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章 京观

作者:路在西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妙!”


    李世民闻言,抚掌大赞。


    他眼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先拿敌人的地盘做试验田。


    成了,大功一件,可以作为范例推广。


    败了,损失的也不过是高句丽的人心,于大唐本土无碍。


    这等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好!就依你之言!”


    李世民当机立断,声音铿锵有力。


    “此事,便全权交由你来负责!”


    “你即刻给朕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来,越详尽越好!”


    “臣,遵旨!”


    许元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深深一拜。


    李世民的目光随即转向江夏王李道宗。


    “江夏王。”


    “臣在。”


    李道宗立刻出列。


    “朕命你,率一万兵马,留守辽东城。”


    “你的任务,便是配合许元,推行此策。”


    “记住,要妥善安抚周边的高句丽百姓,收拢流民,开仓放粮。”


    “要让他们所有人都明白,我大唐王师,不是来烧杀抢掠的,而是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


    “要让他们知道,跟着大唐,才有田种,才有饭吃!”


    李道宗神色一肃,重重抱拳。


    “臣,领命!”


    军议至此,尘埃落定。


    帐内的气氛,也从之前的紧张凝重,变得激昂起来。


    李世民霍然起身,拔出腰间佩剑,直指南方。


    “传朕旨意!”


    “大军即刻开拔,目标,安市城!”


    “另外,派人火速告知张亮,命他加快进度,即刻率水师,直取乌骨城!”


    “朕要与他南北并进,对高句丽的腹心之地,形成两面包夹之势!”


    “这一次,朕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荡平此獠!”


    “遵命!”


    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四野。


    ……


    大军再次踏上了征程。


    铁甲洪流,旌旗蔽日,沿着崎岖的驰道,向着安市城的方向滚滚而去。


    只是,行军的速度并不算快。


    那数十门沉重的“开山裂石”红衣大炮,如同吞噬速度的巨兽,需要大量的民夫和挽马才能拖动。


    尤其是在翻山越岭之时,更是举步维艰。


    许元骑在马上,看着这缓慢前进的队伍,眉头微蹙。


    但他并不着急。


    因为,就在大军出发的那一刻,他已经悄然下令。


    斥候营千户曹文、张羽,已率领三千最精锐的玄甲军,脱离大队,化作一支利箭,提前朝着安市城的方向潜行而去。


    他们是他的眼睛,他的耳朵,将为大军扫清前路的一切迷雾。


    夜色,渐渐笼罩了大地。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沙尘,打在人的脸上,生疼。


    大军并未停下,依旧在点着火把,连夜赶路。


    李世民的御驾行至一处高耸的山梁之上,队伍稍作停歇。


    皇帝下了马车,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登上了梁顶。


    夜风猎猎,吹动着他身上的龙袍。


    他举起许元进献的千里镜,借着依稀的月光,观察着前方的地形。


    千里镜的视野中,远处的山峦化作了沉默的巨兽,匍匐在夜幕之下。


    蜿蜒的驰道,像一条灰色的带子,消失在黑暗的尽头。


    一切,似乎并无异常。


    然而,就在李世民准备放下千里镜时,他的目光,却被驰道旁的一些东西吸引了。


    那是一堆一堆的,方形的土堆。


    在夜色中,轮廓显得有些模糊,静静地矗立在路边,隔不多远便有一座,一路向前延伸。


    “那是什么?”


    李世民放下千里镜,有些好奇地指着前方问道。


    他身旁的一名宿卫将领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迟疑。


    他张了张嘴,却似乎不知该如何回答,最终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


    “陛下,那……那只是一些土堆。”


    这番欲言又止的模样,反而让李世民更加奇怪了。


    他眉头一皱,转头看向身旁的尉迟恭。


    “敬德,你来看看。”


    “那些方方正正的土堆,到底是何物?”


    尉迟恭接过千里镜,大咧咧地凑到眼前,朝着那个方向望去。


    只看了一眼,他那张黑脸上,便再无半点平日的憨直与粗犷。


    他放下了千里-镜,沉默了片刻,声音变得有些干涩。


    “陛下……”


    “那是……京观。”


    京观?


    李世民听到这两个字,一时之间,竟没有反应过来。


    他只是觉得这个词有些耳熟。


    但下一个瞬间,一股彻骨的寒意,猛地从他的脚底窜起,直冲天灵盖。


    他的脸色,在火把的映照下,“唰”的一下,变得惨白。


    京观!


    以敌军尸首,混杂土石,堆积而成的炫功之塔!


    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时,留下的“杰作”!


    李世民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他一把抢过尉迟恭手中的千里镜,再次望向那些沉默的土堆。


    这一次,他看得分明。


    那哪里是什么土堆!


    那分明是一颗颗腐朽的头颅,一具具残破的骸骨,被泥土胡乱地封固在一起,堆砌而成的人头小山!


    空气,在这一瞬间仿佛凝固了。


    呼啸的夜风,似乎也懂得了敬畏,悄然止歇。


    只有那熊熊燃烧的火把,在发出“噼啪”的轻响,将每个人的脸都映照得明暗不定。


    李世民的身躯,依旧在微微颤抖。


    那不是因为冷,而是一种从灵魂深处泛起的、混杂着惊骇与暴怒的战栗。


    “前进!”


    李世民没有上车,而是翻身上马,径直朝着前方那些土堆赶了过去。


    长孙无忌等人赶紧跟上,没过多久,便一起来到了这些土堆的近前。


    下马后,李世民看着那些土堆,脸色苍白,脚步踉跄,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之上。


    尉迟敬德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搀扶。


    “陛下!”


    此时,李世民走到了最近的一座京观前。


    距离近了,看得也愈发真切。


    这哪里是什么土堆。


    分明是一张张凝固了痛苦与绝望的面孔,一颗颗森白的头骨,从风化的泥土中挣扎着探出。


    有的头骨眼窝空洞,黑黢黢地“注视”着苍穹,仿佛在无声地质问着什么。


    有的下颌大张,似乎仍在发出三十年前那最后一声凄厉的惨嚎。


    更有无数残缺的臂骨、腿骨,如同枯柴一般,杂乱地插在土石之间,形成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结构。


    一股浓烈的、混杂着泥土与腐朽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许元、李世勣、长孙无忌等人,也默默地跟了上来。


    说实话,在场的所有人,除了许元,都是从战乱的时代过来的,什么死人他们见得太多了。


    可是,如此规模的京观,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前朝东征高句丽,花费巨大,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却折戟沉沙,铩羽而归,死在这里的前朝兵卒,何止数十万!


    许元此刻的心情也十分低沉,他是现代人,虽然之前在长田县也率领军队跟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征战,但这种规模的京观,还是让他内心一阵震撼与不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