的胡老三,他的那颗小心脏却已经砰砰狂跳,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
他胡老三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商贾,在大明,商贾属于贱籍,平日里连官府衙门都得点头哈腰,何曾见过这般剑拔弩张、亲王都被骂得不敢还口的朝堂场面?
这一次他能站在这里,纯粹是因为他在筹措银两这件事上立下了大功。他不仅自己咬牙捐出了三十万两,拿下了稷下学宫的首个入学名额,更重要的是,他在商贾圈子里的大力宣传和鼓动,产生了强大的“羊群效应”,直接一次性为朝廷聚拢了四百二十七万两巨款!
加上之前商贾们托他探路时送的六万两“礼金”,总额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四百六十三万两!
在这桩天大的功劳里,胡老三出的力,除了总策划朱煐之外,无人能及!如果说朱煐是运筹帷幄的统帅,那他胡老三就是冲锋陷阵、执行完美的先锋大将!正因如此,他才有此殊荣,能够以商贾之身,代表整个商人群体站在这奉天殿上。
而此时的胡老三,除了极度的紧张和惶恐之外,内心深处更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是的,他相当地激动!
亲眼目睹了朱煐在朝堂上睥睨群臣、连燕王和陛下面子都敢驳的风采之后,胡老三的心里只剩下最直白、最朴素的两个字来形容——牛逼!简直太牛逼了!
看着朱煐挥洒自如,喷得燕王哑口无言,连皇帝的说情都敢直接拒绝,胡老三虽然看得心惊肉跳,冷汗直流,但骨子里却着实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爽快!仿佛自己也跟着扬眉吐气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